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析| 罕见!沈周文徵明合作《溪山长卷》你见过吗?

【赏析】


沈周、文徵明两先生《溪山长卷》考(完整版)


沈周、文徵明两先生《溪山长卷》考(完整版)


Jmaes Cahill(高居翰)在《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之“第六章文徵明及其追随者:十六世纪的吴派”一文(见北京三联书店版P.235)中言:


从1480年代晚期开始,文徵明也开始追随沈周学画。1489年,沈周动手绘画一幅山水手卷,此卷后来由文徵明续笔完成。文徵明在此作完成后一段时间,才在卷上题识,其中,他引用了这位前辈画家对他的教诲:“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运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运别有三昧,非可言传!”


惜maes Cahill先生仅是点到为止,并未于是书中道明该山水手卷之下落,故一般情况下,此事实难再穷其根源。然何其之幸,吾偶于一年轻书画爱好者处得见是画之影像,其误将该画当作文徵明所作,然《溪山长卷》实为沈文二人合作之画,主笔则为沈周。见到画中文徵明之题识,方明白maes Cahill先生实是亲眼见到过此画的,这幅画目前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文徵明题识中最可值关切句若:石田沈公画卷十有一幅,长六十尺,意匠已具成,而点染未就。又若:嘉靖丙午四月望后学文徵明识,时年七十有七。


明代的尺度迄今所见数量极稀,其中以嘉靖牙尺为最精,尺长32cm,其它各尺,尺度长短不一,文献记载多以明钞与尺相校正,各家说法皆相近似,其中以朱载堉《律吕精义》为最确当,今摘录如下:a钞尺(即裁衣尺),与当钞纸外边齐。b曲尺(即营造尺),与宝钞墨边外齐。c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九寸六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完整之明宝钞三十九张,误差甚微,墨边平均长31.904厘米,纸边平均长34.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长32.6544厘米。故可知明朝三种尺各长(小数点后两位数皆四舍五入):


营造尺:32厘米;量地尺:32.7厘米;裁衣尺:34厘米

我们从时间上来判断,文徵明见到此画的时间实际为1546年(即嘉靖二十五年,此见前已引述之题识:嘉靖丙午即1546年,是年文徵明虚岁正好为77岁),从此一角度来看,以嘉靖牙尺来换算文徵明是岁所见之描述,则较为恰当,故按文徵明之描述,《溪山长卷》之长度为:1920cm,又美国大都会描述是画目前之实际尺寸为:36.8*1729.3cm,两者之长度如何前者多出近200cm?且后者曾为翁同龢加入题跋后重新装裱,其目前之长度按理当超过于前者,或嘉靖之牙尺仍不能作为标准进行换算,或当时文徵明于题识中之六十尺,仅为一概数,而断不能当确数观之。从其之所述,唯一能得证者:即是画之长度,大抵未变矣。


沈周创作《溪山长卷》始于1489年,此实已近沈周生命之晚年(1427~1509),如此长卷,当非短期内可就。文徵明师从于沈周,于此也较清楚,故其之言,亦最可信之,若前所引之——“意匠已具成,而点染未就”,亦说明沈周于1509年谢逝之际,是画尚未有完全完成。从1489年沈周创作始,至1546年文徵明点染是画终,其时间之跨度长达57年矣。

我们再来看看《溪山长卷》曾经的收藏者(除沈文两公之章弗谈,吾目前未能完全考出此长卷之全部收藏者)


薛虞卿〔明〕未详其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江苏长洲(今苏州)。文徵明甥。得外家指授,书、画、诗、文俱精妙。——见《槐云道人传》。


从文徵明的题识来看,此人当为《溪山长卷》的第一任收藏者,怕亦只能是此一层关系,文徵明才会作 “貂尾继”之事。文徵明于题识之文末有“文徵明印”、“停云馆”两章。

“梅溪”章,陈允升是也,本名陈勋。字允升,号梅溪,浙江海宁人,临安(今杭州)籍。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进士,官御史。工山水,随意结构,迥异凡笔。——见《清画家诗史》

又“三韩蔡琦书画之章”即蔡巍公,名琦,此人目力甚精,所藏多精品。亦为清康熙年间人。“魏公真赏”是印,即蔡琦也。


是画尚有虞山孙藩夔王氏之印、慈封丙舍、汉阳吴氏、会稽内史孙(此印无解)等先后收藏,因囿于鄙人粗浅之学力,若干印章未能完全解读,惟待俟后考证。

从《溪山长卷》的印章来看,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当为翁同龢之后人翁万戈无疑(题识中有“翁万戈藏”印一枚,翁同龢之诸印则最为常见,若叔平、松禅居士、翁瓶生、翁同龢七十岁已后书、同龢印……


《溪山长卷》与翁同龢之缘,幸能于其诗及日记中觅得一线蛛丝,从中亦可看出,是画与翁氏之缘,断非偶然也。首先我们来看下《翁同龢诗集》中所觅得关乎沈周之内容:若《见沈石田八椿图戏摹一帧题诗次原韵》(瓶廬诗稿卷四)、《题吴清卿临石田张公洞图和石田韵》(瓶廬诗稿卷五)、《仿石田送行图画一扇付筱珊姪》(瓶廬诗稿卷六)、《题沈石田竹堂僧寮图卷》《沈公周藏唐大中年高府君墓砖》《临石田竹堂僧僚图》《题沈石田送行图》《题旧藏沈石田苏台纪胜画册》《题沈石田赠尚古先生诗画卷》《题旧临石田竹堂僧寮图次前韵》(瓶廬诗稿卷八),如此诸多关乎沈周画作之题画诗,可见翁氏对沈石田作品之喜好,断非一般藏家之心态。其将石田作品藏而临之、临而题之,反复观画,细作推敲,故对于沈周之画意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的。其诗《见沈石田八椿图戏摹一帧题诗次前韵》云:卌年住京师,归老无一荘。喜此窝牛廬,安我折脚牀,平生嗜沈画,拟筑耕石堂。(瞿忠宣有耕石堂)不愁四壁空,但愁鹅绢长。萧條八椿图,禅房艳秋霜。上题一篇诗,出入苏与黄。月涧薾何人,(沈为月涧和尚作。)茗碗得共嘗。惜落俗子手,摹本多寻常。我画作矮幅,兰亭缩灯光。幽处自展看,不付人评量。其中“平生奢沈画”一句直接道出翁氏对于石田之画作几近痴迷之程度,而“惜落俗子手”句,亦当值得关切,其作为一个藏品规模可观的学者,每每于市中见得上乘之佳作,若陈章侯、若王石谷、亦若沈周,岂有不动心之理,“惜落俗子手”的心态,恰恰构成了其不惜重金收藏大家作品的动机,更何况乎其平生所奢之沈周作品?(疏虏人案:翁氏对于沈周画作之爱好于此诗中可谓表露无疑,他诗虽多有精彩呌绝之处,然赘引无意,若有兴趣之读者,按笔者所摘录翁氏诗集之题名,可一一检读之)


又《翁同龢日记》中笔者于年前按《溪山长卷》中翁同龢之题记:


丁丑十月,见此卷于海上,罄囊中百金不能得,明年始购来,乃吾虞一段故事,非特赏鉴家物也,他日重装,尝详跋之。

戊寅除夕翁同龢题记


作详细之检索,觅得翁氏与《溪山长卷》之缘起,惜是时诸事缠身,凡俗之夫,终不得脱世俗之事,故几经周折,未能将其摘出。现客居京城,翁氏日记重返于案前,幸也,于其中重作批检,惜未能于光绪四年戊寅年除夕(1878年)翁氏之日记中查得其于《溪山长卷》作题记之内容;再至丁丑十月朔见得记录是画之内容,并录之于下:


初八日(11月12日)(轮船伺候人李姓四两。)晴,食于市肆,再过书画船常卖家,见吴渔山小幅极佳,遇叔彝。归船饭,而金利源帐房函知海宴已到,意欲余改此船也,遂诣帐房于粹甫商酌,竟改定之。晤李沧桥,以行李过轮船,即来时所经之大穿间也。(亦作大餐间。)安顿毕无一事,再入市观石田长卷,大略沈多文少,文跋称格局已具,特加点缀耳,真是剧迹,与石谷卷予价二百五十元不售。买得渔山幅,极费力矣。廿二元。


是年翁氏恰在其故乡常熟,“海上”正是姑苏之地之泛称。从翁氏日记之内容观,与现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之《溪山长卷》正相吻合,此亦正是翁氏与是画最初之缘起矣。惜戊寅年购画之前后经过,吾将是年之日记逐一检索,终未能得见,此为一憾。然从翁氏日记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止,四十六年间,见得大量翁氏缘遇沈周画作及收藏之纪录,以及题跋。拙作不再于此一一钞录,然此亦恰好与上所引翁氏之诗句“平生奢沈画”两相映证矣。《溪山长卷》几百年来流转于江浙两地,后归痴迷于石田画作之翁同龢。然画与人之缘终不能长久,翁氏后人漂零至洋之彼岸,终为翁万戈先生转于大都会博物馆,此种幸与不幸,实不重要。惟《溪山长卷》得以保存至今而不损,乃沈文两先生之幸、乃一切曾与是画缘起而又缘终者之幸,更是是画本身之大幸也。


疏虏人起于辛卯冬完于壬辰春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必看四张图片
吴大澂《临段敦(簋)》,难得一见!
清【恽寿平】花鸟山水画集(100幅高清图集)
(清)成亲王《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銘》精拓本
[微视野20161106] 真正的强大,不是去征服什么
英国画家HelenAllingham水彩作品《乡村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