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发现博斯科普人智商超180 因太聪明而灭亡

图1:博斯科普(Boskop)头骨的重建图素描,1918年绘制。阴影部分为复原的骨骼。(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

网易探索1月24日报道以下文字节选自加里·林奇和理查德·格兰杰的著作《大脑》,表明了他们两位对博斯科普头骨的个人见解。他们的理论富有争议,比如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就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1913年秋天,在距离南非东海岸约200英里的小镇博斯科普,两位农场主正在就挖排水沟时所发现的原始人类头盖骨碎片进行着争论。

凭着他们多年的经验,这些南非白人农场主发觉这些骨骼有些奇怪。于是他们来到了南非最南端的小镇,并将发现的骨骼带给了伊丽莎白港博物馆馆长弗雷德里克·W·菲茨。南非的科学界很小,没过多久,该国少数几个受过正式训练的古生物学家之一,S·H· 霍顿就注意到了这个头骨。随后他在南非皇家学会1915年的会议上报告了对这一发现的研究成果。“这个头骨的脑颅容积非常大。”他说,“根据布洛卡算法计算,其脑容积的最低值为1832cc(立方厘米)。”看来,博斯科普头骨里的那个大脑要比我们自己的大脑大差不多25%。

脑容量巨大的人种不久之前还生活在南非尘土飞扬的平原上,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足以从英国吸引一批杰出人士前来调查。两个当时最杰出的解剖学家(专长都是颅骨重建)也参与进来,他们基本上都支持霍顿的结论。

苏格兰科学家罗伯特·布鲁姆在报告中称:“我们重测修正后的博斯科普头骨脑容积达到了惊人了1980cc。”确实惊人:按照这个结果,博斯科普头骨与现代人类的差异要远大于人类与他们的祖先直立人之间的差异。

这种脑容积间的巨大差异是否是个体的反常现象呢?是否是由脑积水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呢?随着更多此类头骨被发现,这些问题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异的,随着对新发掘出的头骨残片的研究,一个更怪异的特征显现了出来:这些脑容积巨大的人种都具有小小的、孩子气的脸。人类生理学家使用幼体性熟(pedomorphosis)这个词来形容在成年期仍然保留有部分未成年期性状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被用来解释快速演化。如某些两栖动物即使在完全成熟并已经度过水中生活的时期后仍然保留有鳃。有人认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就更加幼形化(pedomorphic,传统理论认为越幼形化的物种在进化上越先进)。我们的面部结构就与幼猿十分相似。

博斯科普头骨的外观特征也与此类似。拿一个典型的欧洲代成年人举例,其脸的大小大约占整个头骨大小的三分之一。而博斯科普头骨的脸只占整个颅骨大小的五分之一,接近于儿童的水平。对单个骨骼的检查也证实,博斯科普头骨的鼻子、脸颊和下巴都很孩子气。

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个巨大的脑颅配上未成年的面孔,怎么看都有些异乎寻常,不过这种形象对人类来说也不是完全陌生。他们通常都出现在不计其数的科幻杂志封面上,电影里的“外星绑架者”也常常长成这副样子。博物学家劳伦·埃斯利在他的畅销书《意义重大的旅程》中用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抒情段落说明了同一个观点,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博斯科普化石:

“有一件事我们不太敢提。你也许不会相信,这一切已经发生了。在那遥远的过去,大约1万年前,来自未来,具有巨大头颅、小小牙齿的人,就生活在非洲。他的脑袋比我们大。他的脸又平又小,就像孩子的脸。”

那时候,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经常谈论博斯科普头骨,也常常会在他们的书里提到博斯科普头骨。

可是现在,虽然尼安德特人与直立人已经广为人知,但博斯科普头骨却几乎完全被人遗忘。我们的有些祖先有着更小的大脑和类人猿似的脸,他们明显不如我们。人们很喜欢拿它们来开玩笑,也更容易把他们当作我们的前辈。相反,一个像博斯科普头骨那样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优于我们的祖先,是注定永远不会受到欢迎的。

一直以来,在物种演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充满吸引力、几乎是令人难以抗拒的观点:随着物种的进化,系统的复杂性也会越来越高,对动物来说,就是后辈总是比前辈更为先进。达尔文之前的进化理论是建立在这种观点之上,事实上,达尔文(和华莱士的)对进化论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抛弃了“个体进步”的概念,代之以随机的自然选择。但是,要摆脱进化就是进步的理念并不容易。我们都喜欢这样的观点:我们是进化的顶峰,不仅是原始人进化的顶峰,也是所有生命进化的顶峰。

博斯科普头骨就是这一论点的反面证据。它们的存在表明,一个脑容量巨大、可能还具有高智慧的人种在不久之前的过去还居住在非洲南部的一片土地上。但最终,他们让位给了脑容量较小、很可能也更低等的智人——也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报告上,博斯科普头骨的脑容积从1650到1900cc不等。让我们假设博斯科普大脑的平均容积为1750cc左右脑的。这在生理功能上有什么意义呢?拥有这种大脑的人种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大脑体积比晚期直立人大约大25%。我们也许可以类比,我们与晚期直立人在机能上的差的可能就和博斯科普头骨代表的人种与我们之间的差异相当。

脑容积的扩大对脑内各部分比例的改变完全可以预测,从猿到人,大脑体积大约增长了四倍,但这一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大脑皮层内,而不是更古老的结构之中。此外,即使在皮层,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区域也是那些进行认知控制的区域,而控制诸如感觉和运动机制的皮层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

从人类的博斯科普人种,这些进行认知控制的区域更是会不成比例的扩大。博斯科普头骨的大脑大小比我们大差不多30%,也就是说,他们的脑容积平均为1750cc,我们的则为1350cc。这表示他们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将比我们大百分之五十三。如果这一推论正确,那么博斯科普人种将不不仅有一颗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脑袋,他们还将拥有大的不可思议的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与我们最高级别的认知功能紧密相连。它会理顺不断输入大脑的各种事件间的关系,将我们心里的想法按适当的等级和顺序排列,在规划未来的行动时,前额叶皮层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简单地说,前额叶皮层就是我们产生最灵活及最具前瞻性思想的核心。

当你自己的前额叶区域将一系列视觉材料形成记忆时,博斯科普人种可能已经在里面添加了声音、气味等等更为丰富的信息。你漫步巴黎街头的记忆里可能包括了街头的小贩、小酒馆和迷人的小教堂,而博斯科普人的记忆里则可能还包括酒馆里飘出的音乐、路边行人的谈话、以及教堂大门之上窗户的图案。唉,只可惜博斯科普人没有机会漫步巴黎的林荫大道了!

认知控制区域的扩大伴随着轴突厚度的增加、神经连接数目的增长以及对皮层前后连接的加强。我们的大脑比猿类的大,在我们的大脑里,数据不单单会被处理,还会被重新组织排列。博斯科普人可能走的更远,正如从猿到人的质变产生了语言,从我们到博斯科普人的质变可能也产生了新的能力。

我们能一次激活许多不同的想法,但只能集中注意力思索其中的一个。博斯科普人的大脑会不会已经进化出一边思考一个信息,一边在后台处理其他思绪的能力?

世界只有一个,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构造的版本。维持两个版本间的平衡是我们每日必须的功课。我们有时会按照心中的想法想当然地采取行动,吓周围的人一大跳。(“为什么要吼我?我又没生你气,只是你自己以为我在生气而以。”)我们的大脑给了我们进行推断的能力,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推断出一些超出现实、根本没有发生的情况。博斯科普人那更大的大脑和扩展过的内部结构也许会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准确地预测和解释外部世界。

不过,这也许会使博斯科普人更喜欢内省。因为具有如此复杂的内心,他们可能成为一个梦想家的种族,其心理活动完全超出我们的想像。

即使大脑体积对智商只有一到两成的影响,我们也很容易推测一个脑体积比我们大30%的种族具有怎样的平均智商。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脑容积平均为1750cc的种族,其平均智商将为149。

拥有这种智商的人完全可以被称作天才。如果博斯科普人正常情况下的多样性与我们相同,那么,将会有大约15%到20%的博斯科普人智商超过180。如果一间教室里坐着35个大脑袋娃娃脸的博斯科普小孩儿,那么其中至少会有五六个智商高于人类有史以来记录的最高智商。博斯科普人曾与我们的智人祖先和平共处。正如我们认为原始直立人野蛮落后,博斯科普人可能也这么看待我们的祖先。

他们灭亡了,而我们还在,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他们为什么没有超越我们小脑袋的祖先并散布在整个地球上?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想。

更长的大脑神经通路将带来更大的记忆储量与更深的思想。这些将使他们有能力在制定计划时避免更多的错误,在采取行动前看的更远。这样大概就可以说得通了。如果博斯科普人具有更长的皮层网络系统,思路更为深远,他们的逻辑链也就会更长、更复杂。当他们眺望远方的道路时,他们会看得比我们远,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对下游成本和收益也看得更为清楚。

看到的可能性越多,个体判断之间的差异也就越小。正确的道路、智慧的道路要比道路的总数少得多。人们有时候会说,对自由意志的幻想,就产生于我们不能充分判断所有可能性这一事实,我们的选择正是基于不完美的、有时甚至是贫乏的信息。

也许博斯科普人正是被他们能够认清事实的能力所困。也许他们都是巨型大脑的囚犯。

对于这种大脑袋人种的灭绝,还有另一个更为尖锐的假说:也许在一万年前,深邃的思想对生存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文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允许个体储存记忆并能在大脑之外、在外部世界建立规则、进行运作。人类的大脑就像一个在多个硬盘上工作的中央处理器,有些硬盘在脑袋里,有些则存在于文化中。缺乏外部社会文化的硬盘,博斯科普人就无法利用他们复杂皮层中所蕴含的潜力。他们早生了几千年。

不论如何,博斯科普人都已经灭亡了,我们对他们了解的越多,就越怀念他们。他们的灭绝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巨大的头骨本身就不利于生产,因此,缩小头骨体积的进化压力可能始终存在,对现代人类来说也是如此:头大的婴儿死亡率更高。这种进化压力,再加上与移居而来的小脑袋种族之间可能存在的杂交,最终使博斯科普人的基因频率在整个非洲日渐增长的人口中越来越低。

还有一个原因,人类历史往往就是野蛮的历史。种族灭绝和压迫似乎原始,而学校和收容所等等现代机构则显得开明。当然,我们喜欢这样认为:我们的未来将朝着更加开明的方向发展。如果学习和温婉是文明的标志,那么也许可以说我们那不算太大的大的大脑正在超越落后的残余,努力扩展着自己。也许文明开化到不可思议地步的博斯科普人无法战胜我们野蛮的祖先,但要是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他们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领导者。

也许博斯科普人的痕迹、他们的特殊气质,仍然存在于世界上某个孤立的角落。人类生理学家报告说,博斯科普人的特征偶尔还会出现在南非布西曼族人之中,表明这一消失的种族能在不久的过去还存在于南非德兰士瓦。他们的一些基因可能还在,或者通过混血进入了周围的种族之中。这些基因可能一直处在边缘,没有成为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基因,也没有完全从基因库里消失。

在距离最早发现博斯科普头骨大约100英里远的地方,弗莱德里克·菲茨西蒙斯曾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他了解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并急于寻求更多的头骨。

在新的挖掘现场,菲茨西蒙斯遇到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遗迹。在几万年前,那里曾经是一个居住区。到处都是收集到一起的石块、吃剩下的骨头和一些随意埋葬的普通人类遗骨。但在遗迹的另一边,有一个独立的,精心建造的单人坟墓,墓主人可能就是这个社区的领袖,抑或是某位受到尊敬的智者。他的遗骨面朝着朝阳,静静地休憩着。从各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具普通的遗骨,只除了一点:他具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头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的脑容量远超现代人,可能比爱因斯坦还聪明,生活在1万年前
一万年前,一群高智商人种出现,比爱因斯坦还聪明,为何灭绝了?
一万年前,有一批高智商人种出现,比爱因斯坦还聪明,为何灭绝了?
人机共生前传:这家中国公司让脑机接口走出科幻
人类大脑2万年减少150cm,人却越聪明
外星文明曾在地球上定居?考古发现新人种,比爱因斯坦还聪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