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京剧第一世家——记谭门七代?(七)

6年,谭富英降生在谭门这个京剧世家。出生当天,正赶上谭小培准备出去在中和戏园出演《巴骆和》。谭小培不知道生男生女,似乎不甘心出家门。在妻子的劝说下才离家赴戏。正要上场时,家里人赶到后台报信,谭小培一听自己得了儿子,立即眉开眼笑,同行们也纷纷祝贺。那天的《巴骆和》演得格外精彩,观众一个劲儿地喝彩。谭富英的出世,对谭家,尤其对谭五爷是一件大喜事。由于母亲是满人,所以谭富英算是个满汉“混血儿”。

 

创造谭门第二个辉煌的谭富英

 

谭门到谭富英,已经是第四代了。到他6、7岁时,家里就安排老师教他练功学艺,开蒙老师是对谭派艺术非常精道的陈秀华。孟小冬、杨宝森、李少春等都得到过陈秀华的教益。他会戏多,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教学有方,所以成果很显著。这倒好,梨园同行听说伶王请陈秀华给孙子说戏了,一时间,陈秀华身价百倍,学生越来越多,也就没有时间到大外廊营谭家来了。谭富英就只好到陈先生家中学习。由于天赋条件优异,特别是生就一付甜美清脆的好嗓子,学起戏来并不觉费事。练武功,肯于吃苦;学文戏,一点就透;放开嗓子一唱,便能合弦。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谭富英学了三出戏。他的祖父谭鑫培看自己的孙子连唱带比画来了一遍《黄金台》的头场,点点头,抚摸着孙子的头说:“好小子,是这里的事。”谭小培忙凑过去问:“老爷子,您看这么学行吗?”但老谭默了一会儿后说:“只有一条路,进富连成。砍的怎么也没有旋的圆。不坐科是不行的。”

谭小培回到自己屋里,跟儿子一说,儿子满心高兴,但夫人却急了,一边哭,一边说:“你要敢把儿子送到富连成,我就到富连成门口上吊去。你让儿子蹲大狱,你不心疼,我这心可是肉长的。”确实,当时说是学戏,不如说叫打戏,而且谭富英的两个弟弟都已早夭。可是老爷子发了话,她一个做儿媳的,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外廊营一向是男人的天下.旗人出身的德夫人,更是注重老礼的人,也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1917年,谭富英入了富连成科班。本来谭富英的谱名叫豫升,由于是“富”字辈一科,富英之名,由此而得。科班一般七年,正所谓“七年大狱”。因为谭富英已学了一年,是带艺入科,所以要六年。

稍有京剧常识的人都知道,富连成是当时中国京剧的“黄埔军校”。共办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学生近700人,产生了好几位京剧流派创始人和众多京剧艺术家,马连良、叶氏兄弟、裘盛戎、袁世海等都是从这毕业的。连梅兰芳、周信芳也曾带艺到富连成“进修”。

 

富连成社

 

谭富英入富连成不到两个月就上台演出,但就在第二天,谭鑫培去世了。对于爷爷力排众议,忍痛坚持让自己疼爱的孙子带艺入科,使其走上了正确的从艺道路,从而终身受益,谭富英直到年老体衰、卧病不起时,对爷爷仍是非常感激的。

富连成有两个特点,一是严格,奉行“打戏”的传统,动辄打通堂。凡是在富连成坐科的几乎没有不挨打的,就是社长叶春善自己的儿子盛章、盛兰、盛长也一样挨打,甚至还要加重处罚。电影《霸王别姬》陈蝶衣、段小楼的学艺过程就是真实的写照。谭富英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孙子,应该说还是比较受照顾的,尤其是入科的第一年,萧长华先生就让谭富英住在自己的房间里加以呵护。后来还是谭富英自己感到这样不太合适,也不符合祖父的本意,就主动要求与同学们同吃同住。

富连成还有个特点就是演出多、实践多,学生每天都不离开舞台。由于学生整天泡在剧场里,舞台经验都非常丰富,临场应变、逢场作戏、临时补台、都能应付自如。这也是谭鑫培特别看重富连成的主要原因。谭富英入科六年,除了旦角,连文武小花脸的戏都敢应。

一次,同仁堂的乐家老太太生日堂会,压轴戏是他和外祖父德珺如、父亲谭小培三代人合演的《四郎探母》,大轴是余叔岩的《珠帘寨》。那天,余叔岩一到后台,就冲他们祖孙三代贺喜。那时谭富英就很有心,前边的戏演完了,就到化妆间静静地在一旁看余叔岩勾脸。余叔岩看谭富英非常文静老实,很是疼爱,就对他说:“我唱的戏,都是你们谭家的,都是按你爷爷的路子,你爷爷永远是我的法帖。等你出科,就到我那去,我保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都还给你们谭家。咱们余家和谭家是不分家的,没有比咱们两家更近乎的了。”

 

四大老生之首的余叔岩被誉为京剧老生的第二个里程碑

 

这里有个典故,当年余叔岩的爷爷余三胜教谭鑫培,后来余叔岩先偷学谭鑫培,经过一段曲折,终得以拜谭鑫培为师,现在余叔岩又承诺将来收谭富英为徒。谭余两姓数代人相互传艺,可谓梨园佳话。

那天演出还有一个插曲:举办堂会的乐十爷知道谭五爷来了,就到后台看望。一见谭富英如此老成文雅,就对谭五爷说:“真是将门虎子,我看令郎大有希望,谭家一定越来越兴旺。”谭五爷忙说:“谬奖,谬奖,一个后生晚辈,不要让他太得意了。”乐十爷一手拉过谭富英的手,从自己的手指上褪下一个碧绿晶莹的大扳指,给谭富英戴在手指上,说:“我告诉你,这个扳指是西太后送给你爷爷的,你爷爷又送给我,今天你戴着它上台,希望你好好继承你爷爷的玩意儿。不过今天这个扳指我不能让你带走,我要等你自己挑班的那天,亲自给你送去。这样,你才对得起你爷爷这个扳指。”谭五爷一听,知道同仁堂乐家是以信誉闻名于世的,也知道了乐十爷的良苦用心,就对谭富英说:“豫升,这是十爷真心栽培你,还不谢谢十爷。”谭富英马上作揖答谢。13年后,29岁的谭富英果然挑班唱戏了。乐十爷也果然没有爽约,亲自把那颗扳指送给了谭富英。

前几年拍的《大宅门》以及续集,实际上写的就是同仁堂乐家的事,导演郭宝昌就是乐家人。续集里面有个镜头:七爷的孙女给爷爷讲了晚上有哪几场戏,问他看哪出。七爷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是看谭富英的。毕竟是乐家的人,知道乐家人的喜好。郭宝昌后来还拍了一部描写谭鑫培一生经历的《粉墨王侯》,以表敬意。

1922年,谭富英16岁,也正是他倒仓的时候。由于富连成教学有个严重的不足,就是所教的戏不通大路,唱念做打都是科班化的。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学院派。如果不改,到剧团搭班就非常困难。而且富连成教的每出戏也都不教全。所以谭小培趁这个机会开始给儿子归工归路,正式继承起谭派艺术。在这方面余叔岩也果不食言,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从戏路上、演唱规则上纳入谭派的艺术轨道。他在科班学到的许多戏,都经过了余叔岩先生和谭五爷的改造、加工。经过了谭小培和余叔岩一年多的回炉再造,使他艺术上脱胎换骨,具备了搭大班演出的资本。

1923年3月28日,谭富英在富连成毕业,科班在前门外肉市的广和楼为他举办了毕业演出,演出剧目还是《黄金台》。当然,艺术的讲究和成熟已经和当日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位当年看过演出的人说,在演到“搜府”时,扮演田单的谭富英接着慢悠悠地翘起二郎腿,笑嘻嘻地问:“呃,公公,但不知要怎么样地讲法呢?”只这样一句念白就是满堂彩。可见他的表演水平提高到何等程度。按科班的规矩,毕业以后一两个月才能领到戏份(就是酬劳,论场的酬劳叫戏份,论月的叫包银),可是那天他刚刚完戏就给他发了,显然是希望他能在科班多唱几年。然而第二天,谭五爷就把他领走,开始了搭班唱戏的艺术生活。

谭富英出科后第一次正式搭班演出,是在是梅兰芳姑姑的儿子、曾与梅兰芳在舞台上并驾齐驱有“兰惠齐芳”美誉的王惠芳班社。演出了一个来月后,由于出场机会不多,谭小培感到对儿子没有什么益处,就辞班带着儿子到上海搭班去了。

北京、天津、上海是中国的三大直辖市,直到如今也是中国京剧的三大重镇,三个地方的观众喜好各异。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名角,没有这三个地方观众的一致认可是不行的。这好象国际拳坛,如果没有拿到三大拳击组织的金腰带实现大满贯,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拳王一样。尤其是上海,以前梨园行有句话叫做“不到上海出名,不能算角”。北京演员在北京演红了,再到上海去演出,即所谓“挂号”。如果在上海再演红了,返回北京则身价倍增。想当年,谭鑫培也是通过六下上海才逐渐奠立自己的伶王地位的。

谭小培到上海,还有一个原因,原来上海亦舞台的老板和百代唱片公司、大中华唱片公司的老板,早在谭富英没有出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是一颗即将发出璀璨光辉的明珠。毕业演出那天,上海亦舞台的老板派人看了《黄金台》,事后找谭五爷商议,以3500块大洋的包银并管吃、住、接、送的“四管”待遇,邀请谭富英到上海演出一个月。“百代”和“大中华”也派人与谭小培商量邀请谭富英灌制唱片,说要首次特烦年仅17岁(虚岁18岁)的童星灌制唱片,创造一个奇迹。

 

胜利唱片公司给谭富英灌制的唱片

 

谭五爷一听,特别高兴。因为这不仅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说明他的儿子一出科就能挂头牌,就能享受名角的待遇,就能与名角平起平坐,他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可是刚刚出科就挂头牌,灌唱片,有些欠妥当,所以在毕业后正式搭班演出了一个多月后,才带着儿子谭富英应邀与名旦诸如香等奔赴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元寿先生生前珍贵口述 回顾一生从艺经历
京剧老生名家解读之谭富英的舞台春秋
谭鑫培
名伶访问记:谭富英 梨園雜志
【往事】名伶访问记:谭富英
京剧世家谭小培家庭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