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偃师夹河滩之伊洛汇流

文图/伊洛淙淙

古老的伊河、洛河不舍昼夜汩汩流淌,像摇篮一样在河洛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河洛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逸周书·度邑》言:“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 古本《竹书纪年》曾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夏亡。”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最早的中国——夏朝在偃师二里头被惊世发现,夏都斟鄩惊艳了世人的目光,乳钉纹青铜爵、大型绿松石龙形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揭开了二里头文化的神秘面纱: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夏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在这里上演了跌宕起伏的历史大剧。

伊洛淙淙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洛河,古称雒水,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全长447公里,其中陕西境内129.8公里,河南境内366公里(洛河全长与陕西、河南境内长度和不符,网上查阅资料均为这个数据,姑且存疑用之,有最新数据再做修改)。伊河发源于洛阳栾川西部的伏牛山,全长约265公里,在偃师岳滩汇入洛河。伊河入洛河处称之为伊汭,汇流后的河流称为伊洛河。伊洛河蜿蜒向东于巩义汇入黄河,河洛交汇处称之为洛汭,《明史·地理志》记载,“洛水,旧经巩县北入河,谓之洛汭,亦曰洛口。”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伊、洛并称,比如洛阳盆地又称伊洛平原。伊河是洛河的支流,为什么人们在伊、洛并称时将伊河放在洛河前面呢?《尚书·禹贡》记载“伊洛瀍涧,既入于河”,古代有学者认为,这代表了大禹治水的先后顺序。《禹贡锥指》一书中就称,当时伊水流域水患严重,因此“禹治四水,以伊为先。伊既入洛,乃疏洛以入河,最后治瀍、涧也”。

佃庄镇黄庄村伊河

大禹治理伊河水患时,在嵩县城南三涂山遇到了涂山氏女,与之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儿子启。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伊水之畔召开涂山之会,《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之会确立了大禹天下盟主的地位。《史记》称“夏之兴也以涂山”,而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正是涂山氏女生下的儿子启。夏都二里头遗址就在“自洛汭延于伊汭”的伊洛平原上,被称为“华夏第一王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隋朝以前的伊汭在偃师佃庄镇河头村一带。公元1786年,伊河洛河交汇处东移近两公里,后来再次东移至今岳滩镇岳滩村东约一公里处。伊洛汇流形成了一个三角洲,此处风光旖旎,渔舟唱晚,偃师八景之一的“杨村晚渡”就在这里,曹植的《洛神赋》也写于这里。每次回老家都想到伊洛汇流处看看,感受一下中华文明源头的神秘,但每次回家都行色匆匆,对伊河汇入洛河的伊汭心向往之却久未成行,不能不是一桩憾事。

佃庄镇河头村洛河

2023年春节在老家小住几天。2月1日清晨,我带着小狗晨起散步,出了曲家寨沿着村南古道登上景山。寂寥的初春早晨,无力的太阳泛着惨白的光在云层间躲躲闪闪,古道两边的衰草荆棘在晨风中簌簌抖作一团,崎岖的土路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小狗刚捉回家没多久,还没带出来撒过欢,此刻欢快地在我身边窜上跳下,向前跑上一段再折回来飞奔到我的脚下,一人一狗为这古道凭添了灵动的活力。景山不高,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一道土岭,登上山顶,不远处便是高耸着的玉皇庙。

偃师曲家寨景山古道

玉皇庙颇为宁静,早晨除了我之外再没见到其他游客。进了山门,我拾级而上在庙内各殿外逡巡一圈。庙内玉皇阁、观音殿为古建筑,其余大悲殿、无极殿、盘古殿、三皇殿、地藏殿、财神殿、忠义祠、三清宫、祖师殿等多为现代仿古建筑。各殿建筑雄伟,古朴浑厚,除山门、玉皇阁、金佛殿、无极殿位于中轴线之外,其余各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玉皇阁周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殿外的楹联充满着朴实的劝世意味,如“欲高门第须行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如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若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玉皇庙虽名为庙,却庙中有庙,既有玉皇阁、三清宫,又有观音殿、地藏殿,三教合一集儒释道为一体。鉴于景山玉皇庙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古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玉皇庙于1992年7月被河南省文物局批准为“景山风情博物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教育场所。

偃师曲家寨景山玉皇庙山门

偃师曲家寨景山玉皇庙盘古殿

逛了景山玉皇庙后,想到景山“南望嵩岳,北瞰伊洛”,遂决定下午到岳滩看看伊洛汇流的厚重与秀美。下午,我从曲家寨出发,被导航带到了岳滩村,在村内七拐八拐沿着村南小路上了河堤。堤顶的柏油路修得甚为齐整,返回时顺着河堤柏油路在伊河大桥处直接上了310国道。

伊洛汇流处的三角洲沿河岸做了硬化,修了护栏,可以直接将车开过去。站在岸边,冷硬的东北风刮得枯枝猎猎作响,在这早春的午后凛冽的寒风依然令人心悸。岸边的芦花被风卷得如波浪般起起伏伏,枯黄的衰草仿佛有了生命,乘着浩荡的东风跳着妖冶的舞蹈,鼓足劲欢送冬的离去,迎接春的来临。河水汤汤奔涌向前,然而在此时被朔野的风吹得逆流而上,漾着一层一层的波浪,翻卷着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冲刷着河岸“哗哗”作响。北边的洛河水面阔大波涛汹汹,宛若大丈夫一般伸展着宽阔的臂膀很有气势;南边的伊河收紧着腰身涓涓流淌,像秀美的姑娘羞羞答答半掩琵琶;交汇后的伊洛河形神兼备像极了孕育生命的子宫,迸发出母性慈爱的光辉和新生命柔韧顽强的生命力。水流在东风的鼓荡下在此回旋缠绵万般不舍,让我饱览河水向西倒流的难得奇观。

伊洛汇流

伊洛汇流处伊河水向西倒流

一人站在这渺渺茫茫的伊洛河畔,极目天地间,生命犹如一粒尘埃漂浮在历史的长河,静静地感受着河洛文化的博大厚重。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长达1500年的建都史。今天,在伊洛平原上沿洛河分布着五大都城遗址,从东到西分别为偃师商城、夏都二里头、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它们的东西距离只有30多公里,如此密集的都城分布举世罕见,人称“五都荟洛”。河图洛书被视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其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滥觞”一词源于周公的曲水之宴。据说,周公制礼作乐大功告成后,曾率群臣在洛水边摆曲水之宴,将叫做觞的木质酒具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觞在何处羁绊打旋,离此处最近的人就要饮酒一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仿效周公流觞,用人工挖掘的弯曲小溪替代河水,呼朋唤友玩起“曲水流觞”,留下一段兰亭雅事。隋炀帝“自西苑引谷、洛水”作为通济渠的起点,以洛阳为中心修建大运河,水势浩渺,帆樯林立,岸柳成荫,芳草鲜美。今天的洛河走向与运河故道基本一致。唐太宗《临洛水》诗曰:“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五都荟洛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曹植的这首《赠白马王彪》作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诗中描绘的正是伊洛河的粼粼水光,优美的景色与哀伤的离情,也许还有内心进退失据走投无路的悲愤渲染得令人不忍卒读。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作者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依稀可以让我们领略泛舟伊洛河风采:“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诗人白居易春日踏青的闲情雅趣在《闲游即事》中描写的韵味无穷:“蓦山寻浥涧,踏水渡伊河。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而同为唐代诗人的于邺在《洛中有怀》中则多了几份落寞与孤寂:“潺潺伊洛河,寂寞少恩波。銮驾久不幸,洛阳春草多。”

佃庄镇黄庄村伊河

伊洛汇流最华丽的篇章当属曹植的《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曹植在阳林漫步之时极目远眺水波浩渺的洛水,不觉神思恍惚,见一佳人立于山岩之旁。“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作者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余情袅袅,愁绪萦怀。《洛神赋》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艳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东晋时,画家顾恺之根据《洛神赋》绘了《洛神赋图》,使洛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洛神赋图

明朝偃师诗人蔺完植或许也曾站在这里,感慨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他创作的七言律诗《伊洛合流》虽然没有显赫的声名,但充盈着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读来令人心旌摇曳,心向往之:“各自朝宗赴大川,合流从此更沺沺。寒波曲绕千峰树,烟水平吞万里天。西极龙门通碧汉,上游龟沪泻星躔。沙堤洄是观澜处,沧海源头尽一渊。”

伊洛汇流

伊洛水潺潺,流着磅礴气势,也流着恬静婉约。站在伊洛汇流处,感受着华夏文明之源的博大厚重,遥想千年帝都的辉煌与沧桑,忍不住慨叹,“大川东去几千秋,百代兴亡一水流”。洛阳,被洛河之水润泽千年的城市,在这里粉墨登场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都被雨打风吹去,而那些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依然辉耀千古,散发着灿烂辉煌的文明之光。“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禄福如茨。”《诗经·小雅》里收录的这首《瞻彼洛矣》,让我们再一次对孕育了华夏最古老最璀璨文明的洛河心生崇敬,无限感慨。朔野风大,带着眷恋与不舍,吾归矣。

(欢迎关注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读书偶得、身边美景。文中图片五都荟洛和洛神赋图来源于网络;其余图片为伊洛淙淙摄于景山玉皇庙、伊洛汇流、二里头遗址、佃庄镇河头村洛河和佃庄镇黄庄村伊河等地。文中部分史料来源于《洛南通:行走洛河》、《河洛地理:行走伊河》、《洛水》等文章,特别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踪夏朝.夏朝的文明本色14:《山海经》记载的“河之南”:有夏之居,殷之畿内,周之洛邑
伊洛传说(二)
河洛国宝——偃师会圣宫碑
【老家偃师】南坡·北岭·夹河滩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二百四十八
東京|水之东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