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刍议名人名言的出处检索以及评价(已发表)

刍议名人名言的出处检索以及评价(已发表)

(2008-06-21 14:46:14)

刍议名人名言的出处检索以及评价

 

 

摘要:出处检索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三句耳熟能详,被大量引用的名人名言,通过刨根问底式的出处检索,发现有的名言经过了后人的修改润色;有的名言很可能是今人的杜撰;而有的只是剧中台词。

 

关键词:名人名言;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出处检索

 

一、导言

记得在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经常教导说,写文章时多引用名人名言,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似乎为了迎合这一点,出版市场也充斥了形形色色的名人名言、美文辞典、写作宝典……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也对这些工具书进行了大量采购。到了网络时代的今天,辞典中的名人名言更是跳出了书本,也在网络上星罗棋布,大放光芒。

文献检索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查找语句的出处并评价出处的权威性也是文献检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所采购了那么多名人名言以及美文辞典中的“名言”真是出自那些名人之口或著作么?通过仔细检索,得到的结果却不禁使人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二、案例

本文举出三句“名人名言”,从文献出处检索的角度,检索并追溯出它们的出处并评价其真实性问题。

1、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举凡写关于书籍作用的文章的人都会用到。而许多名言辞典中也可以查到这句话。但如果查遍《高尔基全集》,恐怕没人查得到与这句话一模一样的话来。

查《世界名言大词典》“读书与书籍”小节,可以查到如下的最为相关的名言以及出处:

每—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论青年》(注1)

找到《高尔基论青年》一书,“高尔基谈自己的少年时代”一节,得到证实。(注2)

这个例子表明,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是经某高明之手,将高尔基的一段讲演录“升华”而来。但是,高尔基的原话只是讲了他的个人感受,是个特例;而改造过的名言却上升为人类,成了普遍真理。这种无端的修饰或润色,除了有拔高名人之嫌,更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过错。

 

2、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这句话,可能是流传最广,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句“名言”,由于把书和药进行类比,非常有说服力,因此好多文章借此多有生发,论述得头头是道。但是它的出处在哪里呢?如果在图书馆查工具书,许多辞典没有出处;有的说它是出自刘向;少数说出自《说苑》;更少数(注3)则指明是出自《说苑·建本》。

 

但是,如果找来《说苑》的《建本篇》翻看一遍,其中近似的话只有:

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於学问以修其性。(注4)

今本《孟子》里也查不出“莫知以学愈愚”的话。查《说苑校证》此句的夹注:

卢曰:“今见《外书·性善辨》。”承周按,今《外书》伪也,窃此文耳。(注5)

查《中国文化史词典》“孟子外书”条:

……东汉赵歧《孟子题辞》曰:“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另据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说:“昔尝闻前辈有云:‘亲见馆阁中有《孟子外书》四篇,曰《性善辨》,曰《文说》,曰《学经》,曰《为政》。’”此书在宋代似尚存在,其亡佚当在宋以后,今本系明人伪造。(注6)

看来,“以学愈愚”的原始出处在今天无法确证是《孟子》,那么归于刘向也似乎说得过去,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呢?

如果使用古籍检索工具,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可以检索到刘向的《说苑》里的其它语句,却查不到此句。而经检索,《四库全书》电子版收录有刘向存世的几乎所有著作:《列女传》、《新序》、《列仙传》以及《说苑》。为了进一步确证,通过全文检索字段检索“书犹药”,检索结果为零;如果检索“医愚”,可以查到3个结果。但浏览检索结果,其中的“愚”均为人称代词“我”的谦称;“医”也都是名词而非动词。

综上所述,“以学愈愚”虽然可以解释为:通过学习来治疗愚蠢,但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却似乎只是一种曲解,毕竟“学”与“读书”不是一个概念。即使古籍中确有人将读书与用药治病相提并论(注7),但“书犹药”及“医愚”的语句却几乎不曾有过,由于《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近3500种,36000多册,近80000卷,约7亿汉字,可以称得上卷帙浩繁,则“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似乎只能判为今人的杜撰,是“以学愈愚”的貌似文言的曲译。

 

3、列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这句话,据说出自革命导师之口,其引用率恐怕更是惊人。关于它的出处,通过检索清华同方以及重庆维普的期刊数据库,可以查到两种说法:

①党史专家韩钢的说法

……顺便说一句,这话出自苏联的一部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中列宁的一句台词,《列宁全集》里并没有。这一点,我也是从于老的书中得知的。——韩钢:于光远与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2 第2期,第52页

如果找来《曙光照耀着莫斯科》的剧情介绍(注8)就可知道,该剧讲述莫斯科某纺织厂女厂长卡别特尼娜是个官僚主义者,只顾完成生产,而设计的花布图案陈旧,不受欢迎。她女儿桑尼娅具有革新思想,设计了新图案,由此母女间产生了矛盾。最后桑尼娅和男友一起深入民间收集人民喜闻乐见的图案,并在美术学院师生的支持下,试验终于成功,印制出人民喜爱的鲜艳美丽的花布。

另外,翻开剧本《曙光照耀着莫斯科》(注9)的第一页,也可了解到剧中故事发生时间在1949~1950年,那时候,列宁早已去世多年,也不可能在剧中现身了。

如果进一步遍查于光远的著作,可以发现: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了过去就把握不了未来”。我这句话的前半句是照抄一部苏联话剧里的话。这部话剧里说,列宁讲过“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在列宁的著作中我没有读到这句话,也许列宁说过,但没有写在著作里,也有可能是剧作者编出来的。不论是哪种情况,这话讲得是很好的,但是我认为我改过的列宁的话也许更好一些,因为我那样说着眼于未来,这也就有更现实的意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 : 读史笔记》 著者于光远,韩钢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第5页

看来,于老的书里并没有指明这句名言出自苏联的哪部话剧。

②1960年发表的关于话剧或电影《以革命的名义》的评论文章(注10)

通过那些文章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

1957年,在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0周年举行的全苏戏剧会演中,沙特罗夫的《以革命的名义》一剧获得一等奖。这说明《以革命的名义》在当时的苏联影响很大。

1960年,中国儿童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演出苏联米·沙特罗夫著的话剧《列宁与第二代》(原名《以革命的名义》);同一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影片《以革命的名义》。该剧描写的是在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维埃国家遭受着战争和经济破坏,一群孩子们(下文“瓦夏”即其中之一)如何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生活和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成长。而领导他们斗争和前进的则是伟大导师列宁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此剧的剧中人物中列宁是重要角色。

翻开《以革命的名义》一剧中文译本(注11)的最后一幕,其中有:

瓦夏:要是有人忘记将来的一切是怎样得来的,那我们就跑到他们面前对他说:“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列宁(沉思地):“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秘书请列宁接直通电话,列宁走了。孩子们低下头,睡了。列宁和捷尔任斯基进来。

列宁(继续已开始的谈话):“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这话说得好!

捷尔任斯基:弗拉基米尔·伊利奇,请小一点儿声,他们睡着了……

列宁:不可能!真的,真睡了……(低声对捷尔任斯基)孩子们自己也不知道,竟谈到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是最迫切的问题: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问题。“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对!只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才会忘记,而我们为他们生活的那些人,是绝不会忘记的;因为忘记,这就意味着背叛!

作家叶延滨在2006年发表的文章(注12)中则说: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是列宁在哪本书里讲的我不清楚,我知道这句话是20世纪60年代一部电影《以革命的名义》剧中的列宁讲的。

叶延滨同时也在文中指出了该剧上演的原因:

那时候,毛泽东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于是舞台上用形象化的故事来宣传这一口号。

且不深入讨论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排演话剧《以革命的名义》,是为了宣传毛泽东的那句著名口号;还是如剧中人物列宁所说,是为了提醒共产主义接班人不要忘记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却实实在在是在一部虚构的剧本里,由一位剧中角色口中说出来的,至少找不到任何证据,表明它出自真实的列宁之口。

 

三、感想

通过以上三则所谓的名人名言的出处检索,可以发出如下感想:

1、工具书的编写工作应该谨慎。

通过以上实例,作为“权威”的代名词的工具书起到了非常坏的作用。希望编写工具书的人以及出版社,除了把它当成赚钱工具之外,还应该多花一些考证工夫,最低限度也应该尽量杜绝抄袭现象,避免以讹传讹。

2、为学应该认真。

平心而论,写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确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引用名言时的断章取义也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应该明确,即至少得确定此名言是不是出自彼名人。而那些根据子虚乌有的名言所阐发的大量议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了厚诬名人之外,恐怕也只能证明自己的学识粗疏。

3、参考咨询工作应该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美国参考工作的先驱I. G. 马奇(Mudge, Isadore Gilbert  1875~1957)有“三M”法则,包括Material(资料),Mind(智力)和Method(方法),其中“智力”是参考工作的重要一环(注13);而智力中,应该包括:良好的记性、高智慧和强烈的恒心等等。强烈的恒心,我的理解,是对既定的目标有刨根问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马奇的参考咨询理论还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有一批包括工具书在内的丰富的馆藏资料,二是知道如何去驾御它们。马奇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注14)

记得鲁迅曾经有一名言:“中国实在是太不认真”(注15),至今来看情况依旧不乐观。如果本文可以对改善中国的学术环境起到些微作用,就善莫大焉了。

 

 

 

 

 

 

注:

1 金明华:《世界名言大词典》 长春出版社 1991 第494页

2 《高尔基论青年》作者:(苏)高尔基 著 (苏)巴拉巴诺维奇,(苏)维诺格拉多娃编孟昌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6 第249页

3 《写作语典》汪靖洋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第207页

4 《说苑疏证》刘向,赵善诒 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第68页。

5 《说苑校证》刘向,向宗鲁 校,中华书局 1987 第64页

6 杨金鼎:《中国文化史词典》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 第572页

7 “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是如何。如用药治病,须看这病是如何发,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何药材,何者几两,何者几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淳〕——《朱子全书第14册》 [宋]朱熹 撰 朱杰人等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第314页

8 胡克庆:《曙光照耀着莫斯科》的台前幕后,《戏剧之家》2004年4期

9《曙光照耀着莫斯科》(苏)苏洛夫 著蓝馥心译,通俗文艺出版社  1952

10郭达: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前线》1960年第18期、江雪:以革命的名义,不要忘记过去——看《列宁与第二代》有感,《剧本》1960年第7期

11《以革命的名义》沙特罗夫, 侯华甫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0

12叶延滨:忘记即自由 《跨世纪·时文博览》2006年第6期

13《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卷》“ 参考咨询”条

14《西文工具书概论 (第三版)》 邵献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第4页

15 鲁迅:今春的两种感想《鲁迅全集 第7卷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第40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9最新励志名言警句大全
列宁的名言—
名人名言录,世界名人名言,名人名言赏析
外国名言带国家(外国名人名言包括国家)
名人名言大全摘抄6字
每日与您分享名人名言之人生处世(苏联)高尔基:人生每一时刻都应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