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用纸质胶片不能再使用了?万万没想到,这是一场阴谋!


不久前断断续续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类似“纸质胶片不能再使用了”,什么“药监局一锤定音,纸质胶片乱象休矣”,什么“纸质胶片和蓝基胶片还能走多远”等等,还有很多朋友专门把这些文章发给我,本来不想理会的,但是看到这些人这么不要脸,那我也就不给他们脸了。其实这是一场阴谋,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生意场上的阴谋,我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money来炒作这个事情,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上了当。



先来讲一下纸质胶片和蓝基胶片的发展背景(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去)。兄弟我2012年加入杭州联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从事纸质胶片工作,这个项目是2010年从德国Aycan公司引进中国的,公司两个核心创始人都是从宁波盈升辞职创业的,什么,宁波盈升是做什么的?好吧,你可以做好“被炒鱿鱼”的姿势了。当时也是参加欧洲放射、北美放射会议了解到欧美早已摒弃了这种百无一用、劳民伤财、银重金属/塑料污染的银盐干式胶片胶片(请重点关注一下这三个用词)。当然中间也有个小插曲,想的是“一刀切”取消医用胶片的使用,可是后来发现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了医用胶片,病人手里也就没有了凭证,发生了医疗纠纷,扯不清道不明,还必须得有个东西,但绝对不能再回到银盐干式胶片胶片,怎么办呢,这时候纸质胶片就横空出世了,要归功于德国aycan公司和美国施乐公司,一个提供影像技术方案,一个提供打印机和纸质耗材,两家公司同心协力研发出来具有医学诊断水平的纸质胶片,后来获得FDA认证,迅速在欧美市场推广开来,紧接着出现了很多其他品牌。


现在我们把视线拉回国内,也就差不多是在2010年左右,包括杭州联众在内,北京洛克斯、无锡贝尔森(后来重组改名无锡百思维)、河南迪沃图(后来黄掉了)开始在国内展露头角,这里说一下北京洛克斯,当时刚把纸质胶片引进国内,把打印机包装再包装,直接当做彩色医用胶片打印卖进医院(因为我们都知道传统干式胶片无法打印彩色图像,而CT三维重建是彩色的,其实无论彩色还是黑白都没什么卵用),价格还不菲,一二十万一套,算是捞了几笔,后来大家都开始投放,他们卖不进去,也就不做了。再后来,出现的那些徒子徒孙辈的纸质胶片公司,还不如昙花,现都没现就死了。其实中间经过了将近两年时间艰难成长期,也就是到2012年,医院层面才大范围地知道,并且尝试去了解、接受纸质胶片。


但是还是有医生接受不了,因为纸质胶片是平面的,不透光,也不再需要观片灯,没有观片灯就无法实现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来辨别病灶信息,说白了,改变了医生们一二十年来的工作习惯,有问题的地方就有机会,这时候,聪明人出现了,把纸质材质换成PET材质,这样就可以满足透光的需求,典型的公司就是深圳巨鼎,也就是柯丽尔(这是一个神奇的公司,可以说我是看着它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主打的是喷墨打印,材质是蓝色PET薄膜,也就是我上面说的蓝基胶片。无论是纸质还是PET,喷墨打印的显示效果是最好的,但是也有它的劣根性,就是速度太慢、打印喷头容易堵塞、容易卡纸故障率太高(当然现在柯丽尔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了,神奇就神奇在这里)。所以就又有人去研发激光打印的PET胶片,都没有成功,也别去琢磨了,成功不了,这是由于激光打印原理,以及PET材质本身性质决定的。


讲到这里,也就到了2012年,可以说是新型医用胶片最混乱的一个时期,群雄乱战,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狗熊',你说你一个卖纸的,卖打印机的,甚至是开打印店制作广告牌匾的也过来凑热闹,不是狗熊是什么?2012年10月份河南招省标,把医用胶片列进去了,那是最高峰的时候,投标公司有56家!够疯狂吧?这些公司按照打印模式分,有激光打印、喷墨打印;按照打印材质分,有纸质(又分为彩激纸、铜版纸、相纸)、PET(又分为白基、蓝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组合。


差不多到2013年下半年,慢慢冷下来,96%的公司都死掉了,最后剩下来的组合是:激光纸质胶片和喷墨蓝基胶片,分别的代表公司就是杭州联众和深圳柯丽尔。有人说激光纸质胶片还有无锡百思维,其实是已经是死过一次了,前身无锡贝尔森放弃了这块业务,几个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不舍得,就另立门户成立了无锡百思维,业务做得也还不错。


也正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4年,到目前为止,是一个高速成长期,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传统四大干式胶片开始坐不住了,利益受损,这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整场阴谋所在。最近所谓的两个文件,以及各种添油加醋的分析,针对的就是这个事情,其中所谓的“不少厂家用成本低于医用干式胶片的塑料片的喷墨打印产品冲击医用胶片市场,而且用自助打印进行包装,吸引眼球”,就差没点名柯丽尔了,无非是柯丽尔的高举高打让他们眼红了吧。


其实中间还有三个事件:一个已经发生,一个发生了一半,一个即将发生,让四大干式胶片品牌商怕了,恐慌了,才急急地促使了文件的出台。2012年国家出台新政,医用胶片不允许向病人收取任何费用,但也必须给病人。2014年上海率先执行,取消了20元的收费,成本由医院承担,引起了轩然大波,医用胶片市场被翻了个底朝天,纸质胶片和蓝基胶片以其低价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重新洗牌的结果就是传统干式胶片基本上齐刷刷地被挤出去了,损失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这个就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发生一半的事情是重庆,新医改也响应国家号召,取消了医用胶片的收费,好戏就要上演的时候,被躺枪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新医改宣布失败,又回到老路,估计四大干式胶片吓了一身的冷汗。



大势所趋,无人能够阻挡,一个即将发生的事件就是“北京市和浙江省取消医用胶片收费”,这两个省市也是医用胶片的重灾区,收费高昂,二十六七块,使用量也是巨大的,整个市场也几乎是铜板一块,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其他人很难介入,唯一的机会就是像上海一样乱战,重新洗牌,但是干式胶片耕耘这么久,也不是吃干饭的,充分施加影响,迟迟不执行取消收费的政策。但是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做生意的别跟玩儿政治的杠,总要执行的,而这两个所谓的文件应该就是谈判妥协的条件,他们天真(也是无可奈何)地认为,只要是先把低成本的纸质胶片和蓝基胶片打趴下,增加准入条件,再取消收费,没有这两个混小子捣乱,就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甚至是维持原来的利益,因为医院总要使用胶片,你选择不了纸质胶片和蓝基胶片,只能用我的,打的一手好算盘。


花这么大力气和功夫,搞这么一个事情,到底值不值?肯定值,至少能够在短时期内减少利益损失,但是没有意义,你以为杭州联众和柯丽尔还在玩儿胶片吗?早就在秘密布局和转型了!这就是眼界和格局,等再跳出来进入大家视野的时候绝对让你目瞪口呆,会真正终结医用胶片的时代!


诚然,在一定时期内,医用胶片确确实实承担了很重要的使命,但是现在数字化设备以及PACS的大范围普及,它的作用越来越小,真正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原始的DICOM影像,而不是医用胶片,不关你是干式胶片还是纸质胶片,还是蓝基胶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半斤八两,谁都不中用了,凑合着过吧,别瞎折腾,互相搀扶着走向终点。就像我非常尊敬的明天医网潘总说的——医用胶片作为影像诊断依据这个原本常识性的概念已经成为伪命题了。


医用胶片不再成为影像学诊断的依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CT、MR、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飞速发展,病人每次影像学检查的影像数量动辄上千幅,已经不可能用医用胶片来表达。而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又倾向于为临床提供形象逼真的有色彩的可以随时切割剥离的立体影像,这些现象和临床医生的软阅片工作方式使得塑料胶片在医疗过程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存在即合理,同样,不存在也合理。一件事物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灭亡自有它的内在规律。


医用胶片产生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医生阅读诊断,再者是为了医院储存,对于病人来讲,是为了留作凭证,也方便转诊。而现在呢?随着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的普及,PACS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有的影像诊断都在专业的竖屏上完成,不再依赖胶片和观片灯;至于存储,目前是各种光盘磁盘,也不再需要胶片。这些改变不仅仅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方便性和安全性。也就是说,对于医院来讲,医用胶片基本上没有用处了,放射科医生一整天见不到一张胶片非常正常,完全可以抛弃。我们接下来聊聊病人这头的事情。


留作凭证?这也是普遍惯性心理,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我来医院看病,花了钱,拍个CT,你总得给我一张胶片吧。其实,没有一点必要。如果诊断结果没有什么病,还留一张片子干嘛?即使有病,在同一个医院人家医生压根儿不会看胶片,全息的数字化影像资料早就呈现在他们电脑屏幕上了。异院转诊?这倒是一个硬需求,但是拎着一大袋子胶片跑来跑去,胶片折了被水浸了被阳光暴晒了,这都会影响诊断效果,还有最最关键的是,一张或者几张胶片所能承载的信息太少,一些复杂的病例,就那几十幅图像远远不够。所以转诊到其他医院,大夫要求重新拍片,千万不要有阴谋论,什么医院为了赚钱非得让重新拍片,其实是病情诊断需要。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了胶片,谁来接班呢?我的答案是“电子胶片”。不要跟我抬杠,说什么光盘、U盘之类的,事实已经证明它们的不可行,因为“流通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医院的内部网络以及硬件设备绝对不允许外来接入的,管你什么盘,因为极易引起安全隐患。




其实“电子胶片”不是字面意思“电子化的胶片”,这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名字,它实际指的是“原始的、全息的、标准DICOM数字影像资料”。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拍完片子,可以到一个指定的WEB,或者是APP上获取自己的“电子胶片”,转诊到其他医院,可以直接拿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医生看自己的影像信息,或者坐在家里,直接将自己的影像信息发送给专家主任,并获取专业的咨询意见,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事情。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隐私安全、服务流程、费用支付等等问题,我们以后再做谈论。


看到这里,你觉得医用胶片会消失吗?当然会,只是消失的具体时间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转自:器械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局新规:医用打印胶片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胸片、核磁、CT片子竟有这样的内幕?!关乎到疾病诊断!丨推广
药监局一锤定音,纸胶片乱象可休矣
如何正确解读PET-CT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像信息
PET环保材料简述
【医药】PET-CT行业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