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老宅地图】老厦门100栋最经典建筑

  说到漂亮的老宅,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了鼓浪屿,但是其实厦门老市区中的老宅并不比鼓浪屿少。由于城市建设,厦门的老宅大多都隐匿于闹市的背后,窄小的巷子里。厦门的老宅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人为的破坏。与鼓浪屿不同,目前厦门的老宅大多缺乏修缮,看来多少显得有些落魄,但是仍可够从其宏大的规模以及精致的局部想象出其昔日的风采。厦门现存的50栋最经典的老宅,它们的年纪基本都在60年以上,且以私人别墅为主,我们将老宅分片区介绍。上集我们将覆盖中华、厦港两个街道。篇幅所限,还有许多有代表性的老宅未能纳入。其实感受老宅风韵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走街串巷,那带给你的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中华东片区 

  01.台光街29号(新街礼拜堂)

  始建于1848年,是我国最早供华人使用的基督教堂,故又名'中华第一圣堂'。1928年,因教堂屋顶坍塌,于1933年将其拆除重建,1935年竣工。教堂系砖石结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外观和结构精美。山墙上方建有八棱形攒尖顶钟楼一座,顶上有红色十字架。钟楼内置1848年始建时购置美国的一口大钟。该堂除'文革'期间停止活动外,自始至终保持着每周的礼拜事奉。信徒旅居海外几十个国家。2005年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2.草埔巷9号(陈化成故居) 

  陈化成(1776-1842年),同安人,任江南提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上海吴淞口率军抗击来犯英舰,孤军奋战,以身殉职。此宅系陈化成任福建水师提督驻节厦门时所购置。系硬山布瓦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平屋,坐东南朝西北。现存建筑物面宽10米,进深13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建筑物整体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天井和厅堂,两侧为卧室和灶间。故居内保存陈化成当年使用的石板床。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3.外清巷22号(邱世定宅)

  外清巷22号曾经是厦门高级洋行买办邱世定的公馆,建于民国年间。墙头的衰草和褪色的图案,依旧难掩主人当年的富贵、奢华。门前两个雕刻着简约花式的明黄立柱,还有拱门上用贝壳镶嵌而成的凤凰和牡丹述说着当年的富贵,而从下往上生长到二楼的藤蔓凸显着年代的久远,然而当年的富贵繁华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如指尖的尘埃,敌不过时间老人的拍拭,过后便会失去踪影。可谓'乍看惊富贵,凝视即云烟'。

  04.释仔街99号(王厝)

  释仔街99号又称王厝,为建于清代的砖石木结构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现为三落双护厝,是中华街区现存面积最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05.苏厝街45号

  位于苏厝街45号,由印尼华侨陈江海建于清末的中西合璧式二层民居建筑。以闽南红砖建成西式外观,内部布局以中式为主,形成融合中西文化的建筑形式。

  06.盐溪街12号(欧阳桢故居)

  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系三落砖石木传统民居,建有后花园。占地面积1067平方米。今仍保持原有的建筑布局,是一座以精美木雕为特色,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为书法家欧阳桢先生故居。

07.本部巷18号 

  建于民国年间的西式二层混凝土结构楼房。

  中华西片区 

  01.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 

  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武状元黄培松募捐兴建,为黄氏宗祠,至1918年建成,包括祖堂、宗贤堂、拜庭、宗亲会馆、宗塾、馆舍及花园等,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今仅存主体建筑祖堂1座,建构于石砌方形台基上。祖堂属重檐歇山结构,四周环以柱廊通道。堂内之藻井,以八边环列的雕花梁架斗拱逐层收分升叠,形成内圆外方,累床叠架的繁复装饰结构。祠堂木雕饰件制作工艺至为精细,采用以金彩为主的多种彩绘来强调整体的装饰效果,是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古建筑。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定安路71号(保生堂)  

  旧址系砖混结构西式四层楼房,座南朝北,占地面积246平方米,该楼建成于1929年,系台籍妇产科医生黄仔尾的诊所(名保生堂)及私人住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支援抗战,1937年7月28日,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下设11个工作机构,其中妇女慰劳工作团和宣传工作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救国活动,直至翌年5月厦门沦陷后开赴闽西、闽南等地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3.大字酒巷25号(翁俊明宅)

  大字酒巷25号原为翁俊明故居,为两落闽南古厝。翁俊明是国民党高干,祖籍广东汕头,生于台南。近年来经过修缮,涣然一新,并取名'兰琴古厝'。兰琴古厝高堂大瓦,水榭歌台,曲径幽通,庭院深深,系厦门市区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闽南风格古建筑之一。

04.小走马路1号(洪怀仁堂) 

  小走马路1号建成于1926年,为3层西式洋楼。西洋式的雕花墙体和廊柱上布满了中国的格言和警句。原主人为洪怀仁,厦门人,年轻时到菲律宾做生意,经营家乡的酱油而发家。

  05.通奉第巷24号

  通奉第巷24号建于民国年间,为3层中西合璧式建筑。石制的雕花大门配以高高的尖顶为装饰,十分张扬。主体建筑规模宏大,装饰铁艺、雕花精美,内设两个中国式小园林,有亭台、假山、鱼池。

  06.金新河巷49号 

  金新河巷49号老宅的用途历经多次变迁。据说这栋老宅以前为一太医住处,后为药堂。很长一段时间做为文安托儿所,后变身养老院。如今正在修缮,即将成为画室、旅社。

  中山片区 

  01.天一楼巷21号(天一楼庆让堂)

  由同安石浔的吴姓两兄弟建造,落成于1921年,又名'庆让堂'。大楼外貌巍峨挺拔,气势不凡,精雕的花岗岩基座,红砖的墙体,堆塑的西洋花式窗楹,加之以半圆形探出式的门庭及阳台,展现出了一种精致的布局、结构、色彩和雕琢之美。如今的天一楼,住户众多,导致多处搭盖,原貌已非,但是仍可够从其宏大的规模以及精致的局部想象出其昔日的风采。

02.南轿巷41号 

  南轿巷41号为3层西式洋楼,建成于1949年。现经过修缮后为家庭旅馆。

03.天一楼巷10号 

  天一楼巷10号为3层的西式洋楼。老宅隐秘与深巷之中,大门外仅有小通道。现为私人住宅。

  思东片区 

  01.思明北路2-14号(思明电影院)

  思明电影院原名思明戏院,1952年改为现名。由华侨曾国办、曾国聪于1927年投资兴建,是当时厦门市首家既能放映电影又能演出戏曲的戏院,由于归厦华侨常聚于此,因此当时又被称为'华侨俱乐部'。思明电影院所在地原称'蕹菜河',于1920年代填河筑路。现为思明东、南、西、北路的交叉点。思明电影院是厦门唯一仍然保存30年代建筑的电影院,是厦门老城区的重要地标之一。

02.新华路40号(台湾公会) 

  厦门台湾公会成立于1906年,是大陆的第一个台胞群众团体。原厦门台湾公会与原北京台湾公会,是大陆仅存的两座原台湾同乡会馆。如今,市台联充分发挥台湾公会的史迹优势,把这里开辟成'厦台史料馆',并举办了'台湾同胞抗日斗争'、'旅厦台胞组织的变化发展'等图片展览,对普及市民涉台知识起了积极作用。于2008年被列为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03.南田巷37号(集安堂曲馆)

  南田巷37号为厦门南乐代表集安堂旧址。集安堂南乐社创立于1883年。最早社址设在望高石,继而迁至山仔顶,1910年移到南田巷,1920年又在河仔墘建置。1930年将南田巷旧平屋改建为三层大楼,墙上立'集安堂'石匾。后集安堂迁往营平片区的河仔墘17号。

  04.顶井巷46号&古城西路139号 

  这栋红砖姐妹楼一栋门牌为顶井巷46号,一栋为古城西路139号。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在厦门老市区内实属罕见。古城西路139号在建国后曾做为厦门妇幼保健所的办公地点。现为私宅。

  05.思明东路65号

  此栋老宅为民国时期建造,外观装饰雕花精美。现租赁做为商业场所。

  厦港片区 

  01.民族路66-72号(鹦哥楼)

  正式名称为'南薰楼'。乃旅居越南的华侨谢华景1930年代所建。别墅气势恢宏,楼高5层,高约20余米。雄踞四周平屋之上。楼顶塑有振翅欲飞的大鹦哥(今已消失),故俗称'鹦哥楼'。建筑虽为西式洋楼,但其设计施工全是由闽南人完成,当时在厦门轰动一时。

02.思明南路493号(华侨博物馆) 

  由陈嘉庚先生带头捐款倡办, 1956年始建,1958年底竣工,195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魏峨壮丽、洁白庄重的民族形式大楼,正面6层,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在牌楼式的大门上镶嵌着廖承志先生题写的匾额。华侨博物院被著名的英籍女作家韩素英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展出各种资料、照片1200多件,珍贵文物2000多件,各种珍禽、走兽、水产标本1000多件。

  03.围仔内巷5号(卢厝)

  旅菲商贾卢安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时三年建成。建筑物坐北朝南,硬山顶砖石木抬梁结构两落建筑,建筑面积985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为门楼与围墙、庭院、前厅、天井、正厅,两侧为护厝。该建筑以众多精美的石雕、木雕等方式进行装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在用水、照明、取暖等方面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保存至今。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04.思明南路447号(蒋厝)

  古厝的主人为蒋紫亭。蒋紫亭,晋江人,清乾隆末年带刀侍卫,从泉州府奉调到厦门任职。期间,于鸿山南麓建了一座两落红砖大厝安置家小。蒋紫亭天性爱习武,现在的蒋厝内还留着他当时练武用的石墩子。蒋紫亭去世后,其长子替袭父世职,因人丁兴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了四落,合为六落大厝,成了当时岛内最宏伟的红砖民居。后由于思明南路以及铁路的修建,前后两落遭到拆除,今仅存四落。

  05.碧山路29号(李氏宗祠)

  碧山路29号的陇西李氏大宗祠位于大生里铁路旁。这座李氏宗祠1937年曾经驻扎过国民党积极抗日的157师,据说房里一水磨椅子还刻有157师的番号。可惜由于缺乏修缮,老宅已破旧不堪。如今宗祠后墙要靠几根长长的木柱支撑才不至于坍塌,黝黑裸露的木梁告诉人们它经受过火灾的洗礼。屋檐大面积塌陷,许多雕花石刻都已脱落。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使宗祠看起来格外沧桑。

  06.大桥头22号(黄厝)

  大桥头22号又称黄厝,为建于清代的砖石木结构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现为二落单护厝。古厝的左翼已经被拆除,整体缺乏修缮,破旧不堪。

  (来源:映派传媒、厦门手绘地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逛完这3条老街,终于找回了厦门的市井烟火气!
随遇2020~沧海遗珠河南地 之 龙骧大街十五号
鼓浪屿往事:安海路59号
80后设计师姑娘用一座花园,200种植物,和鼓浪屿谈一场恋爱
厦门对面有个百年古村,依山面海建了18栋红房子,竟还保存完好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厦门鼓浪屿——英国领事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