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珌《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鉴赏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爱国词章。
  上片写景。点出“中原一恨”是“南北竟谁分”;对于那“点破水晶盆”的“孤山”,则主张以驱策雷霆的威力,将它赶走。显示了作者决心收复失地的勃勃雄心。起头“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天地之间(指中国)本来没有界线,是谁竟然将它分成两部分?以提问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作者登上镇江甘露寺多景楼,四面眺望,对大好中原沦丧敌手,感到有难以言述的慨恨。沿江西望:“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真个是白璧有瑕。这里借指金瓯有缺,江山失却半壁。“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表示要用鞭策雷霆的力量,把那小山驱赶到昆仑(大山)下面去。这里暗指收复失地。上片用这句话作结,充分显示出作者对敌人铁骑蹂躏、占领中原,表示极度愤恨,和收复失土的决心。
  下片,抒怀。作者对北伐表示极大的信心,并提出恢复国土有待于祖逖、刘琨般的爱国志士,和足智多谋如诸葛亮般的人物。换头“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接上片,仍在写景。兵冶处,指冶城(今江苏六合县东),汉代吴王濞在此冶炼钱币兵器;淮阴在其北面。
  接着,作者抒发他对于收复失地、抗战北伐的具体主张。一是:“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收复中原是人心所向(天意),只是缺少象晋代祖逖(字士雅)、刘琨那样的爱国之士。二是:“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要再三拊击那堆成八阵图的石子(指备战),与诸葛亮般的战略家酌酒细论。隆中一老,指诸葛亮,他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顽石,指诸葛亮曾垒石列战阵于江边,即所谓“八阵图”。见《东坡志林》及刘禹锡《嘉话录》。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最后,作者以“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结束词篇。说明如夏日大旱需甘霖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充分显示出作者对北伐的重视,并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程珌是辛弃疾的好友,曾有《六州歌头》一首,题为“送辛弃疾”,说明两人的友谊,他的词风也与辛词相近,这首词也可足资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珌词作鉴赏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描写襄阳隆中的古诗词(连载01总100首)
观宋填词143|皇帝驾崩,程珌入宫参与矫诏,作词却有辛稼轩风范
本无“木石前盟”:读红黑书琐记(之二)
秦腔名家程巧莉《八阵图》陆逊唱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