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欧阳荷庚)
  欧阳荷庚  别署承庐,现居江西宜春。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宜春市画院副院长。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优秀奖(最高奖项)获得者,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成员,中国书协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青少年书法报》“全国十大青年书法家”提名书家。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主办全国专业展览三十余次、荣膺最高奖三次。
  师友集评:
  天真烂漫无意乃佳
  ——浅谈欧阳荷庚书法艺术
  东坡有诗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所谓“天真烂漫”四字,当为合乎自然,得鱼忘筌之真理也。古人作书,力求字外功夫,能于笔墨之外,窥得些些趣味,方是书家得意之妙。及见欧阳兄作书,点画精到,气韵生动。舒展如意,收放自然。无不于随手挥洒间,见清奇古雅之韵致也。故其书,或宛转跳跃如沉鳞竟起;或圆浑劲健似浪遏飞舟;或沉郁顿挫若狮子扑象;或舒卷流动同长瀑飞泉。是以坡翁之蕴藉,右军之俊逸,老米之酣畅,融汇参合之变化,取精用弘之智慧,成就此天真烂漫之格调也。
  全国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八尺整张,仿绢宣纸)
  全国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八尺整张,仿绢宣纸)局部
  宋人之书皆以意为上。得意者多不拘乎常法,而取乎其质也。欧阳兄之书尚意能生趣昂然,郁郁勃勃,古韵充盈而有新意,出入法帖而不落俗,游离于宋元之间,放怀在物象之外,未尝不得宋元人之笔,宋元人之意,宋元人之神质也。唐人所谓“春风得意”四字,非春风能得意,乃能得春风意耳。欧阳兄笔墨酣畅,游心古人,必是得古人之意者也。然孙过庭所云“无意乃佳”者,或曰既得闻道,复践行于道,然忘形于道也。我既闻道,而不受其所魔障,而能潇然于形式之外,其必为知道者也。料想欧阳大兄于此必也心向往之,与我所见略同耳!
  清代裴景福诗
  群山乱叠,白云卷舒。坐观日下,风雨成图。既忘于我,复得于书。月在中天,其为道乎?于此境界之间,欧阳大兄援笔写意,水流花开,纵乎情怀,放浪山水,必能得“天真烂漫,无意乃佳“之真谛也!
  ○冯剑星(《书画收藏》主编、艺术评论家)
  本届国展中欧阳荷庚所投的大字行书作品在全部入展的行草书体中格外引人注目。此件八尺行书点画沉实、意态飘洒、气象雍容,其对苏字的理解和应用已与时人拉开了距离,初显自家气象,表现为:一是用笔上融入了碑之端厚,笔法上正侧兼用,顿挫分明;二是其将苏字拓展为大,字势上更加奇崛开张。这种不逐时尚、从容淡定的艺术品质,难能可贵。
  ○选自刘月卯先生《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欧阳荷庚获奖作品提名理由》
  四尺整纸《南宋张孝祥诗》
  荷庚兄是展赛上学苏轼的“先行者”之一,尤其将苏字拓而为大,未见其匹,功力既深,风格迥异,故入展获奖如探囊取物,是自然中事。再详察其书,并非一味规模古人,囿于苏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我思故我在,此为个性之第二要义。
  小品《周敦颐百丈寺诗扇面》
  我观荷庚兄书法,摄人处在一“气”字:一为大气,二为硬气。
  大气者,大笔、大字、大格局。荷庚兄非不能作小字,唯大字更见其心性磊落。其相虽为秀气小生,然胸藏万壑,下笔时大刀阔斧,运斤成风,字字竦然,虎虎有生气。通篇大小穿插,欹正互见,纵横排挞,有一泄千里之势。偶来逸笔,如长竖、如上钩,笔长数尺,如画中之眼,醒目提神,酣畅之至!
  硬气者,点画中实,线质劲峭,笔道老辣。其用笔使转有法,方折有象,不含糊,也不拖沓,果敢坚毅,沉着有力,故能撑得起、立得住。
  四尺对开《黄宾虹题画诗》
  我曾问荷庚兄:“于苏轼字,兄取什么?”答:“取势。”黄庭坚谓“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震服”,所言正是其势。而观字势,人人眼光不尽相同,所取所得便各有异。清翁同龢学苏,得其敦厚静穆,今荷庚兄学苏,却见其震慑飞动。弱水三千,各取一瓢,于帖入得进又出得来,皆是有大智慧者。
  荷庚兄籍贯万载,隶属宜春,然落款时,喜在姓名前冠以“江右”二字,气魄大开,有其宗祖“庐陵欧阳修也”之自豪与自信。今冬荷庚兄由县城迁居市里,斋号由“澄艺山房”更为“承庐”,乃自苏轼“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之句撷出,其志或亦寓此焉?江右为江西之古称,山川之丽,人文之灿,胜绝一时。大气与硬气,正是吾邦写照,此二者之外,若再加一文气,斯三者俱,则造化全矣!
  ○选自王渐鸣先生《笔承江右写大风——欧阳荷庚书法漫议》
  欧阳荷庚书法宗宋人,主要是苏东坡。苏书当然是一个效仿的好范本,清新的部分很高雅,肥厚的部分又有富贵气。苏书中的文气历来为人称道,以为后人所不能及之处。
  一个人选什么样的碑、帖学习,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持守自己的方向。欧阳荷庚选择苏书,从最通俗的角度判断就是他喜欢苏书,进而学之以相似。这些年来有一些作者专一家而为之,力求把它写像,写像了也是一种成就,也能被认可。如果糅合过杂,未必有如此好的效果。这样也使人专注之至,点画不爽,形神兼有,当然,往后也要追求丰富,也就不能止于一家——再独到的一家之法总是有局限的,也需要博采方能沛然广大。
  小品《苏轼定风波词》
  欧阳荷庚的书写十分放开,动作果断明快,放纵中又注意用笔的完好、细致,显示了爽劲的特点。他对苏书的特点已经很熟悉了,心手相应,胸有成竹,落笔无碍,也就舒展大方。其结构也如此,横撑多,拓宽其形,使其开张。因此欣赏起来感受到了气势酣足,毫无怯意、倦意。
  ○ 朱以撒先生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欧阳荷庚的作品对苏、黄两家皆有极深的临摹功夫,笔画饱满,线条舒展,行笔干净而不乏节奏之变化,字形宽扁而不失秀雅之资致,一望而知出自苏、黄。尤其是其笔画之饱满厚重,基本把握住了苏轼书法的大家气质;线条的舒展广大,也把握住了黄庭坚大字行楷的精神特征,可谓难能。显然,作者并不满足于对这两家的忠实摹拟,而努力作出一些变化。第一个努力是将米芾的个别用笔及点画吸收进创作之中,在细节上呈现出一些变化。同时,对米芾的吸收更表现在章法的动态处理上,主要是字形的变化处理,有的字左歪,有的字右跌,与苏轼行书字形一律右倾不同,出现了左右晃动的变化,这便使得作品中每行的行线也呈曲线状态扭动变化,形成了章法的动态安排。这一点显然已经突破了苏、黄的表现特点。这些因素都给作品的得奖加了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 杨吉平先生 (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尺对开《文征明题画诗》
  近年中国书协主办的一系列展览上,晋人的“尚韵”与宋人的“尚意”书风得到弘扬,从而形成行草书(“二王”书法流派)的主流地位。欧阳荷庚书法,直接取法宋代的苏东坡与米芾,苏东坡乃“尚意”书风的旗手,米芾又是“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苏、米在本源上均出自“二王”。他将东坡的沉厚与米芾的潇洒结合起来,于劲健爽利之中呈现清奇笔意。尤其是将小行书的苏、米放大写出,不仅气势深宏,且亦格调豪迈。
  ○周德聪先生 (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四尺对开《文征明题画诗》
  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江苏省书法院院长  李啸  题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抱说书】疏澹含精匀——曹宝麟书东坡三首诗扇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4)
黄苏86 苏轼的书法观: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有这种亲爹,书法能不好么?
微头条
张雨行书《题画诗卷》赏析,曾为赵孟頫入室弟子,风格完全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