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读书的几个要点

关于读书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但是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我们,还有些需要指明的要点没有很好的总结。个人以为如下几点是在当前状态下需要重点关注的。

首先,读大书。现在的社会节奏比较快,互联网比较发达,各种信息渠道非常丰富,人对这些信息应接不暇,每天似乎都在接触各种材料和信息。但是,这些都替代不了读书,更缺少大书。所谓大书,就是长篇的,经典的,系统的书。文学就是经典名著,哲学就是大师经典著作,宗教就是宗教典籍,科学技术就是大师的专著等等。这些书好比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吃了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一些短文,包括本文,都只能做一些甚至一个观点的阐述,作为快餐是可以的。但是大书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书是培养人厚重的必需品。能读这些书本身就是能力的标志,读了能用就已经很了不起,用了有提高就更是高明之人。

其次,慢读书。记得高中为了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短短几个月内读了大量的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的教材,当时居然还能做点习题,自以为懂了。后来上了大学,跟着老师再学习一遍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很懂。究其原因,就是读的太快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消化,只是看了,知道了,并没有理解。人的消化吸收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一个节奏。尽管存在如钱钟书之类的绝顶高手,但我辈之流还只能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去读书,太快了等于没读,尤其对于好书,必读的书,更需要耐心的慢慢读下去,有的书甚至需要反反复复的读。其实,教学的老师就是节奏的节拍。

复次,持续读。对于很多大书,读起来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很难找到整块的时间专门来读。那就学会每天读一点,既照顾到了节奏,也能把大书一本一本的读下来。每天假如读20页,一年下来7000多页,200页一本,也有三十多本书,20年积累下来,也有600本以上的阅读量。有了600本大书的支持,人应该就会厚重不少。更何况,书读到后面,彼此联系,读起来更快更顺。用看似不起眼的小块时间,看大块头书,是个很好的办法。

再次,强制读。一般人都是靠着本能的兴趣去挑选要读的书。这个看似有道理,但是其实很有害。读书好比吃饭,人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口感好,而是为了健康。如果只是为了口感,那就按照自己的兴趣吃,但是为了健康,就不得不吃很多口感一般的。记得有一次看关于大熊猫野化的纪录片,里面描述到圈养的大熊猫到了野外很快就生病了,就是因为圈养的时候,只提供鲜嫩的竹子,身体的营养不全面,抵抗力差。后来,大熊猫也知道老竹子很重要,能够补充它身体必须的纤维素。老竹子吃起来口感可能不大好,也有点考验牙齿,可是不得不吃。我们读书也一样,不管我们喜欢什么,我们要有意识的强迫(偶尔就可以,并不需要每天都吃老竹子)自己读自己需要的书。还有的同学说,科研工作很紧张,没时间读。这是个误区,起码认为读书有碍科研是个大大的误解。其实,多读其他书会对我们的理解力有很大的 帮助,反过来,对科研的理解就会更快,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更多,对于提高科研的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多多读。很多同学问我应该读哪些书。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不认为有不该读的书,其次,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需要的书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怎么处理书的选择问题呢?只有一个办法,增大读书量。书读多了,就知道哪个好,哪个对自己不好。慢慢就能够培养出自己真正有利的阅读品味。

总之,读书的技巧五花八门,每个人的心得都有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需要读,更需要读大书,持续读,强制自己读,长此以往,我们将能够更加顺利的处理我们遇到的困难,解脱成长中的心魔,让人生变得更灿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6854
浅谈换位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被告知要换位思考,那么什么是换位思考呢?怎么才能换位思考呢?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就要有如下问题需要分析。

第一,要知道别人的位置。这里的位置其实就是别人的角度或者喜好。记得有一个故事,里面说有两个老人,相伴一生,看起来很幸福。由于条件关系,生活一直很拮据。两个人都喜欢吃鱼,结果老头总把鱼头给老太太吃,老太太总把鱼尾巴给老头吃。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老头自己喜欢吃鱼头,他就以为老太太也喜欢,自然要把自己最好的给她,老太太其实并不喜欢,甚至不会吃。而老太太自己喜欢鱼尾巴,就以为老头也喜欢,自然就把鱼尾巴给了老头。老头其实喜欢的是鱼头。这样的误解持续了一生。到即将老去的时候,两个人才知道彼此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对方头上,虽然都是出于好意,但是并没有真正知道对方的喜好,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明明我是希望另一个人好,做点好事,但是由于对另一个人并不是深入的理解,因此好心办了坏事。

第二、知道别人的位置非常困难。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人想法是完全一样,也不存在喜好完全一样的。用自己的眼光和知识去理解别人总有误差,这些误差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尤其大。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修养做基础,那是做不到知道别人的位置的。其实,这涉及到如何去理解人性的高度。人性又是人的最复杂的一部分。

第三、位置是时变的。每个人只要是上进的,都在不断地变化,人的角度也在变化。历史经验只在一个小范围有效。因此,要科学的认识别人,就要动态的掌握人的发展状态。但是前提是,自我也需要有科学的观察眼光,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有一句话说:教条主义比无为更有害。

能做到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想换位就能换位,换位需要人的修养和素质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做到。否则,就是在奢谈换位。为了更好的换位思考,我们只能不断地学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1590
过度的信息量是原始创新的敌人

我们学习做科研的时候,被告知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先要把本领域的几乎所有的论文都要看一遍,然后再从中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于是论文就做出来了。但是,在很多学科,在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在网络信息传递如此快速的今天,这样的做法似乎正在扼杀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过度的信息量阻碍了真正的原始创新。

首先,过度的信息量会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在论文多数都充满了技巧性,有些技巧还是很吸引人的,很多人因此陷入了技巧的泥潭,迷恋于技巧的展示和玩耍。但是,技巧毕竟只是技巧,原始创新的根源还在于思想。没有思想的技巧不过是人类的智力游戏。事实上,在现有的理论体系下,我们可以提出几乎无限多的技巧,可是,技巧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很多本质的问题并不能因此得到解决。

其次,过度的信息量让我们容易被误导。现代人的写作技巧大于真实的贡献。很多论文的想法很简单,但是可以写的非常漂亮。对于刚入门的学者来说很迷人,因此就认为这些论文描述的就是真正的方向。历史证明,哗众取宠的文章终究不会得到纪念。学术包装的起源来自于西方现代学术体系。一个简单的思想,经过一个群体的包装就可能成为所谓世界学术的主流,误导了一大批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学术参与者。

复次,过度的信息量阻碍了自我智慧的发挥。在大量的信息量面前,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并掌握,学而不思则罔,我们自己的智慧并没有因为我们知识的增加而增加。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小。其意思就是说,知识越多,智慧可能越少。我们越来越多的成为知识的承载者,而不是创造者。

再次,科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现在看似繁荣的科学技术实际上能够解决的自然问题其实少的可怜,未解决的问题比已经解决的问题多了不知道多少。那就说明,在林林总总的信息中,真正好的东西是很少的。而且,问题依然摆在那里没有得到本质的解决。

最后,历史也同样证明过,真正的原始创新靠的是思想,而且是从原始问题出发思考得到的思想,是依靠哲学得到的思想。这里我就不再举例说明。

总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面对海量的信息量,如何在这个习惯于包装的学术环境中学会沉静,在五颜六色的学术技巧中看到本质,如何让我们的智慧而非知识增加,也许就是今后做科研的人们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沟通高手,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懂得换位思考
封面 拆书悦读|所谓情商高真的只是会说话吗?
做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为人处世的技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