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橡树 | 详说万家岭会战:轮战金官桥,奠基了万家岭大捷……

往期索引: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包括以哈战争,12月13日)
中国驻印军反攻密支那79年纪:从天而降的“威尼斯商人”……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漫说乌克兰人的“纳粹”往事
梨花又开放
从战略层面,观察以哈战争和俄乌战争、美国和北约等关系……
加沙战争观察:疫情袭扰、战事不顺、盟友分歧,以色列新战略将如何出台
1937年,那个最冷的冬天,教导总队南京殉国记……
少为人知的南京会战,不得已而为之的悲壮决战……

1938年秋,万家岭会战主要指挥官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和中将参谋长吴逸志。

八年抗战,艰苦卓越,群英璀璨,可歌可泣。

然而,历史记忆,苦涩悠长。

当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面,受全球各大政治势力及日军侵华撕裂,受传统农耕文化约束及当时落后的经济、运输等现状影响,虽然有约千万军民进行了史诗般的抗战大迁徙,但是,更多民众滞留日军及伪满、汪伪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等等控制的沦陷区,被迫沦为良民、甚至伪军……

可谓历史性遗憾。

于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大后方、沦陷区等等抗战往事汇聚史河,几多浮沉,几多分流,隐然间似乎成为了小众的情怀记忆。

可是,该记忆的历史,终究会有更多的人和良心去记忆。

毕竟,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记住他们,原是本分。

本文上接《详说万家岭会战:岷山激战,抗战王牌第74军的成名之战》

上文说起,1938年8月,日军兵分两路大举西进武汉,国军第五、第九战区及武汉卫戍司令部百万大军分路迎战,武汉会战全面展开。

当时,日军冈村宁次第11军以主力正面强攻九江、德安西南之国军主力第1兵团防线,两军对阵之后,日军意图效仿三国邓艾偷渡阴平之计,遂决意派出奇兵绕开国军防线穿插纵深,在武汉外围奇正合围决胜国军。

就此,日军以第101师团、第9师团主力等部配合、支持日军第106师团、第9师团丸山支队兵分两路,分别迂回至金官桥地区、岷山地区,向国军防线发起了突袭。

著名的万家岭正面防御战之金官桥阻击战就此爆发。

视角转回1938年8月1日。

当时,就在第9师团丸山支队穿插进攻岷山地区同时(参考《详说万家岭会战:岷山激战,抗战王牌第74军的成名之战》),冈村宁次命令第106师团自九江南下,突袭南浔路正面之国军金官桥防线。

很多史书传记论及第106师团,都以为该师团为特设师团,相比老牌的常设师团,战力泛泛,纯属弱旅。

然而,第106师团实则为日军为发起武汉会战,专门征集日军第6师团军官及熊本-南九州师团管区预备兵员,在1938年5月、6月间特别编成的主力师团。

抗战早期,日本库存武器充裕,兵役制度完备,预备役兵员除却经历必要军训的适龄青年,半数以上为退役老兵。这些老兵虽然年龄稍大,体能稍差,但是大多富有战场经历,比青年士兵更具头脑,只需稍微恢复训练,即为精兵。

故而第106师团完全参照第6师团建制编成,以老牌皇道派将领松浦淳六郎中将为师团长,下辖山地垣少将第111旅团、青木敬一少将第136旅团,2个旅团辖有4个步兵联队。

第106师团直辖有炮兵、骑兵、辎重、工兵联队各一,以及通信、卫生、野战医院等直属队,总兵额为29440人。

此外,第106师团轻重武器及其他装备与第6师团相当,属日军头号特设师团。

不过,日军第106师团建成不过一月,尚未经历战训恢复就迫于形势匆忙投入大战,官兵缺乏磨合,装备尚未配齐,自然留有隐患。

7月上旬,国军精锐11师发起彭泽反击战日军第106师团应变不及遭到首挫,伤亡、驻防留守兵力等各种减员近乎3000人;7月23日,第106师团强攻九江,伤亡也大,等到转战金官桥战场,师团总兵力约2万人。

不过,纵算日军第106师团出师不利,按照该师团能够得到日军第11军远程火力、空中火力、技术兵种等等加强及后勤保障,综合战力相比第6师团几乎没有区别,依然有着强大的战场优势。

其中,仅就随军火炮装备而言,假设日军第6师团炮力指数为100,第106师团为80-90之间,国军精锐军为48,地方军可能不到12。

抗战艰难,一目了然。

1938年7月,在九江外围向西进犯的日军。

当时,松浦淳六郎踌躇满志率部侵华,迎面遇到彭泽、九江战事不顺,恼怒万分,当然急欲挽回颜面。

故而,松浦淳六郎率兵西进,并未严格按照冈村宁次命令择点发起重点突击,而是按照当时陆军主流战术,以山地垣少将第111旅团为左翼,进攻国军金官桥防线;以青木敬一少将第136旅团为右翼,进攻国军马鞍山防线,向国军防线发起钳击攻势,意图全歼当面国军。

日军攻势,都在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预料之中。

当时,薛岳和吴逸志已经设定机动防御、后退决战之战略,根据兵团战区地形为金官桥-马鞍山一线险要,越往后退越是舒缓,极难防守等具体形态,即将主要兵力部署一线,以李觉第70军部署金官桥防线,李汉魂第64军驻防预备阵地为二线预备队;以李玉堂第8军部署马鞍山防线,欧震第4军驻防预备阵地为二线预备队,顺势日军攻击方向形成大纵深防御体系。

如此部署,国军在机动防御作战间或轮动迎战,或者且战且退,各部都可以左右呼应,前后接应,实为弱势军队迎战强大敌人的绝妙战阵。

这就是薛岳将军著名的“反八字阵剪刀防御阵地”。

——每次回望抗战,国军因为军力孱弱,每战都是官兵以血肉筑墙抵挡日军攻势,最终无论惨败、惨胜,民族青年精英总是牺牲惨重,让人感怀。唯有薛岳将军指挥的机动防御作战和汤恩伯指挥的运动战,可谓抗战两个亮点。

7月26日,国军阵势部署妥当,薛岳旋即向参战各部明确军纪,严令“现阵地必须坚守,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在所不惜。谁丢了阵地,谁就得恢复,决不准后退。

李觉第70军为抗战早期湘军精锐编成,其中,李觉军长兼任第19师师长,该师在淞沪会战奋勇作战,被民国军委会评为参战表现最好的10个步兵师之一,可谓抗战国军的“湘军”榜样。

湘人多智,民风勇斗,血性焕然,又有与日军激战经验,故而得知部署一线当先迎敌,第70军当即沿金官桥防线驻防,同时在两边山头丘陵设置多个侧射阵地,互为犄角。

同时,第70军深知日军炮火空袭威力,故而择险关要隘沟壑峻岭等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同时,充分利用金官桥地区土质坚硬特点,参考日军战法,在反斜面深挖构筑单兵掩体,称谓“陶罐状单兵掩体”,再用壕沟连接各个掩体,以原木覆盖2米厚土掩护壕沟,使之相互沟通,四通八达。

这样,日军空袭或炮袭发起,国军即可藏身掩体,专等日军地面攻击,再行发起反击作战。

1938年8月1日,2日,日军向金官桥阵地发起攻势。

日军最初两天,山地垣少将没有发起地面攻势,而是指挥所部炮兵、师团加强炮兵及战机开始对第70军阵地实施狂轰滥炸,每日炸得硝烟弥漫、残枝乱石漫飞。

8月3日,上午,山地垣少将观察国军防线,按照中日交战惯例,推测轰炸必定已经摧毁国军阵地,打击国军士气,故而以2个大队发起地面攻击,意图一举拿下国军防线。

然而,国军深藏“陶罐状单兵掩体”躲过日军猛烈炮袭、空袭,早就在互相呼应、观察之间等待激战到临。如今,眼见日军临近至20、30米,国军官兵这才纷纷跃身以步枪、机枪和手榴弹迎敌。

1938年7月,日军在地形极为复杂的九江-庐山地带推进。

日军全无意料,仓促间近身激战不过数分钟,早已伤亡惨重,只好溃退。

午后,第111旅团第113联队长田中圣道大佐亲提指挥刀一线督战。

同时,田中圣道要求联队各大、 中、小队长等,也都赶往前线督战, 遇有溃退士兵就地正法。

就此,田中圣道用尽全部兵力,不惜余地地发起一轮只进不退的集群强攻。

日军呼号猛攻,如是浊浪拍礁,一度冲近缠战近斗,国军防线岌岌可危。

这时,李觉亲往一线观察战况,眼见国军危急,果断调上预备队第57旅进入阵地反击日军,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战。

激战及天光渐晚,田中圣道兵力部署失误,来不及投入预备队,只得恼怒退兵,再一次败下阵来。

8月5日,上午,田中圣道整顿残兵,转向重点进攻第70军在金官桥两边制高点阵地。

就此,国军各处阵地相互呼应,轮动接战,连续挫败日军攻势,田中圣道恼怒之下,顺应风势向国军两边制高点阵地施放毒气,国军猝不及防也无足够防毒器械,故而伤亡惨重,阵地混乱,不得不放弃阵地撤至金官桥主阵地。 

当时,日军松浦师团长、山地垣旅团长都在田中圣道指挥所观察战事,眼见国军阵地松动,都是急欲成功,误判形势,无视第113联队久战疲惫、伤亡惨重、建制零乱,继续强令田中圣道率部强攻,尽快夺取金官桥阵地

此刻,第70军虽然失去两侧阵地,但是山地战场地形破碎,植被茂密,极不适合日军大部队展开和机动,再加上国军各部向主阵地靠拢形成更强火力,日军只得以“添油战术”持续正面强攻,徒送人头之下,几无进展。

战至此时,田中圣道第113联队伤亡十之六七,几乎失去战力。

8月6日,松浦淳六郎坐镇山地垣旅团长指挥部,亲令园田良夫第147联队支援田中圣道第113联队,务必强攻夺取第70军金官桥阵地。

这天激战,可谓金官桥防御战最为惨烈的一天。或者慑于松浦淳六郎严苛命令,田中圣道第113联队和园田良夫第147联队都是无视战场地形狭隘,愚蠢地组织中队规模集群冲锋,被国军凭借有利地形及工事,以地雷、重机枪、迫击炮等猛烈反击沉重打击。

午后,田中圣道遍观第113联队伤亡惨重,尤其中队、小队长几乎死绝,绝望之下,也就提刀冲锋一线,当即被国军乱枪击毙。

至此,田中圣道第113联队几乎消耗殆尽,无力再战。

这一幕,似乎预演着第106师团不久之后的命运。

不过,松浦淳六郎恼怒万分,热血冲头,无暇细想,也就继续调集师团、旅团炮火轮番轰炸国军阵地,同时严令园田良夫第147联队接上攻击,务必夺取金官桥。

就此,国军第70军地面击退和重创日军,却又受到日军炮火压制和轮番进攻,同样伤亡惨重,不敷迎战。

战场危急,李觉只得向薛岳告急。

其实,金官桥战场情况早在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预料之中,按照“机动防御退后作战”战略,薛岳即刻命令位于第二线预备阵地之李汉魂第64军前进增援,接管第70军阵地。

李觉第70军完成任务,也就奉命撤出战斗,转进靖安休整、待令。

抗战名将,国军第70军李觉军长及夫人。

抗日名将,国军第8军军长李玉堂。

再说马鞍山方向。

马鞍山与金官桥相互呼应,由黄埔将领李玉堂率第8军驻防。

李玉堂也是抗战名将,相比李觉“陶罐状单兵掩体”防御体系打防守,更善于以机动作战进行攻势防御。

第8军更是重庆嫡系精锐,辖第3、第15师,其中,第3师为国军早期精锐之一,是参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的主力师之一,功勋卓著;第15师为湘军整编,作战风格和战力类似李觉第70军。

总之,第8军同样也是薛岳兵团主力军之一。

当时,在日军进攻金官桥方向失利之后,冈村宁次接到松浦淳六郎战报,惊怒交加却又碍于松浦淳六郎在军队资格过老,只得强调命令第106师团重点转向马鞍山,以期突破国军南浔路防线。

于是,8月4日,按照冈村宁次亲自划定的方向和要点,日军青木敬一第136旅团之市川洋造第145联队顺迹日机轰炸引路,首先进攻和夺取了马鞍山前沿阵地。

日军轻易得手,旋即在飞机掩护下向国军马鞍山主阵地发起攻势。

就此,李玉堂指挥第3师利用战区道路狭小、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组织部队实施机动反击,重创和击退市川洋造第145联队攻势

经此一败,市川洋造第145联队元气大伤,直至8日夜晚得到援兵,这才组织兵力夜袭国军阵地。

如此两军突然搅合一团,贴身鏖战,日军失去重火力支持,更不料国军第3师擅长夜战,故而激战一夜,不仅第145联队军官士官大多毙命,市川洋造联队长也在乱军中重伤倒地。

日军仓皇溃退,第145联队一蹶不振。

连续数次击溃日军,第8军士气大振。于是,李玉堂下令以营连规模组织夜袭队,各自携带迫击炮、地雷等武器,凭借战场有利地形潜伏进出,轮流分路袭扰日军。

国军神出鬼没地发起冷枪、冷炮袭击,沿途埋设地雷,四面吹响军号扰敌,虽然没有造成日军太大伤亡,但是每日每夜袭扰不停,日军顾此失彼,精神恍惚,却又无力正面强攻夺取马鞍山阵地,一时进退两难,如陷泥淖。

如此战至8月9日,日军精疲力尽、攻势渐弱。

然而,李玉堂虽然擅长以机动作战进行攻势防御,但是当时中日军队作战素质、装备、武器毕竟相比悬殊,国军每次出击得利,同样伤亡惨重,消耗极大,如此连续鏖战至8月13日,也渐显不支态势。

就此,薛岳按照预设“轮战”方略,下令李玉堂率第8军退后休整,由国军精锐欧震第4军接替阵地。

第4军刚接管阵地便开始发动密集冲锋, 战斗非常激烈。 

欧震第4军是北伐战争闻名的国军老牌精锐,号称“铁军”,当时名将张发奎、薛岳、李汉魂、蔡廷锴等人出自该军。

第4军战斗意志顽强,尤其擅长攻势作战,辖有第59、第90师,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在第74军尚未成名之前,可谓薛岳兵团第一主力军。

军长欧震,出自书香门第,投笔从戎16年,经历外战内战,实为底层搏杀跻身粤军顶层的出名的“智将”,也是“悍将”。淞沪会战撤退之时,欧震愤慨万分写成《撤退写感》七律诗:

国事已堪长太息,前途莫问几多难。 
牺牲本是男儿志,血不空流骨不寒。

报国死志,溢于言表。

抗日名将国军第4军军长欧震将军。

这样,就在欧震率部刚刚接收阵地,日军青木敬一第136旅团主力再度席卷而来,欧震也就严令各部迎面日军发起对攻,同时更在攻击发起前严令全军,各部进攻,部队长身先士卒,进攻如有军官后退,士兵即可不用请示就地击毙军官,即使欧震军长自己后退,官兵均可开枪。

就此,青木敬一第136旅团遇到了国军严厉反击。

是役,国军第4军从欧震军长以下,各部师、旅至连、排军官,无不身先士卒挥舞手枪、大刀冲在一线……

在抗战时期,日军主力旅团战力本该强过国军主力军,不过,青木敬一第136旅团此前与李玉堂第8军耗战多日,兵力疲惫之下,再陡遇第4军自军长以下发起的全军反击,终于意志崩溃,丢掉大量重武器,仓惶转身败退。

国军第4军反击战推进至松浦淳六郎前进指挥所附近,混战中击伤松浦淳六郎并且几乎将之活捉。

这是第106师团进入中国战场颇为狼狈的一幕。

至此,国军按照既定战略在金官桥-马鞍山防线轮战14日,毙伤日军联队长名,大队长5名,重创和消耗日军9个步兵大队,使得第106师团极大减员,以至于冈村宁次急电松浦淳六郎,明确命令停止攻势,要求第106师团等待援助及等待日军第9师团丸山支队推进战况,再行后续攻势。

于是,无论松浦淳六郎愿意与否,日军第106师团只得停下攻势,在国军齐装满员的李汉魂第64军、士气高昂的第4军监视下,转为防御态势。

如此到了1938年9月,日军第106师团在等到日军第9师团丸山支队持续鏖战、逼退国军第74军、侧面进抵金官桥防线侧翼,国军已经按照既定战略转进德安以北乌石门战区“反八字形阵地”之后,这才心有余悸地开始向前推进至丸山支队占领的马回岭地区。

这时,日军这支为发起武汉会战而特设的精锐第106师团久经国军轮战,兵力伤亡、物资损耗、斗志消磨,已经再无往日骄狂。

日军如此惶恐向西推进,也就只能勉为其难、深浅蹒跚、左右踩脚地走向了万家岭惨败……

于是,日军这次可耻的失败,点燃了国军抗战相持阶段的一次伟大的胜利高光。

后续,我将继续万家岭会战写作,感谢支持。

感谢挚友三点一转,支持橡树抗战主题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今天聊一聊湘军名将李觉:指挥湘军19师,一战歼灭日军半个师团
1937年12月6日,日军向南京发动全面进攻。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十二--中国矛刺穿日本盾--1945湘西会战完胜10万日军(上) - ...
一场结结实实的胜利,第一次长沙会战下--老萨(萨沙)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七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二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二十七--一万七千英雄血洒田家镇(新抗战系列之四十九)_涅瓦河边_萨沙的和讯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