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青呈坎别样美

“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这是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造访这里后,发出的感慨。可见呈坎古村在艺术家眼中的重要。

呈坎古镇不仅历史悠久,也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等一系列美称。由于没有丽江、周庄、乌镇等古镇过度商业化包装和推广,所以来到这里更加静谧寂寥,更能感受到这里古村本色文化与荷塘稻花的韵味。

早在唐代便有了“龙溪”,这正是今日呈坎最早的名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村落依山傍河而建,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街巷曲曲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如迷宫一般。众多溪流绕村而过,故而村中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呈坎八面环山“恰似易经八卦图”,同时,村内龙溪河,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估由此而得名。

村落选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整个村落按《易经》、“阴阳,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因此,民间又把呈坎叫做“八卦村”,“风水村”。至今这里还存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有2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呈坎自古就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歙县(歙县、黟县、婺源、绩溪、祁门、休宁),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呈坎钟灵毓秀、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兴旺发达、经久不衰。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

历史上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

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顺便提一下,原本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徽州,在1987年被莫名其妙改为更“上档次”的——黄山市。时过境迁, 20年刚过去,今天又有人想再恢复“徽州”旧称,只可惜沸沸扬扬吵得凶,恢复正名何其难。喜欢拍脑门的府衙们不知要给后人留下多少茶余饭后的笑柄!

自古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

皖南古村落是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代表,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皖南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

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因此,皖南古村落是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

宝纶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间(约1542年),后殿几层,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扩建。是呈坎的代表性建筑。

古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

 

 

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是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明万历间曾任监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职,深得明神宗庞信。罗“盖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故名“宝纶阁”,后来约定俗成地称整座祠堂为“宝纶阁”。(上图是精美的木雕牛腿“指鹿为马”与“马上封侯”)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 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呈坎五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其乐无穷;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

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

呈坎古村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虽在1949年之后屡遭破坏,但仍占徽州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

“公禁河鱼”,村子中央阴阳分解鱼——龙溪上自古就有禁止钓鱼规矩。

龙溪中的拦河坝

到达:高铁到黄山北站,普通火车到黄山站,飞机多航线飞黄山机场;

住宿:黄山碧桂园凤凰酒店(五星级),景区酒店,物有所值。

          标间298元/晚、豪华大床318元/晚,含自助早餐。

          位置距离景区、机场、高铁站都很方便。酒店可安排接送机场和车站的服务。

 

 

更多的详细介绍请看下文:

丹青呈坎别样美

“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这是很多年以前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造访这里后,发出的感慨。可见呈坎古村在艺术家眼中的重要地位。

呈坎古镇不仅历史悠久,也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等一系列美称。由于没有丽江、周庄、乌镇等古镇过度商业化包装和推广,所以来到这里更加静谧寂寥,更能感受到这里古村本色文化与荷塘稻花的韵味。

1

早在唐代便有了“龙溪”,这正是今日呈坎最早的名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村落依山傍河而建,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街巷曲曲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如迷宫一般。众多溪流绕村而过,故而村中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呈坎八面环山“恰似易经八卦图”,同时,村内龙溪河,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估由此而得名。

村落选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整个村落按《易经》、“阴阳,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因此,民间又把呈坎叫做“八卦村”,“风水村”。至今这里还存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有2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2

呈坎自古就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歙县(歙县、黟县、婺源、绩溪、祁门、休宁),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呈坎钟灵毓秀、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兴旺发达、经久不衰。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

历史上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顺便提一下,原本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徽州,在1987年被莫名其妙改为更“上档次”的——黄山市。时过境迁, 20年刚过去,今天又有人想再恢复“徽州”旧称,只可惜沸沸扬扬吵得凶,恢复正名何其难。喜欢拍脑门的府衙们不知要给后人留下多少茶余饭后的笑柄!

3

自古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

皖南古村落是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代表,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皖南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因此,皖南古村落是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以风水理论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符合村落建设的基本条件,而更重视对村落环境的需求;

2、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地;

3、尊儒重教,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有祠堂、书院、牌坊、水口园林等建筑,文化氛围浓郁;

4、建筑风格、型制规整统一,建筑组合丰富多变,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木材为主要材料;

5、建筑装饰以砖、木、石雕为主,雕刻精致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厅堂内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对联、陈设等,注重庭院园林的营造;

6、以程朱理学观念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水准;

7、村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徽帮在外经商、做官取得的巨大财富。

在以上共同特点中,对古村落形成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首推“风水理论”。“风水理论”,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风水理论起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子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唐宋以后,全国的风水文化中心已逐步由晋、陕转移到江、浙、闽、赣一带。至元以后,风水文化中心进一步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皖南徽州一带。这是由于皖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势派风水理论得以广泛应用所促成的。呈坎古村落的风水现象是形势派与理气派的综合与互融,既有山川形胜的组合,又有村落朝向布局的组合。

正是这种把大自然、建筑布局与占卜星相紧密相连,构成了徽派文化特色之一。

4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 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呈坎五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其乐无穷;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

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在1949年之后屡遭破坏,但仍占徽州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

5

宝纶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间(约1542年),后殿几层,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扩建。

古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是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明万历间曾任监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职,深得明神宗庞信。罗“盖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故名“宝纶阁”,后来约定俗成地称整座祠堂为“宝纶阁”。

宝纶阁由三个三开间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十一开间,吴士鸿手书的“宝纶阁”匾额高挂楼檐。天井与楼宇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饰以浮雕石狮。台阶上十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而又美不胜收。横梁上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历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历久不凋。

宝纶阁左右两边为登楼的楼梯,登上三十级木台阶,只见楼上排列整齐的圆木柱,屋顶阁栅外露,饰以水磨青砖。此外为呈坎村的最高点,可远眺黄山天都、莲花两峰烟云。宝纶阁以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集古、雅、伟、美为一体,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

呈坎镇水街。灵山古村落水街位于呈坎东南,依山傍水而建,后唐时建村,元代隶属徽州府歙县22都,明代隶属徽州府歙县滚秀乡灵山大社仁风里,灵山,以其灵秀之气和人们眼中的佛祖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村庄居于灵金山、丰山之间的山谷内,一条长长的灵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河西边依林靠壁,筑房造屋。灵金河左边房子坐北向南,右边房子坐南向北,遥遥相对。灵山村中有一条长3华里、1米多宽的灵山古水街,街道由青石板铺成。沿水而下,村内水街上有古石桥36座。整个村庄似一条长长的飘带,令人想象无穷。源远流长的小河水,时时发出“叮咚、叮咚”的悦音,兼之鸟鸣、虫吟,奏起了和谐的“田园交响曲”。灵山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横无际涯,这即是灵山的竹海。灵山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愫,户户皆会竹编,编织出竹篮、斗笠、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这便是灵山一绝——竹器。灵山的另称是贡米。因进贡皇宫,皇帝喜食,故称“灵山贡米”。因日照时间短、生长周期长,灵山贡米米质柔软,散发出淡淡清香,令人食欲大增。灵山村中有二口井,一年四季水位不变,清澈见底,喝一口,绵甜爽口。灵山村的水口十分优美,有水、有桥、还有庙。灵山水口处建有雷租庙,庙两旁各有一个菩萨殿,对面是翰苑牌坊。庙前有一条弯曲的小溪,绕到庙南菩萨殿身底,通过灵阳桥,东流入新安江支流丰乐河。雷租庙及左右菩萨殿旁有一路亭,名“五福亭”,来往路人均从亭中走过,川流不息。

呈坎镇丰乐湖。湖区位于黄山山脉东部,自温泉景区桃花溪始绵延至黄山峰外第一峰,全长28公里,精华部分7.5公里,于70年代筑大坝于黄山南大门,高峡出平湖,由此形成华东地区最高、可观光游览的人工水库景区,上游如高山峡谷,山峦叠嶂、波光轻盈,绿水如碧,下游则渔歌帆影、极具生活气息,乘坐帆船,于丰乐湖中,蜿蜒行游于黄山东部峡谷之中,有三峡之俊秀、千岛湖之清丽、西湖之妩媚、洞庭之烟波,被誉为"黄山天池"。丰乐湖犹如一颗祖母绿镶嵌在黄山群峰之中,为黄山作为自然、文化双遗产平添上神奇色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呈坎古村落的风水--最佳风水模式的村落典范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古镇,进得去出不来,被称为江南第一村
呈坎古村落:灯火阑珊处
呈坎村,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八卦风水古村落!
安徽古村镇(14)呈坎——中国风水第一村
呈坎古村,显现阴阳一统的徽州八卦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