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发性耳聋
userphoto

2016.01.24

关注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1]

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1.耳聋

多为单侧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损失方达到最低点。

2.耳鸣

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时出现耳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3.眩晕

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发生前后出现。

4.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感。

并发病症

永久性耳聋

一、详细询问病史。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二、全身检查。 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王淑春等对104例突聋患者作了脑血流图检查,发现突聋患者脑血管功能状态较正常人为差。

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血沉、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血清学检查分离病毒和抗体滴定度测量,还可考虑血糖、血脂、血氮和血清梅毒试验。

四、耳镜检查。鼓膜常正常,也可微红。

五、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和动态。

六、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作眼震电图检查。

此病要与药物中毒性耳聋、小儿良性阵发性眩晕、各种慢性中耳炎听力障碍、先天性中耳内耳畸形等相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查体与听力学检查的结果,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2.溶栓和抗凝药物

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神经营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4.高压氧治疗

由于毛细血管细胞水肿耳蜗血流减少导致耳蜗缺氧,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外淋巴氧压降低,因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耳蜗内的氧压。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血缺氧损害,改善内耳循环,也能明显提高血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血浆中的容血量和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关。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高压氧结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经过临床观察,高压氧治疗结合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更佳,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5.疗效评估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1996)疗效分级标准:

①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

2、营养神经类药物

应及早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物。

3、血管扩张剂

主要用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突聋。烟酸、磷酸组胺普鲁卡因等。

4、肝素

有人提出突聋常常伴发于血液凝固性过高。肝素具有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并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破坏功能;尚有抗血管痉挛、减少血管渗透性等作用;其在体内可和组胺结合,限制组胺对细胞的破坏。小剂量肝素的应用已作为治疗突聋的常规用药。

5、低分子右旋糖酐

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凝集,改善毛细血管循环。

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突发性耳聋3.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4.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据报道,日本厚生省急性重度耳聋调查研究班的研究人员,对164名到医院就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及24941名年龄、性别、居住地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相同的健康人,就其生活和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睡眠时间不足及经常不吃早饭的人容易患突发性耳聋。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与每天睡眠7至8小时的人相比,患突发性耳聋的危险性前者是后者的4.3倍;经常不吃早饭者与吃早饭者相比,患突发性耳聋的危险性前者是后者的2.73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突发性耳聋研究新进展
压力大竟会导致耳聋?!耳鸣也是种“警报”
你知道吗?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疲劳——偷去你的声音
​解读突发性耳聋的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治疗 预后 日常问题
“阳”了后,耳闷耳堵、听力下降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