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橡树 | 俄乌战争外篇:从梅西漫步,再说俄人与哈尔滨往事……

 


往期索引: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包括以哈战争,1月27日)

梨花又开放

走过战火纷飞的2023年,感悟2024年新年,感悟平凡生命之大精彩……

恰似你的温柔

2024年元旦说:漫说全球政治和经济的深V走势

俄乌战争观察:从政治和军事形态,推测乌军5月的攻击要点……

生日漫话渠家故事:回忆重庆抗战岁月和晋商边贸故事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朝鲜战争,从欧洲外溢到亚洲的战争

俄乌战争观察:一月战况综述和“F-16”的进入战场……

俄乌战争外篇:从刘德华当老干部,漫说哈尔滨与中东铁路的故事……
俄乌战争外篇:从“奇瑞老太太”传奇,说“庚子俄难”及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往事……

1945年8月,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进入东北。

2024年2月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712天。 

以哈战争持续第125天。

最近,网上忽然火爆了2月4日迈阿密国际足球队在香港的表演赛事件。

综合多家媒体消息和网传视频,可知港方邀请拥有阿根廷著名球星梅西的迈阿密国际足球队在香港大球场与中国香港队进行表演赛。

这次表演赛结局毫不意外,迈阿密国际足球队以4:1轻松战胜香港队。

然而,比赛结束,因为梅西没有登场参赛,没有循规蹈矩排队走“运动员通道”接受香港特首李家超等人的“接见”,即刻被媒体、自媒体各种“带路”,骂上热搜。

无非是一个甲乙方出现接洽误差或误会的商业事件。

梅西不上场或者不愿意和港官握手与“政治”三毛钱关系,大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办事,大不了主办方退票、迈阿密国际足球队赔钱

然而,新闻报道,李家超、香港文旅局长杨润雄、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郭晶晶老公霍启刚等人可能觉得有失体面,在2月6日相继发声,各种愤怒和义正词严地声讨梅西、迈阿密国际足球队

他们声讨与各种媒体、自媒体各种“花式”搭配,直接将梅西不上场的“商业”事件,升级为“不尊重中国人”和“伤害民族感情”的政治问题。

于是,剧情变得极具喜感。

不仅身居高位的李、杨、霍等人义正词严地“愤怒批评”,更多买得起票的球迷和无数买不起票的网民,在这一刻,也是情不自禁地随之热血沸腾,正气盎然地群起声讨……

如此小事,如此斤斤计较?

李、杨、霍等人看似大人物,对一位体育明星的“拿不起放不下”,格局度量与“奇瑞老太太”比较,其实毫无分别。

又是一出难以言喻的谐剧。

我以前对梅西并无特别好感,不过看过了刘德华当了“影协副主席”的模样,现在再看梅西双手插兜,神清气爽地绕过嚷嚷人群和港官,不由想起“风骨”二字,反而觉得梅西率真、可爱。

继续回到哈尔滨往事。

上篇文章,说起哈尔滨“隙地”建市与沙俄运营“东清铁路”,即后来大名鼎鼎的“中东路”的诸多关联往事,本文继续综述苏俄革命、哈尔滨往事。

哈尔滨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在沙俄建设和控制“东清铁路”时期,哈尔滨名字已经出现。

城市名字来历众说纷纭,有阿勒锦说、晒渔场说、天鹅说、扁岛说、俄语兵营说等等十几种。

不过,近期俄国一些文史杂文也有记载,认为哈尔滨一词是为了纪念俄国将领库图佐夫的侄子,早年远东探险家哈尔滨。

这些传闻不论真伪,却也可以侧证哈尔滨建设早期确实与沙俄紧密关切。

(本文上接《俄乌战争外篇:从刘德华当老干部,漫说哈尔滨与中东铁路的故事……》)

1919年-1920年期间,随着苏俄革命形势渐好,革命力量不断渗透“东清铁路”及东北地区,以及“北俄”被“红俄”打压驱逐,大规模逃亡中国东北地区,也就是使得红白俄人在东北及哈尔滨“隙地”、众多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

1920年代的哈尔滨大街及日本人开的商店。

1920年代的哈尔滨街景

温甘伦及白俄操控的亚洲骑兵师蒙古官兵。

1920年3月,中国北洋政府和东北当局在英、美、日等列强支持下,全面插手“中东铁路”事务,正式将东清铁路北段改称“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此后,1924年5月,中苏恢复外交关系。

在北京谈判和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约定中东铁路为中苏合办。

这样,苏联正式替代沙俄接收在华利益,事实上收回了中东铁路局及中东铁路和沿线“隙地”等全部权利。

远东地区再次回归日俄争霸的大格局。

哈尔滨作为北满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河交通枢纽,也就成为苏联占据中国领土反制日本在远东扩张的重要基地。

从现实意义上看,俄国建设中东铁路及哈尔滨等大片沿路“隙地”,确实推动了东北地区从农耕、渔猎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主干道”。但是,这条“主干道”同样也经过东北地区,为中国送来了一言难尽的近现代史的“绝望和屈辱”。

于是,在1920年-1924年期间,哈尔滨不仅成为苏俄稳定远东局势和影响中国的重要基点,也成为日俄对华利益博弈的焦点城市。

也就在这几年期间,苏联为稳定远东形势,在屡次侵吞清朝的东北及蒙古外围大片地区,建立了名义上“独立”的远东共和国,以之用作对日战略缓冲,逐步消化“这些土地”,对白俄势力作战等等。

这是苏联向远东战略扩张的重要跳板。

随着苏军托名“远东共和国人民军”全面出击,高尔察克、邓尼金等白俄势力受挫,大量白俄军民败走远东地区,继而进入了东北地区及蒙古地区。

这样,以白俄中将谢苗诺夫率部进入东北,组建“达乌尔阵线”及布里亚特-蒙古军团;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受莫斯科委托回到蒙古组建军队,预备“蒙古独立”;以及著名的“温甘伦事件”等等大事件为标志,红俄和白俄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博弈,以及苏联开始了向远东的激进的进逼。

哈尔滨陡然成为红俄白俄激烈斗争的核心区域。

1921年夏秋,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即著名的加仑将军,亲率远东红军数万,持续追剿白俄谢苗诺夫、德裔男爵温甘伦等残部“白卫军”。

其中,苏军借口受外蒙方面邀请,一路追击温甘伦等残部,进入蒙古境内,依次袭击、掠杀中国北洋政府西北军第3混成旅一部驻防的“恰克图买卖城”、“库伦”等多个边境商贸城市,扶持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势力一夜崛起,完全“斩断”了中国北洋政府对外蒙古地区的控制。

这个事件史称“温甘伦事件”,堪为外蒙古的“九一八事件”。

此后,外蒙古渐行渐远,终于成为历史悲剧。

当年,远东共和国的独立“外交”、“宪法”、“政治与战略缓冲”等等优势,为苏军通过军事、外交、暗杀等等手段,重创远东地区最大白俄势力谢苗诺夫集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白俄势力回天无力,大量白俄侨民只好从远东地区涌入中国东北

哈尔滨成为白俄侨民逃亡东北的首选之地。

白俄相比红俄,更看重文化,故而也就在这段时间,为解决大量白俄侨民涌入的教育问题,俄人控制的中东铁路局及“隙地”企业纷纷投资办学,使得哈尔滨在1920年初期有了40多个学校构成、从小学、中学、中专到大学的完整的“俄式”现代教育体系。

这样,随着红俄、白俄涌入哈尔滨,红俄白俄的各种斗争和暗杀活动在城市里变得激烈、活跃。

谢苗诺夫每日生活都是心惊肉,无奈,只好逃亡日本。

1922年11月,随着苏联正式建成、日苏达成和解、日军从远东地区撤退、苏联占领海参崴和在哈尔滨设立外交代表部,在远东形势趋向稳定,也就正式撤销、合并了远东共和国。

此后,截止在中东路战争及九一八事变之前,苏俄既收回中东铁路和哈尔滨等“隙地”主要权益,也基本肃清国内白俄势力,为“营造”尊重中国主权和远东地区“自由经济”形象,缓和与英美日等国矛盾,稍微放松了跨境“追剿”中国东北地区白俄残余势力。

于是,红俄白俄在中国东北及哈尔滨等“隙地”的斗争变得缓和起来。

然而,苏联接收中东铁路局在后续运营中完全背离《奉俄协定》条款,不仅独断安置了大量政治人员,在铁路沿线及“隙地”的企业、居民区运作政治项目,还在联合经营中东铁路方面强势独断相关人事、业务、财务等等。

东北当局与苏联矛盾加剧。

到了1927年8月,中苏关系恶化。

中东路事变,苏军进攻方向和中东路简况图。

这时,日苏为争夺在华利益在大连进行秘密谈判,签订《中东路草约》,约定瓜分满蒙利益及联合修建铁路、开发西伯利亚-黑龙江流域、增加铁路护卫队兵员、反对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等等。

然而,《中东路草约》原因不明地很快泄密。

这个草约内容不仅牵涉大量侵华内容,同时也对“奉张势力”形成极大威胁,必然直接刺激东北当局与苏联矛盾进一步加剧。

1928年12月29日,在日苏势力夹击之下,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

1929年夏秋,中苏为中东铁路路权和沿线“隙地”权益爆发战争。

战争期间,布柳赫尔率远东苏军兵分三路侵华,居然非常神奇地得到哈尔滨等地白俄侨民及其势力的情报支持。

战争期间,中国东北军每日调动物资、兵力,几乎都白俄侨民不动声色地监视、破坏……

浑如丧家之犬的很多白俄侨民们全然不念东北“收容之情”,他们如此转向一击,极大助力了苏军重创和击败了中国东北军。

1929年12月,奉张当局战败,被迫签订《伯力会议草约》,承认中东铁路回到战前中苏共管状态。

这样,奉张及东北当局战损惨重,军事、经济实力大幅削弱,也就只能收缩防线,收缩势力,坐看日苏在东北地区肆无忌惮地运作《中东路草约》,扩大势力。

无疑,中东路战争及《伯力会议草约》确实日本关东军后来发动“九一八事变”隐埋了前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在占领沈阳之后,南下锦州,北上哈尔滨,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这样,日军势力一夜之间覆盖中东铁路全部路线及“隙地”,也就在形式上违背了日苏密约条款。

按照日苏密约约定,“日军不得使中东铁路遭受任何损失”,这样,日本即便占领东北全境,也不能在桌面上公开违约,直接用武力接管中东铁路,于是,日苏都在桌面之下相互踢脚,激烈博弈。

这时的中东铁路宛如案头鱼肉,恰似8年之后的波兰。

日本入侵东北,同样也为苏联“合法转移”中苏共有“中东铁路资产”提供了便利。

随着苏联将大量的中东铁路的设施、车辆、机车、工厂设备、物资等等运回国内。日方垂涎欲滴,不满至极,也就针锋相对与苏方交涉并且封锁了满洲里和绥芬河出境铁路,苏日关系随之紧张。

1933年5月2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为缓和苏日矛盾,提议把中东铁路卖给新成立的伪“满洲国”。

——实则就是“转卖给日本”,“以为中东铁路纷争解决的实际方法”。

1935年3月24日,苏日双方经过近两年谈判,最终苏联违背中苏约定,“两缔约国政府承认对于中东铁路之前途只能由中、俄两国取决,不许第三者干涉”,以1亿4千万日元,将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

这次出卖不仅是对中东路的出卖,同样也是对中国主权的一次无情出卖。

当时中国孱弱,纵然向日苏两国抗议,却也毫无作用。

此后,鉴于俄人长期经营中东铁路和“隙地”经济,红俄白俄历史仇怨,日俄远东争霸等等情况,日本也就在哈尔滨成立俄罗斯流亡者事务局,专门扶持原白俄将领谢苗诺夫、雷奇科夫斯、巴克谢耶夫等及白俄势力在东北的发展。

俄罗斯流亡者事务局简称BEM,鼎盛时期在东北侨居10万白俄居民,有近半登记在册,“宣誓”为日本人服务。

日本人原计划在日苏争霸中,将此单位演绎为又一哥加强版 “明石元二郎”。

然而,日本人这次还真是意想不到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脑门”。

1945年8月苏军进入东北。

1945年8月苏军占领哈尔滨车站。

1945年8月,等到日本投降,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进攻东北,这些十余年对日本人唯唯诺诺、为中东铁路和“隙地”工作的数万白俄侨民“血浓于水”,早就忘却早年白俄红俄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武装起来,瞬间转向,为苏军提供准确情报,抢占通讯中心、电台、军事据点,动员中国人上街,有力接应了苏军推进。

8月19日,就在120名苏联伞兵突然空降哈尔滨前后,哈尔滨及周边俄国侨民已经成建制武装起来,提前占领城市内外要点,解除了约4万人的伪满军队和日军武装。

苏军梅列茨科夫元帅后来回忆哈尔滨往事,清楚记得他在街头,“遇到了全副武装的俄人高中生巡逻队”敬礼、执勤。

哈尔滨,就此成为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顺风顺水夺得的第一个大城市。

为感谢和表彰哈尔滨白俄侨民功劳,1945年9月16日,苏联军队在哈尔滨举行盛大阅兵,专门为侨居哈尔滨的白俄老兵、学生自卫队们安排了一个方队。

这天,红俄白俄“神奇”地走在一起。

他们共同走过哈尔滨,共同呼唤乌拉,共同高唱俄语战歌,成为了哈尔滨历史上让人难忘的一幕……

本文绝非热点,但确是有趣文章,其中照片数据少见,可作春节朋友闲聊谈资。尤其知道一些中苏往事,确实有助于站位中国立场,“中性”去看待俄乌战争。

读友喜欢,我将酌情续写满蒙、苏、日往事等相关文章。

良心写作,还请三点一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尔瓦特大街探秘
一路向东: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探秘“中东铁路”百年遗迹
哈尔滨旧影 230-哈尔滨《远东报》
哈尔滨白俄旧事:为日本人充当绑匪和打手
霍尔瓦特夫人培养了王洛宾等音乐名家
哈尔滨旧影0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