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

赵无极为宋朝皇族后裔,14岁时师从潘天寿,潘天寿先生总要他临摹“清代四王”那些古画,他不喜欢临摹,因为他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剩抄袭和临摹。所以赵无极想方设法逃课,甚至有时从教室的窗子跳出去,还在潘天寿的考试上调皮地囫囵画个大墨团草草了事,气得老师要开除他,多亏了校长林风眠先生把他留下来。


1958年作 抽象RMB 89,680,000 苏富比(北京)2013-12-01


截至2014年5月10日,赵无极50、60年代作品的单幅平均价格达861万元,由此看出,赵无极的收藏门槛较高。但是随着中国藏家收藏视角和收藏品味的提升,能收藏赵无极这位国际大师的作品是身份品味的一种象征,对于中国买家来说,扩充自己的国际收藏体系,赵无极便是一张不可或缺的王牌,他的作品市场铺垫时期较长,基本不存在泡沫投机的可能性,同时西方仍有大量私人收藏未见于市场,所以未来的价格走势会持续上涨。


赵无极两大创作高峰期的作品之所以珍贵,一是因为50、60年代在赵无极的创作生涯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如创作于50年代的赵无极作品糅合了中国山水画、甲骨文、书法、铭文、雕刻等抽象线条及表现元素的“甲骨文”系列(1954-1958年),这一时期很多极富代表意义的作品被知名美术馆和机构永久收藏,见于拍卖市场的作品回流率较低,同时许多史评家针对他该时期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肯定,这一时期的作品艺术家价值较高,参展记录丰富。

1955年作 夜之森林RMB 35,990,000 苏富比(北京) 2014-06-01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书造就了他和西方画家不同的视点,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的绘画空间,他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74-8-28


赵无极早期的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为学习范本,进入了他的“ 具象”时期。他从塞尚、毕加索过渡到克利,此时我们已经无法直接从视觉形象来定义作品的内涵,当然内容还是很具象的,中西方的画法都掺杂其中。


1948



1949



1955 两镇之间



1957 红,蓝,黑


赵无极一边画一边摸索自己的风格,他从那些大师尤其是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由具象、半具象,到符号化与完全抽象的创作历程转变,同时将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探索绘画的新方式,将画以色彩和空间来分配,从此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抽象世界。并且在1958年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这个时间段赵无极在国外已经小有名气了,他的好朋友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时候曾请他作画,贝聿铭称之为点睛之笔,但在开幕典礼上还有人说赵无极的画自己也会画,其实,别说那个年代的中国,就算现在也有很多人不懂他的画。


赵无极在香山饭店被人各种看不起,遭到冷遇,让艺术圈的同志们不乐意了,你们压根不懂他的作品价值,他的画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而且他还加入了外国籍,这事儿已经算外事了。为了向他道歉,赵无极收到了邀请,请他在中国美术馆和浙江美术学院办个人画展。1983年9月,赵无极旅法三十五年来第一次在自己祖国举办的画展。国人的不理解是肯定的,但随着时代发展吧,看得久了,似乎也就有那么一丢丢能看明白了。


当摆脱一切法则之后,画画就是一件挥洒自由的活动,赵无极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感受,展现出一派浩瀚宇宙混沌初开美。


这位无论在艺术精神价值,还是艺术市场表现上,都成为海外华人艺术世界骄傲的老人,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其子赵嘉陵向外界证实了这个消息。从今年3月底以来,赵无极已两度入院。


在绘画创作上,赵无极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赵无极与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牛津大学迈克尔·苏立文教授在他即将出版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中评价赵无极“在自己的创造性想象中,把东西方调和在了一起”。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赵无极虽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创作,但是与现当代艺术高产的画家不同,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创作顶峰期,一年的创作也不过10幅而已。


与法国的恩恩怨怨


1921年2月13日,赵无极生于北平,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院),师从林风眠。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朱德群。赵无极在杭州艺专的成绩尚属不错,虽然素描成绩未必拔尖。


1948年,27岁的赵无极从上海乘上“安德烈·勒庞”号邮轮,愚人节抵达马赛,并经此转至巴黎。银行家的父亲给了他3万美元作为留学经费,正因为这笔“巨额”留学经费,使他得以在法国与疲于生计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区分开来,进入巴黎大茅屋学院进修,也使得他在法国最初几年内默默无闻的生活得以支撑。赵无极在巴黎的蒙帕拉斯租了间房,并与后来声震全球的雕塑艺术家贾科梅蒂比邻17年。


赵无极早期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并深受毕加索、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1949年5月,赵无极于巴黎的克兹艺廊举办了首次个展。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在简介序言上写道:“赵无极借由画面将中国传统的精髓、现代艺术和法国文化做了有趣的结合。”但这个画展如石沉大海,并没有在战后的巴黎得到什么瞩目。在其后徘徊的七八年中,赵结识法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兼画家亨利·米修,私交甚笃。亨利·米修为赵氏的版画配上诗歌,结集成书。


自1954年起,赵无极的绘画转入没有政治意味与意识形态的抽象风格。虽然赵无极从来不承认自己的作品受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响,但其中类似于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随后,符号逐渐解散、消失,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颜色所代替。他向林风眠学习了绘画技巧和敢于创新、追求艺术境界的精神,怀揣着自由书法胸臆的梦想来到法兰西后又迅速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他的艺术充满咄咄逼人的锋芒,又不失充沛深厚的感性力量。法国人首先在感觉上接受了他的艺术,而整个西方画坛则从艺术史的逻辑中承认了他的艺术。他也于1964年成为法国公民。


虽然,赵无极曾经捐赠过自己的许多作品给法国政府,并一直希望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展览在法国博物馆举行,但是至今,法国艺术史中对于这位来自东方的“他者”只是一个点到为止的介绍,没有真正写入,也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而赵无极的法国好友、同为抽象画家的同龄人Pierre Soulages却被热爱艺术的法国人视作“英雄”,90岁高龄时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个人展览。这让赵无极感慨万千。


曾经与赵无极有过接触的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认为,“近年来,赵无极作品的价格不断攀升,靠的是华人经济地位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对他的认同、相同的欣赏习惯和对于问题的深刻认识。赵无极作品在市场上占据最前端的地位,从文化认同和市场推动上是华人做的工作。”赵无极在上海做的唯一一次比较完整的回顾展即在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初举行,“赵无极先生是一位职业画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私人收藏,集中起来比较困难。”李磊说。


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


上海画家方世聪于1987年赴法国国立装饰美术学院访问,在法国的17年里,经常遇到赵无极的地方是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一些艺术展览场所。通常,彼此寒暄几句,擦身而过,巴黎的艺术圈并不大,也不复杂,撞来撞去就是同样的一群人。


在记忆里,与赵无极的两次长谈让年轻的方世聪至今心存感激,第一次拜访赵无极先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


“矮矮小小,十分亲切,热情。”方世聪拿出自己的作品请赵无极先生指点,赵先生看了一会儿评论说: “肖像很好,法国人画不出,《宇宙人生》系列作品更好。”赵先生沉吟了一会儿又说:“画得更简单一些。”后面的一句话让如今年逾七旬的方世聪铭记在胸,感触良多:“视觉的东西太复杂,实际简约做减法更难,比加法更难。”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也是一位抽象画家,因工作关系,曾与赵无极数次接触。2002年,由当时驻法文化参赞为上海美术馆办回顾展事宜拜访赵无极先生在巴黎的家,虽然此行目的没有达成,但是,会面的情景却让李磊难忘。赵无极先生的家在巴黎市中心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是一栋单独的小楼,一进门,楼下是餐厅和厨房,往里,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再往里,是会客厅,沙发上,摆着紫色色调的几幅作品,零星散落着一些照片。画室在二楼,画室里的作品,看起来用色更浓重一些,还有一些画在宣纸上的作品,有着涂鸦般的用笔,一些水彩作品,在李磊看来,与展览上看到的不一样,“更加松弛,挥洒”。


在李磊的回忆中,与赵无极先生聊了聊上海美术馆的情况以及彼此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老人家说话十分风趣,说着一口典雅糯软的老上海话:‘画好一张画老难得,我画得不大灵额,我不是大师,还要学习’。”


2009年,李磊再见赵无极先生,“他思路依然清晰,对于晚辈画家李磊,提出很多具体而微的建议,没有中国文化这样的宏大话题,言语之间都是鼓励之辞。”


坎坷的婚姻


赵无极有过三段婚姻。


14岁时,赵无极与杭州艺专的同学谢景兰“早恋”,因赵无极祖父过世,按习俗一年内不得结婚,两人赴香港完婚,婚后育有一子赵嘉陵,并同赴法国留学。1957年,谢景兰和他离婚,嫁给一法国雕塑家。遭遇婚姻变故的赵无极常常酗酒,被称为“赵威士忌”。


此后,赵无极在香港和电影演员陈美琴结婚,41岁的陈美琴1972年因病去世,赵无极创作《纪念美琴》画作表达悲痛和悼念之情。


1977年,赵无极与比他小26岁的法国姑娘弗朗索瓦·马尔凯(Francois Marche)成婚。弗朗索瓦包办了赵无极晚年的一切,每当别人问起关于赵无极一些展览等事务时,赵无极就说:“问弗朗索瓦,我不懂。”


此后,赵无极的儿子与弗朗索瓦因家产发生纠纷,并诉至巴黎法庭,法庭最终裁定赵无极作品由赵嘉陵及司法监护人监控清点,弗朗索瓦无权处置。


陈美琴的好友、香港老牌影星顾媚曾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透露,“无极曾对我说,这段婚姻并不快乐。听友人说,弗朗索瓦并不喜欢中国朋友,她说她唯一的中国朋友就是她丈夫。这最后一段婚姻好像把他孤立起来了……”




摘自《798手绘网》


文艺犬有什么?

没有心灵鸡汤,没有励志故事,没有娱乐八卦,没有养生秘笈。。。除此之外都有,有视野,方见人生风景。

长按此图,选择识别二维码关注


文艺犬所摘文章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无极作品
赵无极油画怎么样 赵无极油画作品欣赏
华裔法国画家 赵无极作品选粹(现代抒情抽象派)
|赵无极作品|
现代抒情抽象派画家赵无极油画作品欣赏
当代赵无极抽象油画作品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