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解酒专方——葛花解酲汤

常人伤酒后,若损脾胃,则见干呕恶心、饮食即吐、不思饮食、嘈杂吞酸、小便不利、大便泄泻、百体酸软等。若损心肺,神明亦受邪伤,可见口燥舌干、胸膈痞闷、心神恍惚、身热头痛、昏晕烦乱等; 或出现其他不典型症状,如瘾疹、盗汗等。若长期饮酒可伤肾,肾不纳气,则可出现遗精; 或伤及肝胆,可出现“酒臌”的一些表现,如腹大、蜘蛛痣、肝掌等。

酒属湿热之品,侵犯人体,可滋生湿热之邪。湿热之邪阻碍脾胃运化之功,导致运化失司,湿浊内生,影响机体正常气机升降,则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湿邪上蒙清窍,则头晕; 热扰胸膈,则感痞满; 湿阻气机,气机不畅,小便则不利; 湿滞不去,则腹泻不止等。故“伤酒”之症,病机概括为湿热内停,脾胃虚弱。

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根据散渗结合、消补兼施的治法,创制了治酒病名方葛花解酲汤。药物组成:葛根花15 g,白豆蔻15 g(后下) ,砂仁15 g,人参4.5 g,白术6 g,茯苓4.5 g,猪苓4.5 g,泽泻6 g,神曲6 g,橘皮4.5 g,黑干姜3g,生姜3g,木香1.5 g(后下) ,青皮1 g。其主要针对“伤酒”致病病机而组成。葛根花甘寒芳香,轻扬发散,既能芳香悦脾以助运化,又能发散酒湿从表而散,为解酒醒脾之良药。方中加用神曲以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之积; 白豆蔻、砂仁辛温气香,理气化湿,开胃醒脾; 猪苓、茯苓、泽泻渗湿止泻,引酒湿从小便而去,以上均为臣药。过饮酒醪,损伤脾胃,又以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干姜温运化湿; 酒湿蕴结,易滞气机,故配伍木香、青皮、陈皮理气疏滞,以上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发汗与利水合用,使酒湿从上、下分消; 消食理气与补气健脾相伍,邪正兼顾,从而“伤酒”病症得解。对于“伤酒”而言,若呕吐明显,则加半夏、生姜以和胃止呕; 偏寒者,加吴茱萸温中散寒;湿热偏盛,加黄连、黄芩; 烦渴喜饮者,加白茅根、麦冬等生津止渴; 另外,枳椇子也可解酒毒,可加减使用。葛根花及葛根属同科植物,也有医家在使用葛花解酲汤时将用葛根代替葛根花,故临床可辨证运用。

周某,男,35岁。于1984年10月31日初诊。因酗酒过度,翌晨肠鸣泄泻,泻下稀水八次余,伴泛恶欲呕,暖吐腐气,脱闷腹满,四肢怠惰,微有形寒,舌淡苔薄、脉软无力。证属酒食内停、脾胃受损、传导失职。治拟消导解酒、温中健脾。处方:干葛根3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猪苓20克、泽泻10克、神曲10克、广木香6克、青陈皮各3克、淡干姜3克、砂仁3克(后下)、白蔻仁3克(后下)。二剂,水煎服。药后宿食呕出,胸脱宽爽,腹泻渐止。再以原方去猪苓、泽泻、白蔻仁,加扁豆10克,煎服三剂而愈。

患者伤酒后,因酒食内停而呕恶暖腐、院部胀闷,脾胃虚损而形寒脉软、腹满泄泻。是为虚实夹杂,予葛花解醒汤“标本兼顾”,则邪气得以速驱,而脾气健运,泄泻自止。

本文节选自2015年3月第 28 卷第3期《中医研究》之《葛花解酲汤治疗“伤酒”病症的中医理论探讨》;1986年第5期《四川中医》之《葛花解醒汤治验二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中医治疗酒病的一道名方,名为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
葛花解醒汤
解酒的一个方子​——葛花解酲汤
中醫教你「千杯不醉」的訣竅 - 文匯資訊
解酒的八种中药
生活中的解酒方法最全妙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