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清照名篇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还是写闺中的离别相思之苦。词中蕴涵的愁苦意绪之浓郁,心情之悲苦,又超过了上面的几首词。上片写闺人慵懒的神态和憔悴的外表。到了日上帘钩的时候了,闺中金猊香炉中的熏香早就燃尽,且已冰冷。经过一夜的不眠或恶梦折腾,起床之后竟然让红色的被子随意堆叠。无心整理床铺,就更没有心情梳妆打扮了。而且,这种慵懒无力、兴意阑珊的情景,已经延续了许多日子了,以至于精美的梳妆盒上布满了灰尘。《诗经·伯兮》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女为悦己者容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思维与行为模式,也成为诗词里表现闺中思妇不堪相思折磨的特定手段。温庭筠《菩萨蛮》说: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柳永《定风波》说: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都是在写这样一位处于相思痛苦中而慵懒不愿起床、不愿梳妆的女子。李清照的自我叙述,立即令人联想到她的这种特殊处境。不堪闲愁暗恨的折磨,李清照欲采取躲避的方式,将多少事都故意压下不提,强迫自己忘记。但是,这种一相情愿、自欺欺人的方式毕竟是无用的。嘴上可以不说,心里却不会忘记,痛苦则不会减轻丝毫。尤其是在形体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今年瘦,词人告诉我们: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原因具体而落实,就是丈夫离家日子的久远,相思痛苦蓄积的厚重。从前,李清照或许经常用病酒悲秋之类的借口自我安慰、自我排遣,而将思念丈夫的真正原因忽略不提。到此时,词人知道这些排解方式都是无效的,包括前面的欲说还休,这些都不能真正摆脱愁苦,所以干脆将内心痛苦点明了。
 
 下片词人尽情倾诉相思之情。过片休休,倾吐了离别的痛苦以及长期等待丈夫不归之绝望。万事皆休,这次离别,李清照在感情上与内心中,当然有过无数次的挽留,然而,在言语和行动方面必定是无所作为。怎么能阻拦丈夫出仕,自毁前程呢?这种内心情感与言行的矛盾,只能通过千万遍《阳关》曲来表达。缠绵留恋至深,别后痛苦更切,而久盼的不归,又使得郁积的愁苦意绪渐渐转变为隐隐的怨恨。以下李清照用典故含蓄描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沿武陵溪而上,得遇两位美貌仙女,共同生活半年。刘、阮回家之后,见到的居然是第七代子孙了。又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秦穆公女弄玉,喜欢善吹箫的萧史,结为夫妻,后夫妻吹箫技能皆出神入化,遂一起登仙而去。弄玉所居后人称之为秦楼萧史弄玉的故事,后人又赋予一层离别的悲苦情思,李白《忆秦娥》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两个典故中,相恋的男女彼此都是非常恩爱的,情感都是十分真挚的。李清照借此表达她与赵明诚之间的伉俪情深。同时,这两个典故本身具有或后人赋予了离别的凄悲情调,李清照用来表达自己眼前的心境。人间、仙境的隔绝,又使词人有了从此一别两渺茫的隐隐绝望,这正是李清照长期独守空闺期间一丝一丝蓄积起来的怨恨情绪的表达。理解词人、永远记得词人这一番深情的惟有楼前流水,每天见证词人的倚楼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已经成为词人必须承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凝眸之际,虽然还有一种期待,但是,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悲苦怨恨之意也就难以遏制。所以,唐圭璋先生评价说: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唐宋词简释》)与前面几首作品相比,应该是离别有一段日子以后的作品了。
 
 这首词感情绵密细致,音调哀怨低婉,语言清新流畅。以平常言语诉说内心深情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如欲说还休这回去也等等。这些普通词汇经词人精心提炼、巧妙安排,便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堪称点铁成金。再辅之以武陵秦楼的典故运用,使作品显得雅俗相称,雅俗共赏。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晚年李清照身处的环境,永远是冷冷清清的萧条庭院,欢乐已经永远离词人而去。即使斜风细雨的侵袭,也让脆弱的词人不堪忍受,只得重门须闭,躲避可能会有的外界的伤害。这时候,大约连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勇气也不复存在了。庭院以外,是宠柳娇花千姿百态的烂漫春天,词人所关注的却是接近寒食时节的细雨霏霏、点滴霖淫的黄梅天气。词人南渡以后的词作里,已经一再表示自己对这种点点滴滴连绵细雨的厌倦乃至恐惧的情感,这里寄托着浓浓的乡思,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愁。一句种种恼人天气,将诸多愁苦的感受与情绪涵括无遗。剩余的生命都是多余的,每天里都有不知道怎样消磨的漫长无聊的时光,词人只能依赖险韵诗扶头酒来打发寸寸光阴。作诗用韵部很窄的难押之字或不常见的僻字押韵,称为用险韵,这样可以表现出诗人作诗的熟练技巧。寻常的创作,对才能过人的李清照来说已经变得轻而易举,她必须寻找更加艰深困难的创作方式,转移自己的心思,消耗自己的精力,消磨自己的时光。扶头酒,指酒性浓烈、使人易醉的酒。因酒后头晕,故称。杜牧《醉题五绝》说: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贺铸《南乡子》说: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常年以酒浇愁,寻常的酒也就不足以令词人昏醉,词人只好用烈性的扶头酒寻醉了。当诗成酒醒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只留下一番无言诉说的闲滋味,让词人苦涩地、无休尽地咀嚼。眼前征鸿过尽,万千心事却难寄。家乡已经沦落,丈夫已经去世,词人的一腔情思、一腔哀思还能寄到哪里、寄给谁呢?只怕引起的仍然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感伤。
 
 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几日春寒,帘垂四面,阑干慵依,词人将自己深深地躲藏在楼上帘后,与外界远远隔离。这是词人白天所身处的环境。下阕首三句同时是对上阕的一笔总束。紧接着写夜晚。睡梦中被惊醒过来,依然是白天愁苦的延续。被冷香消,表明夜已深,词人始终没有睡安稳,睡梦中的来回翻腾才能导致被冷,这当然是一场令人辗转反侧的噩梦。当愁人被迫起床,新的一天新的一轮折磨又将开始。清晨时刻,露水晶莹闪亮,梧桐枝叶新生,春回大地,这样的景色赏心悦目,颇值得外出一游,这也是消愁的一种方法。随即,词人又开始担心次第岂无风雨。当朝阳升起,烟雾散尽,词人还要进一步观察今日是晴天还是雨日。最终,词人依然表达了对外界的恐惧心理,为将自己紧锁在屋里寻找借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典型心态。从白天到夜晚、再到清晨,展望又一个白天,周而复始,痛苦的折磨是没有尽头的。词人完整地叙述了一整天的光阴是如何慢慢消遣打发的,虽然不是一种剧烈的爆发,但是这样伴随始终的痛苦,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金粟词话》称许说:李易安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形象地描绘出残秋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这里,既有词人与当时人们所共同感受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愁,又有个人所独具的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辛酸艰难的生活体验。全词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形象地再现了词人南渡后寂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处境和百计难解、欲说还休的国难家愁,低沉的调子中微露愤激的情感。首三句由七组叠字构成,大胆新奇。不仅显示了高超的遣词组句的技巧,而且,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精神恍惚的状态和凄苦愁怨的心灵。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似乎难以理解。细加玩索,才知道所表现的是一种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没有寄托,就象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所以,在下意识中开始寻觅。这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逃难以前安定充实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这些抽象的环境与情感,却不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寻觅把握的。起句就将李清照由于金兵的入侵、北宋的崩溃、流亡的经历、孤独的晚景所带来的经受了长期消磨而依然留存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了出来。若有所失,便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还是两手空空。词人这才如梦初醒,从精神恍惚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感觉到周围的冷冷清清。于是,内心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悲苦意绪便汹涌而来。这组叠字,由动作到环境、到心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声情并茂。
 
  乍暖还寒是九、十月之交的暮秋季节,此时人们特别容易得病。其实这是词人情绪恶劣的曲折表现。词人此时的贫病完全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环境不佳,心情恶劣,气候又很坏,所以词人特别敏感,身体觉得很难适应。词人不说环境之冷清,心情之凄惨,而将身体不适的一切原因都归之外界的乍暖还寒的气候。词人故意避开现实环境和内心深愁,想借口外界原因而自我安慰。其作用是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既然归之外界,词人就用三杯两盏淡酒来抵寒,事实上还是在借酒浇愁。然愁绪依然解不开,词人不愿直说,婉言推之淡酒难敌外界急风。否则的话,词人不是可以五六杯、七八杯地喝下去吗?一直到浑身发热为止。总之,词人百般设法,却总是无法摆脱。这两句是上文写环境与心情的延伸,词人故意将心情的恶劣隐藏在字里行间,而把环境的难堪推到表面,以做解释。恶劣的情绪终究难以回避,所以,词人借雁过也,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在这时候,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在周围一片沉寂的冷漠中,大雁蓦然闯入,使人有空谷足音的感受。但这感受不是喜悦,而是伤心。因为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躲避寒冷。李清照也是北方人,避乱南下,与大雁似乎是旧时相识,于是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伤。
 
 过片紧承上文,仍写词人所见。词人仰望则见辽天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菊。菊花虽然开得极其茂盛,然眼前又已憔悴。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的时候,摘来戴到头上,如今又谁会有这种兴致呢?清照喜欢以傲霜的菊花自比,南渡前有帘卷秋风,人比黄花瘦之名句。这里满地憔悴,无人赏识的菊花,也不象征着词人晚年孤独无依、寂寞忧愁的处境吗?无论是旧时相识的大雁,还是满地黄花的新知,引起的都是物是人非的感觉,光景今昔不同的愁苦。因此,词人感觉到度日如年了: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至此,读者才发现前文的雁过也满地黄花原来都是守著窗儿时候的所见所闻。守著窗儿,最初目的大概是为了浏览景物,排遣愁闷,岂知所见所闻反而处处触动内心的怨苦,万般无奈中被逼出一句:独自怎生得黑。白天凄苦无聊,夜晚总可以在睡梦中忘却,词人于是盼望着黑夜的到来。其实,这是李清照的一相情愿。在愁苦煎熬中的词人,到夜晚真的就能入睡吗?李清照的《念奴娇》说: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南歌子》说: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到夜晚,面对长夜寂寞无眠,只怕又要加倍渴望白天的到来。白天盼黑夜,黑夜盼白天,每时每刻,痛苦都在绞噬着词人的心灵。好容易熬到黄昏,梧桐更兼细雨,越发叫人难受。这里用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黄昏时点点滴滴的细雨,只发出沙沙的轻声。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守着窗儿,才能听到。这细雨声,不仅听在耳里,还敲打在心头。整个黄昏就这样点点滴滴过去,什么时候才有一个了结?多久才能滴到天黑?天黑以后是否还是要点滴下去呢?北方人特别不习惯南方的连绵细雨,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说: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淫,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异乡独特的环境景物,提醒着词人背井离乡的难堪。可见,细雨连绵不断下去,今夜又将是一个失眠的夜晚。
 
 结句是全词各种描写的总束。面对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黄昏细雨、梧桐声响,这一连串的光景,以及在这种光景中的万般滋味,就非一个字所能概括。如果就用一个字,未免太单一、太浅薄了。结句看似简单,实际上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词人守着窗儿,越想安宁越得不到安宁,越想摆脱越无法摆脱,思绪万千、心潮翻滚的特定心境。
 
 词人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线索分明。开篇以七组叠字领起,中间有六种可伤心的事情:气候冷暖不定,难以保养身体,一可伤也;秋风凄厉,淡酒不能御寒,二可伤也;一见归雁,触动内心隐痛,三可伤也;身心憔悴,无心赏菊,四可伤也;守着窗儿,满眼愁苦,日长难熬,五可伤也;雨打梧桐,心烦意乱,六可伤也。词人的伤心愁苦逐渐揭示,结句归纳一笔,层次非常清楚。


 同时代读者,便对这首词推崇备至。罗大经诧异这首词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能创意出奇如此。(《鹤林玉露》卷十二)张端义则称赞说: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字不许第二人押。(《贵耳集》卷上)。这首词,堪称《漱玉集》中的压卷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9课《声声慢》单篇教学教案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千古绝唱凄苦情——中国第一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赏析——中国文学网
李清照《声声慢》审美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