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犯错误,家长选对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很重要

文 | 齐丽娟

最近听到一个小故事,平凡中却透露出一些家庭道歉式教育的悲哀……

一次家庭聚会中,小费的姥姥给刚刚满3岁的小费削了一碗苹果,塞到了他的怀里,小费吃着正高兴,姥姥突然想试试他有没有孝心,看看孩子是否跟民间流传的那样“外孙子总是和姥姥不亲,就是个小白眼狼”。姥姥就故意跟小费要他手里的苹果吃。

起初小费犹豫了一下,突然就哭了出来,一边哭还一边推姥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情愿。姥姥一开始也就是想逗一逗外孙子,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心里也越发不舒服了,于是就开始数落小费,说小费没良心,自己辛辛苦苦看着从小长到现在的外孙子,现在倒好,就一口苹果都舍不得给姥姥吃。小费哭的伤心,姥姥也心寒。

这时候小费的妈妈过来了,问清情况后就开始数落小费,小费哭的更凶了,小费的妈妈让小费给姥姥道歉,要不然就要揍小费,小费怕挨揍,只好顺了妈妈的心给姥姥道歉。

但是,小费的内心真的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吗?

处于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已经发展到能够清楚的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关系吗?答案显然是没有。

皮亚杰曾利用两个故事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

故事一

一名叫约翰的小男孩,被家里人通知去餐厅吃饭,但是家里人事前在餐厅的门后摆上了一把椅子,椅子上放了15个玻璃杯,约翰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推门而入,打碎了15个杯子。

故事二

一个叫亨利的男孩,趁妈妈外出的时间里,亨利想吃放在碗橱里的果酱,但是果酱放的太高了,亨利只能踩着椅子拿,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

皮亚杰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讲述了这两个故事,并提出一个问题,这两个男孩谁的过错更大一些?为什么?

实验结果发现,2到8岁的孩子大多数认为故事一中的约翰过错更大,因为约翰打碎了十五个杯子,比第二个故事中的亨利打碎的杯子要多得多。

而大多数8到12岁的孩子则认为故事二中的亨利过错更大,因为是亨利贪吃果酱才打碎杯子的,而故事一中的约翰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碎杯子的。

皮亚杰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一个结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大概是在2到8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孩子服从成人的绝对权威,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从事情的结果进行道德的判断。

而另一个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大概是在8到1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追求平等,能够从人物的动机进行推理分析,再分析对错。

在他律道德阶段中,又分成两个阶段,在孩子2到5岁左右,属于自我中心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单向的、不可逆的自我中心现象。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做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私的行为,这是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程度决定的,与孩子是否懂事,是否听话无关。

孩子5到8岁会进入一个权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到规则的作用,并能够做到遵守规则,会服从长辈的命令,但是孩子的内心并不是特别明白这些规则、命令之后的道理。

既然孩子在这一个阶段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所做出的不礼貌、自私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儿童心理依据的,难道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犯这种错误就要容忍孩子吗?应该坚持道歉式的教育方法吗?

家长不要再责怪自己的孩子屡教不改,或者采取道歉式的教育方法,强迫孩子道歉,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的情况下就被父母强迫道歉,当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还是会选择错误的做法。

如果孩子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也就是2-5岁的孩子,家长不要对孩子采用道歉式的教育方法,建议各位家长遇到在这个年龄段犯相同错误的孩子时,先控制好孩子的情绪,让他冷静下来,再给他分享一个类似情景的小故事、小寓言,让孩子能够从中理解一些道理,以引导孩子为主。作为家长也可以选择身教,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能够方便模仿,更有利于孩子学习。

孩子犯错误,家长选对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很重要,错误将会成为正确的开始,爸爸妈妈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信吗?孩子犯错误后这样对待,他会变得无比优秀
孩子坐不住就是不专注?猿辅导揭秘专注力的三大误区
【我的教子故事】从最基本的做起,相信孩子
【父母必读】三岁前是语言发育黄金期,让宝宝早开口更聪明
大声吼骂,只会让你的孩子离优秀越来越远
家长请反思,你们对孩子是不是太苛刻?想改变孩子,请先改变家长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