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惊!网络诈骗人均损失超5万(附春节防骗警告)





金融、虚假兼职类诈骗总损失金额最高


报告指出,在所有举报的诈骗案情中,虚假兼职诈骗连续三年成为举报数量最多的诈骗类型,共举报8677例,占比34.9%;远远超过排在第二的网游交易的2059例(占比8.3%)。




据悉,不法分子在社交工具、搜索引擎、分类网站甚至招聘网发布“高薪+轻松”的诱人网络兼职招聘信息,由于工作简单,不用外出,回报率高,吸引了不少受害者的参与。最常见的网络兼职为刷钻兼职、钓鱼兼职、打字兼职。


而从涉案总金额来看,金融理财类诈骗损失最高,达3768.6万元,人均损失31775.5元,占比29.7%。这是因为涉及到购买金融产品,每笔交易的金额都比较大。由于诈骗案例数量较多的原因,虚假兼职类诈骗损失金额紧随金融类之后,涉案总金额为2043.2万元,占比16.1%。


对此,反诈骗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极速发展,国内P2P网贷、基金理财网站大量激增,导致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其中就出现了诈骗网站,在高利率低付出的诱惑下,使得众多投资者上当受骗。



广东受害者数量全国居首 一线城市成重灾区


报告针对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地域分布研究显示,广东以3040起举报量位居首位,山东、河南、江苏和四川则分列二到五位,举报量分别为3040起、1992起、1480起、1395起和1354起。这5个地区用户的举报数量约占到了全国用户举报总量的37.5%,成为被骗的集中区域。




从全国各城市的举报量来看,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四个一线城市是举报人数最多,其中该平台全年共接到北京地区的举报量为806起。




此外,从全国各城市举报受害者的人均损失来看,济南、哈尔滨、天津、苏州四个城市人均损失较高,均在10000元以上。



男性更容易上当受骗 女性人均损失更高


从受害者性别差异上看,男性受害者占比68.3%,是女性的两倍。而从人均损失上看,男性为4807元,女性为5729元。




“考虑到女性网民的网购频率通常大大多于男性这一特点,就会发现,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女性的上当几率其实要比男性低得多,但女性一旦相信了骗子,往往会比男性付出更大的代价。”反诈骗专家说,尽管女性的人均损失较男性略高,但与往年数据对比发现,2015年,男性被骗的人均损失为4807元,较2014年的1869元增长了157%;而女性被骗的人均损失则为5729元,较2014年的2422元增长136%,“2015年,男性受害者人均损失增长率首次高于女性。”



典型案例


该平台此次发布的报告中,基于用户举报,还总结出了“2015年十二大新型诈骗案例”。其中,有5个案例类型涉及微信等社交工具,分别为虚假微信公众号AA诈骗、微信提现诈骗、微信传销诈骗、微信游戏诈骗和微信公众账号申请诈骗。


微信公众账号申请诈骗


10月底,董先生接到任务说要给公司开通微信公众号,于是他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微信公众号申请”。在搜索结果中,他选择了推广网站,心想经过推广的网站可信度会高。打开网址后董先生看申请金额为390元,之前是300元,想着应该是涨价了。就照上面的要求用农业银行的网银,付了390的申请费。




付完款,董先生突然意识到,一般注册公众号都是填写完所有的信息之后才会跳出付款项,但这次的注册过程还没走完就跳出了支付的链接,怀疑网站有问题。结果,这的确是个钓鱼网站。




春节预警:谨防这些诈骗


眼下春节将近,各类诈骗高发。在此特别提醒广大网友,春节期间要谨防以下三类诈骗:


①红包诈骗


近来随着微信、微博、支付宝收发红包活动逐渐火热,红包诈骗也应运而生。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熟人关系大量发放假红包,其目的就是通过红包将钓鱼网站发送出去,然后通过朋友圈内警惕性不强的心理收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由于伪装性极强,再加上存在利益陷阱,网民很容易就落入骗子圈套。


提醒:一旦看到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的红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假红包。此外,碰到需要下载不明软件的时候要多留一份心,有可能下载的就是木马软件。


②票务诈骗


春节前后及期间,不少网民会购买火车票或机票出行,诈骗分子利用购票、退票高峰期,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恶意购票手机应用,并以低价优惠、抢票迅速等幌子诱骗网民点击或下载,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网上购票、退改票时,切记要前往官网票务网站或可信的第三方购票网站操作,同时购票后要谨防退款诈骗。同时,购票后需注意,所有要求消费者去提款机退款或者到指定网址重新填写银行卡信息的均为欺诈。


③网购诈骗


临近春节,不少电商网站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大促活动,大量消费者将会在晚上购买年货。骗子通过搜索引擎、QQ等方式诱骗用户进入虚假的购物网站进行购物消费。消费者在这些虚假的购物网站上消费后,不会收到任何商品。


1月20日(周三),《理财周刊》微信公众号将请到两位保险业内专家为粉丝解答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机不可失,有兴趣的读者就快来报名吧~~我们的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惊 | 2015年网络诈骗涉案金额达1.27亿 受害者最多地区竟是这里!
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
双十一谨防新型网购诈骗 卡里没钱照样被骗
2016春运抢票进入高峰 千款恶意抢票应用被拦截
回首网络诈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你还蒙在鼓里的——个人信息泄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