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年自号晦翁,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举进士,累官至焕章阁待制、侍讲。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研究也卓有成就。其代表作有《诗集传》《楚辞集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四库全书》收《晦庵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全宋诗》录其诗十二卷又二十七句。

前两句写“寻芳”。首句写“寻芳”的时间和地点。“胜日”指春天里的一个好日子。“泗水”在今山东省西南部,孔子生活、讲学、安葬的地方——曲阜就在泗水南岸,也即泗水之滨。次句写“寻芳”所见,自然界的风光景物一下子都变得焕然一新。“一时”,一时间,顿时。

后两句写“寻芳”的感受:我不费事就见到了春天的面貌,因为那万紫千红的花朵就是春天的笑脸。“等闲”,轻易。“东风”,春风,这是中国地理位置决定的,暮春季节,通常会受到东方吹过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面”即面貌。“万紫千红”即百花齐放。“紫”与“红”采用词性活用的修辞手法,在这里用作名词,并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指称各色各样盛开的花朵,说“万紫千红”显然也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充分展现了春天繁花盛开时绚丽的色彩。

这是一首哲理诗,朱熹《答曹元可》说:“夫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此诗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当时孔子的家乡曲阜,也就是泗水之滨,还属于金人统治区,朱熹根本不可能去游春寻芳,诗的首句显然是说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书里去寻找天理,次句写书中处处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风景,三句写我们不费事就明白了天理,末句说那是因为天理无处不在。《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曾批评程颢《春日偶成》诗说:“明道诗云:‘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是后生时,气象眩露,无含蓄。”显然,朱熹这首诗所说的哲理完全融在形象中,要含蓄得多,也更富有理趣。朱熹作为南宋大理学家,视野非常开阔,就此诗而言,其形象选择,如“无边光景”“东风”“万紫千红”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田英章_楷书宋.朱熹《春日》(万紫千红总是春)
【名句欣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最富有哲理的一首诗,其中一句经久不衰 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朱熹诗五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