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
 
 

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一)王羲之楷书

 

    本人前面发表的《书法中的冤假错案一一“楷书基本笔划回锋法”的错误解读及严重后果》一文,指出了“回锋法”完全是由于对传统书法的错误解读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从而制定出的荒唐的错误方法。“回锋法”使得楷书的学习与实验由本来的快捷异化为现在的缓慢;由本来的简单异化为现在的复杂;由本来的容易异化为现在的困难。同时,“回锋法”也割断了楷书与行书、草书的之间自然的转换、连接与提升,造成了楷书与行书、草书笔法上的差异与分裂,破坏了楷书、行书、草书之间的一体性。所以,“回锋法”既贻害了楷书传习之本身,复破坏了整个的书学,使得几代人深受其害,且深受其害而不知。文章发表后,得到许多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只有个别人抱有坏疑。现按原定计划,对历代楷书大家名家的用笔作一分析,以证明历代楷书大家名家的用笔,决非如现代普遍流通的楷书字帖与习字范本中图示的,几乎清一色都是藏头护尾式回锋的指导方法,而是生动活泼、直接连贯的“非回锋法”的用笔法式。

    王羲之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了不起的书圣,基书法自其身后以至今日,一直被尊为最高最完美的典范。有“天下第一”之称的《兰亭叙》虽被滤定为行书,然亦可看作为灵活异常的行楷法式,其中更不乏楷书的典型。尤其该作品的第一、二两行,几乎没有行书连笔的特征,可看作王羲之楷书难得的墨迹范本。古人在述说“永字八法”时,就以《兰亭叙》中第一行为首的“永”字作为字范,亦可旁证笔者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古法帖中虽存多种传为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如《黄庭经》、《乐毅论》、《宣示表》等,不但都是小楷,而且为刻本。《兰亭叙》虽非王羲之本人的真正手迹,但为流传有绪的可靠的真迹模本。尤其冯承素所精模的《兰亭叙》,更被看作“下真迹一等”的最为可靠的“王字”。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特地去了一趟南京古籍书店,在新书架上见到一册彩色放大精印的王羲之《兰亭叙》,当即购回细细品赏。下面图例即得益于该帖。



《兰亭叙》的第一 二两行  几乎没有行书连笔的特征  可看作王羲之难得的可靠的楷书范本



上图局部之一



上图局部之二

上图局部之三

 

《兰亭叙》中的“永”字  被用作楷书“永字八法”的字范  细心辩认  即知 “回锋法”之非

 

“年”之三横  可明显见到起笔露锋  落笔一按即完  尤其前二横  还留有笔锋分散的痕迹  可证收笔并不回锋

 

“春”之横  撇  可证起笔皆露锋而不回锋

 

“曲”之二竖 “水”之一竖  可证竖笔起首皆露锋而不回锋

 

“初”之两点  可证点的起首皆露锋而不回锋

 


“世”之三竖  可证竖笔起首皆露锋而不回锋

 


“右”二横之尾  可证收笔直收而不回锋

 


“亭”之点  横  竖  皆可证起首露锋而不回锋

 


“在”笔划可证王羲之楷书用笔皆为 “非回锋法”的用笔法式

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二)智永楷书

 

     智永在中国书法史上可是一位特别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称“永禅师”、高寿上百的陈、隋间名僧,不但为王羲之的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更是二王书法体系的正宗传人与非凡的传道者。对于智永的书法,苏东坡有“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的评语,概括了他书法的特色与贡献。

    智永初从当时名家萧子云学书,后则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楼阁之中潜心攻书30年,“退笔成冢”,终成为一代国手。智永妙传家法,隋唐间工书者糜不受其影响,智果、辨才、虞世南均为智永书法的高足。当时求书者络续不绝,将其书房门限都踩凹坏,只能以铁皮护之。这“退笔冢”与“铁门限”,遂成为书坛千古佳话。

  智永书法既以前辈书圣为宗,其楷书用笔自然与王羲之一样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下面即以智永墨迹本《真草千字文》中的选字,来证明之。

 

智永墨迹本《真草千字文》选页

 

智永《真草千字文》此“永”字与王羲之《兰亭叙》的“永”如出一途,可作“永字八法”之典型。

第一之点收尾处有毛笔的自然形态,二横一撇起笔都露锋,可证点、横、撇都非“回锋法”

 

上二字之中的竖画大多有明显露锋,可证竖划写法都非“回锋法”


此字中的四竖都露锋,身字二撇都露锋,可证竖、撇皆不回锋

 

矫之长撇因势而露锋,手之二横一按便收,可证撇、横皆不回锋


外之一撇一竖皆露锋而不回锋


松中三点,皆一按便提而不回锋


上二字之中的点颇多,皆一按便提而不回锋


再看上二字之中的点与横,都不回锋


上二字之中牵丝更可证明横与竖都露锋而不回锋


细审上二字之中的笔画,可知“回锋法”之非

 

异写的笑字,竖、横、点都不回锋


州字之中的三个点,收尾处都清晰可见露锋而不回锋

 

上二字之中的点,收尾处有毛笔非经“回锋法”描画的自然形态。

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三)欧阳询楷书

 

    现代学习楷书大都以唐代名家名帖为法;唐代名家名帖又以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三家三法帖为主。这三家皆以书圣王羲之为宗法,其用笔法其实也与王羲之、与以往传统一脉相承。

    现代学习楷书所流行的“回锋法”,主要集中在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三家三法帖之上。下面笔者即对这三大法帖逐一分析,以证明这三家楷书的用笔其实与王羲之、智永的楷书一样,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

    在图示分析欧阳询《九成宫》用笔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三个重要的相关的法帖:一、欧阳询《千字文》(墨迹本);二、欧阳询《皇甫君碑》;三、欧阳询儿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

    欧阳询《千字文》为欧氏难得稀有的墨迹之一,一般看作为行楷书体。如以李邕与赵孟钏榇幸恍┬惺椋ㄉ踔潦遣菔椋┬翁目槔绰郏锰形橐灿幸定的理由。正因为《千字文》是欧阳询留下的难得的、比较接近楷书的真迹,所以其为推断与确定欧阳询楷书用笔的重要依据之一。

    《皇甫君碑》与《九成宫》一样为欧阳询可靠的碑刻拓本。一般而言,一个书家不可能有二种不同的楷书用笔方法。所以,《皇甫君碑》又是推断与确定欧阳询《九成宫》楷书用笔的重要依据与准绳。

    晋有“二王”,唐则有“二欧”。“二欧”亦称“大小欧”,意指欧阳询父子书法成就之交辉也。史称欧阳通继承乃父书风而险峻过之。既是父子一脉相承,用笔自然同理同法,所以《道因法师碑》又是推断与确定欧阳询《九成宫》楷书用笔重要的辅助材料。

 

 此为欧阳询《千字文》为墨迹本,其用笔清楚明白,与王羲之、智永

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皇甫君碑》

只要具有一般书法经验与判断力的书法爱好者,都能清楚明白该碑用笔与前述

王羲之、智永无二,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


欧阳询《皇甫君碑》局部放大


欧阳询《皇甫君碑》局部放大


欧阳询《皇甫君碑》局部放大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为欧阳询的儿子,书法继承乃父书风而险峻过之。所以,用笔一禀传统“非回锋法”的

《道因法师碑》,又是推断与确定欧阳询《九成宫》楷书用笔重要的辅助性材料与旁证。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放大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放大



王羲之《兰亭叙》中的“永”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永”字 

欧阳询《九成宫》中的“永”字 

从传统继承的视角更能判断三家用笔的一贯性,以及欧阳询用笔之必然。

 

 


欧阳询《九成宫》

此碑也许是过于著名与摹拓过多的原因,所以字形笔画难免模糊痈肿,与其所书《千字文》与《皇甫君碑》恍忽异趣。其实只要了以前例三个字帖作为推断欧阳询《九成宫》用笔的基础,再细审该碑帖笔划字形相对清晰可靠者,就不难确认《九成宫》其实同为传统“非回锋法”的用笔方法,而决非现代由于错误解读与设定的 “回锋法”。“回锋法”使得楷的学习与实验由本来的快捷异化为现在的缓慢;由本来的简单异化为现在的复杂;由本来的容易异化为现在的困难。


从此二字比较清晰的点、横、竖、撇的形态中,不难确认其决非“回锋法”。


“下”之横、竖、点的起首明显露铎

“孟”中子的挑横与竖画,都明显露锋。


“之”的点、横、捺首皆露铎。

“必”中三点皆贯气露锋,最后一点无回铎迹象。

“宁”之数点可证为“非回锋法”的用笔方法。

“冕”之二横可知一按即收,无须回铎。


“元”之二横与钩起首皆无回锋迹象

“我”字用“非回锋法”习之则活,反之则呆。

“勒”中三横起首尖痕明显

“效”点与横之收笔无回锋迹象。

“流”字每一笔都能看到顺锋而行之形状与态势。

“德”中笔划起首皆尖,锋痕明显。

 

“斯”字的每一笔都能看到顺锋而行之形状与态势,此效果决非“回锋法”所能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凭啥是欧阳询被公认为古今楷法第一人?《九成宫醴泉铭》好在哪?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古代名家提供的扫“福”攻略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汉字的传承与书法的艺术
武林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