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2014版较2008版有那些增改

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目 录

一、术中知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潜在危害

三、术中知晓的发生机制和可能危险因素

附件:推荐方案的级别分级

吴新民、于布为、叶铁虎、张炳熙、佘守章、王焱林、岳 云(执笔)


根据ASA 的最新*调查,病人患者*对麻醉最为担心的问题为:失去记忆、术中知晓、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死亡等。而ASA 最新近年提出的麻醉目标为:避免术中知晓、维持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最佳的麻醉恢复质量、避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避免围术期死亡。由此可见,预防术中知晓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术中知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术中知晓(intraoperative awareness):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全身麻醉下的手术中知晓。在本共识中,术中知晓被定义为:全麻下的病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conscious)的状态,并且在术后可以回忆(recall)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


意识被定义为病人患者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下处理外界信息的一种状态。麻醉科医生判断病人患者的意识是否存在,通常是观察病人对各类刺激是否有目的的反应。例如,对指令反应的睁眼和对疼痛刺激的体动。但是,如果使用了肌肉松弛药,则病人患者的这种有目的的反应将很难被观察到。

记忆可以分类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本共识中,知晓定义为回忆,因此,本共识中的术中知晓只限定为外显记忆,而不包括内隐记忆;也不包括全麻诱导入睡前和全麻苏醒之后所发生的事件。术中做梦也不认为是术中知晓。


回忆指病人患者能够提取(retrieve)他(她)所存贮的记忆。通常在全麻期间发生的事情或事件由病人自己主动回想和报告,或经医生用规定的调查用语提示后引出。


意思和记忆是大脑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功能。患者在术中存在意识或能够按要求完成某些指令性动作并不意味着其一定能够在术后回忆起相关事件。术中知晓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研究表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病人患者,对术中唤醒试验的知晓率仅为16.7%左右。同样,全麻术中应用前臂隔离技术可以按指令完成动作。作为临床麻醉并发症之一的术中知晓需同时满足术中存在意思和术后回忆起术中事件这两项条件。


确定一个病人患者是否发生了术中知晓,除听取病人患者的陈述外,还需要与参与该病人患者麻醉和手术的医生核实;并需一个由若干专家组成的小组来鉴别知晓或可疑知晓。


外显记忆指病人患者能够回忆起全麻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或事件。


内隐记忆指病人患者并不能够回忆起全麻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或事件,但某些术中发生的特定事情或事件能够导致病人患者术后在操作 (performance) 能力或行为(behavior)方面发生变化。


术中知晓严格上讲应包括外显和内隐记忆。但是,判断术中有无内隐记忆的发生,除非病人患者术后表现出明显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外,只能用词干补笔等心理学的专门测试方法,才能够分析和鉴别出来。因此,本共识对术中知晓的定义并不包括内隐记忆。


术后调查术中知晓的用语,当前在国际上通用为5 句话(改良的Brice调查问卷):

(1) What is the last thing you remembered before you went to sleep?

(在入睡前你所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2) What is the first thing you remembered when you woke up?

(在醒来时你所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3) Can you remember anything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在这两者间你还记得什么?)

(4) Did you dream during your operation?

(在手术中你做过梦吗?)

(5) What was the worst thing about your operation?

(有关这次手术,你感觉最差的是什么?)


调查用语的不同,会导致调查结果出现差异。另外,如果知晓对病人没有造成影响,病人也可能不会主动报告。术中知晓的记忆可能延迟,只有1/3 的知晓病例是在出PACU 前确定的;另有约1/3 的知晓病例是在术后1~2 周才报告的。


推荐意见1:术后调查术中知晓的用语应使用国际上通用的5 句话。有关术中知晓的调查时机应包括术后第一天和一周左右的2 个时间点。(A 级)

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潜在危害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国外近年的报道在0.1%~0.2%,高危人群(心脏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手术和休克患者手术等)可高达1%以上。国内单中心、小样本的报道高达1.5%~2.0%。一项待发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国内术中知晓的调查显示,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4%,可疑知晓为0.4%,另有3.2%的病人术中有做梦的情况。


推荐意见2: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虽然只有0.1%~0.4%,但是基于每年巨大的全麻手术量,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术中知晓发生的实际数量应该引起麻醉医师高度重视。(A 级)


发生术中知晓可引起严重的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据报道可高达30%~5071%术中知晓病人出现创伤性应激后紊乱(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常有听觉、痛觉、麻痹、焦虑,甚至濒死,窒息等记忆。70%经历术中知晓的患者术后会出现其表现为心理和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噩梦、回想、焦虑,惧怕手术甚至医院等情况。多梦以及精神失常,其术中知晓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PTSD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持续平均4.7年。


术中知晓所造成的严重精神/医学法律问题,近年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ASA1999年和2006 年已结案的索赔医疗纠纷(ASA closed claims)中,术中知晓的投诉占1.9%(1999年为79/4183 例,2006 年为129/6811 例)。


推荐意见3:应重视术中知晓引起的严重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PTSD)。(C B级)


三、术中知晓的发生机理和可能危险因素

全麻下为什么会发生术中知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在ASA 已结案的索赔医疗纠纷中,大多数发生术中知晓的病例并没有麻醉偏浅的征象。国内一项应用BIS监测预防全静脉麻醉下术中知晓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证实,术中麻醉偏浅(较长时间的BIS值高于60)仍是发生术中知晓的主要因素。


下述可能导致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部分来自研究结果和个案报告,部分属于专家的经验判断:

1、病史和麻醉史 有知晓发生史、大量服用或滥用药物(阿片类药、苯二氮

类药、可卡因)、慢性疼痛病人用大剂量阿片药史、认定或已知有困难气道、ASA4~5 级、血流动力学储备受限。

2、手术 心脏手术、剖宫产术、创伤手术、急症手术患者。

3、麻醉管理 麻醉维持期使用肌松药、肌松期间减少麻醉药剂量、全凭静脉麻醉、N2O-阿片麻醉。


推荐意见4: 虽然导致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高危病人患者知晓的发生率较普通病人增加5~10 倍,即从0.1%~0.4%增加至1%。(A级)


四、 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的策略

1、术前判断

在术前访视病人患者时,应判断手术病人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知晓的危险性。依据上述术中知晓的可能危险因素,可从病史和麻醉史、外科手术、麻醉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如果病人有发生知晓的危险因素:(1)告之病人术中有发生知晓的可能性;(2)预防性地使用苯二氮?类药;(3)用多种方法监测麻醉深度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


推荐意见5:建议麻醉科医生在实施全身麻醉前要评价每一个病人患者发生知晓的危险程度。术前告之病人患者术中有发生知晓的危险性,特别是具有发生知晓高危因素的病人。(C级)


推荐意见6:麻醉前预防性使用苯二氮

类药能够减少病人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但是苯二氮
类药的使用可能导致苏醒延迟。(B 级)


2、 术中麻醉管理

(1)检查设备,减少失误;

(2)预防性地使用苯二氮

类药,包括术前和浅麻醉时应用;预防性使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长托宁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3)术中有知晓危险时,如发生气管插管困难时,应追加镇静催眠药;

(4)单纯血液动力学数据不是麻醉深度是否满意的指标;

(5)肌松药可掩盖对麻醉深度的判定;

(6)监测呼气末麻醉药浓度,维持>0.7MAC;

(7)提倡用脑功能监测设备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如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仪,以确保麻醉中BIS 值<60。

(8)减少术中对患者的不必要刺激(声、光)。研究表明耳塞的使用有预防术中知晓的作用。


推荐意见7: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术中可能出现知晓的各种情况。


推荐意见8:目前没有100%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预防知晓的监测仪;根据文献多项研究证实,BIS监测能够明显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脑功能监测仪,目前只有监护仪(B 级)。但是仍缺少大样本前瞻性随机研究证实。A级


推荐意见9:吸入麻醉时,呼气末麻醉药浓度>0.7MAC 与BIS<60 在减少术中知晓方面没有差别。(B级)


由于对术中知晓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故认为预防知晓只需简单加深麻醉就能够解决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另一方面,病人亦无必要去承受过深的麻醉。麻醉过深会带来术中安全问题和导致其他并发症。一些文献已证实近年来研究表明深麻醉可能与远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发现术后死亡率与累计低BIS值术中(BIS<45(深麻醉),持续时间>5min)的麻醉持续时间有关发现术后一年死亡率明显增加。虽然低BIS值作为深麻醉的唯一客观指标本身存在局限性。但是高危患者对麻醉药的敏感性比健康患者更高。对高危患者因此,采用脑功能监测仪监测麻醉(镇静)深度,不仅要,可以预防术中知晓,也要同时避免过度抑制。


近年发展起来的众多监测麻醉深度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如脑电功率谱、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AEP)、Narcotrend、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参数、熵(Entropy)、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等,尽管还不是理想的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但至少可以作为麻醉镇静深度或大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不过要验证一个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预防知晓是否有效,尚需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研究来验证(由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低,可能需要上万的样本量)。


3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包括分析病人患者的知晓报告,向质控部门报告,为病人提供适当的术后随访和相应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术中知晓
全麻出现术中知晓:一种十分强烈的濒死感
精选病例 | 全麻下行输尿管镜检碎石取石术中知晓一例(附专家精彩点评)
恐怖的术中知晓
【麻醉热点】术中BIS监测
理想的麻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