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年谱

​苏轼年谱(简编)

竹西闲云1

苏轼简介(享年64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来源于百度)

苏轼编年

依据林语堂《苏东坡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并参考杨抱朴编著《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1版。

1037年1月8日,仁宗景祐三年12月19日出生。

八岁入乡校读书,师天庆观道士张易简。

眉山城西寿昌院读书,老师是刘微之。

刘曾作《鹭鸶诗》,有尾两句:“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苏轼却说:“先生诗是很好,但末尾无归宿。不如改为'雪片落蒹葭。’”刘听后,很是惊诧,认为改的好,并说:“我真不配做你的老师。”

20岁时已“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了”。

1054年,仁宗至和元年,善于举荐人才的张方平以试讲学士的身份,出知益州(今四川成都)。苏洵大喜过望,经人引见,他携二子才去拜访张。张极力称道苏洵的文章,还对苏轼兄弟进行了测试,说:“二人都是天才,老大明敏尤其可爱,老二严谨持重,成就或许超过哥哥。

1054年,仁宗至和元年,与王弗结婚。王弗时年16岁。

1056年,嘉祐元年,父子三人经两个月的艰难旅行,于5月到达汴梁(今河南开封)。8月,兄弟二人参加进士考试,双双入选。

1057年,嘉祐二年正月,兄弟二人参加了礼部初试,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1057年,嘉祐二年四月初八,苏母不幸病故。

1059年,嘉祐四年十月,守制期满,父子三人的重返京城。

1061年,嘉祐六年八月,兄弟二人经欧阳修举荐,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考试后,苏轼初授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签判。

嘉祐六年十一月,离京赴任,十二月到达凤翔。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宦海升沉生涯。苏轼任凤翔签判时,王弗作为家属也一同前往。

1065年,英宗治平二年正月,苏轼在凤翔任职期满,回到京城。直史馆。

治平二年5月28日,妻子王弗病卒于京城,年仅27岁。

父病逝。

1068年,熙宁二年二月,苏轼回朝。神宗继位。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正大刀阔斧地实行变法。

数十年的新旧党争。

1071年,熙宁四年十一月,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从此做了长达八年的地方官。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1073年,纳朝云为妾。

1079年,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廷派人到湖州衙门拘捕了苏轼,罪名是以诗反对新法、讪谤朝廷。苏轼到京城后,神宗便交给御史台审问,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入狱130多天,就连已退休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神宗也不想杀苏轼,就把他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

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

1084年,元丰七年,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任途中,请求调任常州,得到批准。

1085年,元丰八年五月,苏轼起用,由常州赴登州(今山东蓬莱)任知州,到任才几天,又被召回京城,先后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侍读,翰林学士知制诰。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神宗驾崩,太子赵熙继位,为哲宗。起用司马光。

1086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苏轼主持学士院考试,出题 《师仁祖之忠厚,法神考之励精》。同年十二月,左司谏朱光庭上疏,指控学士院馆职考试出题官(即苏轼)“不忠”。朱光庭、贾易(殿中侍御史)等人攻击苏轼讥讽宋仁宗赵祯不如汉文帝刘恒,宋神宗赵顼不如汉宣帝刘询,认为朝廷应以此追其罪责。苏轼同党吕陶、监察御史上官均遂反唇相讥,上疏论列朱光庭为程颐宣泄私忿,“议者皆谓轼尝戏薄程颐,光庭乃其门人,故为报怨。夫欲加轼罪,何所不可,必指其策问以为讥谤”。这就是所谓的“苏朱策试”之争。

1089年,元祐四年,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做杭州知州。

1091年,元祐六年八月,出知颍州(安徽阜阳)。

1092年,元祐七年二月,又改知扬州。

1093年,元祐八年九月,又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

元祐八年九月,高太后病死。十月,哲宗亲政。

1093年,元祐八年八月,王闰之病逝于京城。

1094年,绍圣元年四月,苏轼以“讥讽先朝”的罪名贬英州(今广东英德),还未到任,又连续降职,最后,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苏过与朝云同行。

1096年,绍圣三年七月,朝云病逝于惠州。

1097年,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又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在儋县)安置。苏轼只好将家安置在惠州,自己带着三子苏过漂洋过海,到达极其荒僻的儋州。

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哲宗病逝。其弟赵佶继位,为徽宗。是年五月,大赦元祐党人。苏轼得以内迁。

1101年,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常州。死前两个月写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三个女人

王弗

发妻,眉州青城人(今四川青城人),父是乡贡进士王方之。当生于1038或1039年。1065年(治平二年)5月28日病卒于京城,

王闰之

继室,小名二十七娘,是王弗堂妹。当生于1046或1047年。

为人贤惠,跟随苏外任,任劳任怨。所生二子苏迨、苏过,而视堂姐之子苏迈如己出。

1093(元祐八年八月)病逝于京城。

朝云

侍妾,也姓王,字子霞,钱塘人,本为歌姬,善歌舞。苏通判杭州时纳为妾。(该是1073年纳娶)绍圣三年(1096年七月)病逝于惠州。曾有一子,名干,未周年而夭。

苏轼诗选(选十八首)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诗人赴汴京途径忠州所作。

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咏物诗,当作于杭州通判任上。

别东武流杯

莫笑官居如传舍,故应人世等浮云。

百年父老知谁在,惟有双松识使君。

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冬,诗人将离开密州到徐州赴任。

狱中寄子由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二首(选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此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被贬谪黄州之时。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此年九月二十七日,苏生第四子苏遁(即朝云所生干儿),借“洗儿”习俗,表达对贤愚不分的社会的不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奉命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从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庐山所作。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选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此诗作于元祐四年(1089)八月,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杭州知州。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此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河南祥符人,博学能诗,时为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二人时有唱和。

慈湖夹阻风(五首选三)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三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石发:一种水草。)

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此组诗是于绍圣元年(1094)诗人赴英州,途径慈湖所作。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此诗作于绍圣三年(1096)。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此为自嘲诗。时诗人正寓居惠州嘉佑祐寺。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此诗作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诗人再贬儋州,子由也再贬雷州,当时两人彼此不通消息,直到梧州后,苏轼才知苏辙已到滕州,诗人认为早晚能赶到滕州,兄弟二人可以见面,故作此诗以慰问。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选一)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五月,诗人奉命赴廉州(今广西合浦),经过澄迈驿所作。诗人登阁北望中原,心潮起伏。诗人在儋州整整生活了三年,奉命内迁不能不兴奋,但前途未卜,心中又一片迷茫。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此诗作于元符(1100)六月二十日夜,当时诗人渡琼州海峡前往廉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苏54 苏轼一生诗力 一成耗于杭州
现存诗作最多的前10名诗人及代表作,你都知道吗?可别被孩子问住
王定国诗集叙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试解-作诗年代及创作背景
杜甫年谱简编(20)宝应元年(762年)五十一岁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词《千秋岁》的多家唱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