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育高铁产业链,构筑四川经济新增长点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培育高铁产业链,构筑四川经济新增长点

——访西南交大陈辉教授
前沿关注
专家简介
  陈辉,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现代焊接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修复和水利水电等。主持高速铁路焊接技术研究、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的焊接、铝合金车体焊接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期刊论文15篇。
■本报记者 何江宁
“高铁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格局,而“高铁经济”为有着充足科研资源和良好制造业基础的四川带来了一个产业发展的绝佳契机。抓住 “高铁契机”大力培育四川高铁产业链,不仅将带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整体升级换代,促进四川制造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相关地区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具有长远意义。如何发挥四川既有优势在“高铁时代”寻求、培育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陈辉教授。
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猛。高铁这种轨道交通方式有何优势,我国未来的高铁建设目标是怎样的?
陈辉(以下简称“陈”):“高铁”或高速客运专线,对应了铁路运输由客货混运到客货分运的变革。客运专线的设立令列车每小时200—400公里的高速运行成为可能。2010年,我国的铁路总营运里程达9万多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约70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新建高铁1.3万公里以上,在邻近省会城市之间形成1到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间形成半小时到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间形成“朝发夕至”的8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总营运里程超1.8万公里的全球最大、速度等级最高、贯通东西联接南北的高铁运输网络,从而成为全球高铁运营的大国。
记:飞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客观上为四川带来怎样的机遇?
陈:第一,按目前国家每年不低于7000亿元的高铁投资额,“十二五”期间我国整个高铁产业有望获得国家4万亿的投资。具体到四川,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四川境内的铁路投资将不低于一万亿;这对于我省加快灾后重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二,一直以来困扰四川经济跨越发展的交通、物流瓶颈将有望得到突破:随着“十二五”期间《规划》将重点对西部倾斜,未来5到10年内四川不仅将收获成渝、成贵、成西等多条贯通省内外的高铁通道,还可充分利用在建4.1万公里的“西部开发性新线”打造的西部交通大环境。第三,更重要的是,高铁将拉动新兴产业群的形成,促进传统制造业等升级换代,最终改变沿线工业布局。这对于我省构建下一个十年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个不可忽视的机遇。
推动制造业及材料产业升级转型
记:“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是我省灾后重建中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高铁契机”为我省相关产业带来哪些市场发展的空间?
陈:高铁建设将为四川带来培育产值达数千亿、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制造业产业链的机会。仅全国在高速列车制造和高速重载铁路基础建设中所需的新材料年产值就达750亿元以上,5年内可拉动总和3750亿元以上的新材料产业大发展。其中,以四川已经成熟的轨道交通技术和现有制造业、材料产业的企业基础,完全可以生产和制造高速列车轮对、车轴、制动盘、高速转向架等高速机车重要零部件;生产高速道岔、无砟轨道、高速重载铁路专用钢轨和专用新型桥梁钢、高速铁路组合扣件、高速无缝线路钢轨大型焊接设备及相关新材料。可以说这些产品和产业市场需求空间既巨大,产业发展需求又迫在眉睫。对成都经济区来说还有一个政策利好是,国家将在成都建“动车组维修基地”,令成都成为继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之外的西部唯一动车维修检测基地。未来几年,随着我国进入高铁建设的 “全面收获期”,高铁线路的检测维修、机车养护等将成为常态,高铁维修、养护、检测的相关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省已投入使用的成灌高铁、成渝城际动车组,以及未来几年内即将建成的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成渝、成贵、成西客运专线等多条高铁,客观上都对相关维修产业提出了迫切需求。
记: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我省装备制造业与江苏等装备产业产值过万亿的省区相比,仍存在产业规模偏小、发展不足等问题。如何借助“高铁经济”的契机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和振兴呢?
陈: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是我省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以高铁装备制造、高铁关键材料等为代表的制造业新产业链,链条更长、附加值更大,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对于我省制造业拓展新的产业空间、不断获得前进新动力,确保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正视我省制造业在高铁竞争中面临的挑战:高铁终端市场的技术门槛和环保门槛,将对传统铁路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形成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换代上的“倒逼”效应。换句话说,尽管高铁产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但仍然要技术“够得着”才能分到“高铁蛋糕”。而这需要的是企业在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眼光、胸怀和智慧。
关键在产、学、研结合
记:你曾指出四川在高铁制造业竞争中是“大优势、小市场”,如武广高铁中很多技术都出自四川,但我们的市场份额却并不多。
陈:“大优势、小市场”,通俗地说就是“肥水流入外人田”,实质是四川的技术、人才优势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这表明我们在捕捉高铁相关新型产业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机制,捕捉“机遇”的驱动力、敏锐性、决断效率比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造成目前很多好项目流失、“蛋糕在自家门前被别人分走”的主要原因。不否认,新兴产业的培育、“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不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希望四川能赶上高铁经济这趟“快车”。
记:你认为需要采取什么对策,才能赶上高铁经济这趟“快车”?
陈:核心是“抓平台、建联盟”,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机制上,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组建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责权明确的“高铁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之类的组织和机构;同时将发展高铁新兴产业列入四川“十二五”规划,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二,在研发上,依托西南交通大学等本省业内龙头科研单位,以高铁终端应用为驱动,抓市场准入、抓技术创新源头。第三,建立产学研结合平台。学习北京、常州等各地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先进管理模式,依托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四川(成都)高铁关键材料与工艺装备研究院”之类的产学研结合平台,为高铁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协作提供大平台。第四,构建产业联盟,加强省内高铁新兴产业之间的协作。我省铁路企业在参与和融入高铁产业分工上还处于分散状态,在高铁竞争中居于不利地位,因此迫切需要整合高铁市场相关的领导管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资金投入、物流、营销等各方面资源,凝聚各方面和各环节力量建立一个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战略联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工业一年新添72个重大增长点 新增产值超2100亿元
今年安徽将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等重大工程
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筑牢“关键根基”——深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④
数字经济让现代产业体系更智慧
中国八大工业大省点评:粤苏鲁浙,闽豫川冀,谁是工业强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