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京剧第一世家——记谭门七代?(十三)

白皙的脸庞,留着小分头,相貌俊美,身材秀颀,让人有玉树临风之感,一位标准时尚的小帅哥。谭正岩的出现,让谭门的辉煌一下从故纸堆中走近到我们的身旁。除去他的职业,谭正岩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他也喜欢流行歌曲,玩电子游戏,上网,写博客。热爱体育,喜欢看足球,打乒乓球。而且书法和绘画都很好。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的谭正岩,有着比祖辈更为开放的观念。在继承谭门祖艺的同时,谭正岩也在尝试一些时髦的做法。2002年底,他曾与日本一流的爵士乐团在北京进行了两场演出,让古老的京剧和流行的爵士乐混合到一起。“不像在表演京剧,更像是在跳舞,但这也是我的一种尝试,也受到了欢迎。”

 

动感的时尚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谭正岩有了新的想法。既然人艺因为有濮存昕、宋丹丹这些青年的偶像,使那些从来不看话剧的青年走进了话剧场,并对话剧慢慢产生了兴趣。因此谭正岩在不影响京剧事业的前提下,开始接一些电视剧或者电影,而不少影视剧组都邀请他加盟。他目标是成为影视偶像,然后用这样的影响力,吸引追星族们来听他的京剧。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他也想尝试一下。用他的话来说“如果成龙唱京剧,京剧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出演电视剧《龙须沟》

 

现在很多演出中,只要谭正岩上场。就有年轻的观众在一直高声大喊“谭正岩、谭正岩”。他和被誉为是“小孟小冬”的余派女老生王佩瑜,是年轻一代京剧演员中人气最高的偶像级人物。他们各自拥有大批的年青粉丝,对京剧的发展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

而值得欣喜是,现在不止谭正岩,同属谭门第七代的谭晓令、谭茗心(谭娜)、谭小羽,现在也继承祖业。她们都是谭鑫培曾长孙、著名京剧鼓师谭世秀的孙女。三人都曾在北京市少年宫少儿京剧团、北京市戏曲学校学艺。其中与谭正岩同年的谭晓令,工老旦,老旦大家李金泉先生关门弟子,是第一个继承老祖谭志道老旦行当的谭门后代。谭茗心工青衣兼花旦,学过昆曲,2007年成为梅葆玖的第20个弟子,曾与谭正岩在舞台上合作。谭小羽则是谭门第一个女老生,最可贵的是除演文戏以外,还可以演武老生戏。谭氏三姐妹投身梨园,实为谭门幸事。

众多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的出现,不仅使得古老的京剧有了崭新的面孔,而且为京剧的复兴培养了大批忠实的年轻观众。

 

谭正岩、窦晓璇出演的《浮生六记》

 

今年正好是谭正岩的而立之年。其曾祖谭富英在他这个年龄,已开始挑班唱戏。而仔细对比一下谭门历代的照片,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谭正岩削瘦的脸型,特别是扮相,很像其祖谭鑫培和谭富英,而这两位正是谭门历代最杰出的人物。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预示谭门在谭正岩这一代再现辉煌?但愿这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拭目以待!

 

 

后记

 

谭门七代传承不绝,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有其必然,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有意为之。其它梨园世家的形成,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谭门则并非完全如此。谭门第一代的谭志道,家中并不贫穷,甚至可以说是小富;谭鑫培的荣耀显赫、谭富英的名满天下,家族更是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建国后谭门虽不大富,但吃国家饭也是衣食无忧。相对其它世家的顺其自然,谭门则是有意为之。谭志道放弃做米行的少东家;谭小培放弃继续成名,培养条件更好的谭富英;谭元寿年已八旬,依然登台不辍;谭孝增放弃出国,继续舞台事业,并培养谭正岩;谭正岩放弃可以做娱乐明星的机会而学艺不止。这些都无不说明了谭门七代的传承更多是出于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以及谭门子弟身上对家族荣耀守护的使命感。

二、谭门家风。谭门家风中最核心的部分,一语以贯之,就是一个“孝”字。谭门历代强调百善孝为先,而中国传统孝道的前提,是要求对长辈的敬和爱。在谭门,长辈在家庭拥有绝对的权威,下辈对长辈绝对的尊重和对家规绝对的服从。它的意义在有助于家族的稳定和子女的培养。除此之外,当年谭鑫培的遭遇,也给谭门家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谭门要求后代为人安份守己、低调谦和、不卑不亢,与统治者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以求安身立命。谭门家风就是通过孝道代代相传,即使到了现代,仍然潜移默化。虽因时代原因,谭门家风曾有其封建的一面,但谭门家风无疑对后代品格的培养,和对后代继承祖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现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自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受尽外侮。使得国人把此归咎于本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由此而来。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虚妄的革命为名,以有目的毁灭为实,使传统文化又遭受巨大的摧残。文革以后,西风渐进,国人更弃传统文化如敝履。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命运同样如此。

纵观目前国际流行的文化,归根结底都是有钱国家的文化。美国文化、欧洲文化、日韩文化,莫不如此。发达国家通过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产业链在推销他们的文化产品同时,也在移植他们的价值观。

而在很多国人眼里,外国文化不仅是时尚的,而且是高雅的,包括京剧在内的民族文化是过时的,低俗的。很多人花上千近万的价钱看个著名男高音演唱会,不管听不听的懂,好像就显得自己很高雅了。意大利歌剧当然好,殊不知京剧同样魅力十足。帕瓦罗蒂令人津津乐道的High C,在京剧界能唱出来的、并且可以唱得更高的比比皆是。融合了哑剧、舞蹈等的中国京剧,表现方式也比意大利歌剧要丰富的多。至于很多人说京剧节奏慢,但意大利歌剧节奏快吗?说京剧听不懂,那就更为好笑,说这话的人好多英语都不利索,更不用说听得懂意大利语了。

与其说对是外国文化趋之若鹜,不如说根骨子里对西方的臣服,对身为中国人而自卑。国人可以喜欢国外优秀的文化,也可以不喜欢京剧,但是不要说京剧不好,就像您不喜欢鲍参鱼翅,但并不能说那是垃圾吧。在国外,即使现在通俗文化成为主流,但是没有哪个国家把交响乐、芭蕾舞、歌剧扔到垃圾堆的。

《南京!南京!》导演陆川说:“战争是什么?就是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这句话用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上也是恰当无比,只是异族的文化无需再通过南京大屠杀就能在中国大地上舞蹈了,那个废墟不是被侵略者,而是被我们自己精心毁坏的后果。

现在中国逐渐富强,国人也慢慢恢复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国学成为热门就是一个例子。只是当我们有一天开始珍惜、热爱,并也向世界传播这些传统文化时,不要连珍惜、热爱、传播的对象都不复存在了。

这也是谭门七代维护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也正是谭门七代的伟大之处。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一样的存在——专访《亮相》谭正岩
谭门七代献艺梨园 刘嵩崑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188《洪母骂畴》
京剧大师谭元寿千古 谭家的传奇还在延续
京剧名家 老旦朱丽 传统老戏《四郎探母》选段
家风(下) 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