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荀子》:俗人与俗儒

原文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其言议谈说已无以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荀子·儒效》)

①俗人:世俗的人。俗儒:世俗的儒士。雅:高雅,美好。大儒:伟大的儒士,儒学大师。②学问:向别人学习和请教。③正义:公正的、正当的道理。④富利:财富和利益。隆:高。这里指最高目标。⑤是:指示代词,这。⑥逢:大。逢衣:宽大的衣服。按:古代儒者的服饰以宽袍大袖为特征。《礼记·儒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浅带:即博带,用于礼服的宽大衣带。因其宽大,系在腰上时较为松浅。〔唐〕杨倞注:“浅带,博带也。《韩诗外传》作‘逢衣博带’。言带博则约束衣服者浅,故曰浅带。”⑦解(xiè)果:本指狭小的高地。这里用以描述俗儒所戴的冠中间高两旁低。冠(guān):冠帽。按:古代中原各国成年男性束发盘于头顶,再用簪子和冠帽固定住。解果其冠:指戴着中间高两旁低的儒冠。⑧略:粗略。法:效法。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按:儒家言“先王”通常指尧、舜、禹、汤、文、武等。足:足以。乱:使混乱,扰乱。术:道术,学说。⑨缪(miù):错误。学:指学问。杂:驳杂混乱。举:取用,肯定。⑩后王:与“先王”相对,指后世的帝王。按:梁启雄《荀子简释》认为,《荀子》言“后王”多指理想的、德才兼备的圣人。一制度:统一制度。⑪隆:以为高,推崇。礼义:礼法道义。按:“礼”是指人与人各种关系的一切制度和法则,以及在此制度下每个人的行为规范;“义”指全社会公认合宜的道理和行为。杀(shài):降低等级。《诗》《书》:指《诗经》、《尚书》等古典文献。按:依照梁启雄《荀子简释》,“杀《诗》《书》”是说应当把诵读和研究《诗》《书》的重要性摆在“隆礼义”之后。荀子重视实践礼义,反对只知道诵读文献、满脑子教条的陋儒。或说“杀”乃“敦”之误,敦:看重,重视。⑫伪:通“为”。世俗:社会上的流俗。⑬恶:丑恶。⑭异:区别,不同。墨子:墨翟(dí,约前480-约前420年),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⑮明:明察。这里指分辨的能力。别:分别。⑯呼:呼唤,高喊。愚者:愚蠢的人。衣食:吃的和穿的。⑰委积:指积蓄,财物。揜(yǎn):遮盖。这个字后来简化作“掩”。扬扬如:得意扬扬的样子。⑱随:追随。长(zhǎng)子:指诸侯或卿大夫的长子。⑲事:侍奉。便辟(pián bì):诸侯或卿大夫亲近宠幸的人。辟:通“嬖”。举:通“与”,跟随,亲附。或说“举”通“誉”,称誉。上客:上等门客。按:古代诸侯或卿大夫畜养门客时,把门客分为上中下不同的等级,地位和待遇各不相同。⑳亿然:安然,心安理得的样子。若:好像。虏:奴仆。他志:别的心意。

译文

所以有世俗的人,有庸俗的儒士,有博雅的儒士,有儒学大师。一个人,不肯学习和请教,毫无正义之心,只是把财富和利益作为最高原则,这是世俗的人。穿着宽大的衣服、系着宽阔的衣带,戴着中间高两旁低的儒冠,粗略地效法上古贤明君王的学说,足以扰乱当世的思想;对充满谬误的学问都毫无条理地加以肯定称举。不懂得效法后世的帝王而统一制度,不懂得推崇礼义,而把诵读和研究《诗》《书》的重要性摆在次一等的地位。他们的衣冠和行为已经与社会上的流俗相同,却不明白自身的丑恶;他的言论谈吐已经同墨子没有什么不同,可却没有能力觉察分别;高喊着上古贤明君王的学说,用来欺骗愚蠢脑残的人来混吃混穿;得到钱财足以养家糊口,便洋洋自得;追随诸侯或卿大夫的长子,侍奉诸侯或卿大夫亲近宠幸的人,亲附诸侯或卿大夫的上等门客,像终身的奴仆一样心甘情愿不敢有别的想法。这是世俗的儒生。

读后感

俗人之俗,来自习俗、风俗之义。所谓风俗,乃是一个社会长期形成并被众人遵行的习惯。这样的习惯随地域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于是“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是很正常的现象。俗人便是奉社会习惯为神圣准则的人,他们完全受习以为常的心理所支配和左右,随时俗改变而改变,随波逐流,不敢越雷池一步。

荀子评论俗人有三大特征:首先是不肯学习和请教。流俗之人习惯于从众的心理,习惯于既有的一切,因而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新鲜的事物需要学习,也没有困惑的事物需要放下面子向人请教。其次,在他们心目中,根本不存在公正的、正当的道理,一切道理都在习惯之中,都在现实之中。第三,他们人生的最高准则就是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利益。

俗儒与俗人不同,他们是文化人。但是,这些装模作样的所谓文化人并没有真才实学,更没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他们浅陋而迂腐,善于媚俗,曲学阿世。在本质上,文化只是他们用来捞取钱财的招牌和工具,其实与俗人并无不同。

每个时代都不乏俗儒,然而,如果一个社会里俗儒顶着雅儒甚至大儒的桂冠招摇过市,还能赢得举世喝彩与掌声,我们就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个浅薄浮躁的时代,是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是一个道德沦丧、人格缺失的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注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
孝经注疏
《荀子·儒效》原文与译文(一百零七)
孝经
古文孝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