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宴:世界史今年最好的十本书,没看过的话就白过了

文/桓大司马

大司马为了钻研石器时代,今年又针对性的阅读了大量史前史方面的著作,只不过去年的阅读以考古学和人类学为主,今年的阅读以神话学和宗教学为主,力求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把握史前时代的脉络,写成著作回馈大家。

为了理清石器时代对日后文明走向的塑形,大司马又对自己不够熟悉的波斯史、印度史、阿拉伯史、草原帝国史,亦即被称为“中央世界”“中央亚洲”“内陆亚洲”的部分的历史,进行了通览,扩展了对历史的认知。对此,大司马作了大量的高质量笔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付费加入知识星球查阅:

文史宴知识星球,海量读书笔记分享,且可以随意提问,欢迎加入!

今年1月1日到现在,大司马共读完101套,总计104本著作,可惜没什么产出,从12月起,一定加强产出,把阅读成果分享给大家。大司马自问虽非绝顶聪明,但也并不愚笨,智商超过大司马两倍的人估计没有,所以大司马预测,一个人即便有大量闲暇读书的话,一年细读的书也难以超过两百本,自称年阅读量超过两百本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吹牛。

从这些书中,大司马挑出干货与可读性俱佳的十本进行推荐,范围会偏重于史前史方面。

1、罗宾·邓巴《人类的演化》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学会用火、出现细石器、拥有宗教等节点前后,古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如果说文明时代我们有确切的文献可以凭依,新石器时代我们有充足的考古资料可以还原的话,遗物极少且极简单的旧石器时代,包括智人以及智人之前的尼人、直立人、匠人、能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看似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

然而演化生物学家罗宾·邓巴找出了一个天才的角度,大致推测出了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邓巴通过观测黑猩猩,发现作为动物行动周期的“一天”,时间是有限的。在总计24小时内,黑猩猩和人类都要分配社交、行走觅食、饮食、睡眠等几大块内容,而且每天基本恒定,只有在技术革新的前提下,24小时的分配才会产生变化。在这个理论基础上,邓巴通过考察旧石器时代人类技术进步的节点,来推测人类社会的变化方式,实在是天才。

罗宾·邓巴也是著名的“邓巴数字”的提出者,即人类的稳定的社交圈的上限是148人,四舍五入是150人左右,而这相对于智人之前的早期人类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的数目了。如果想要了解旧石器时代包含智人之前的人怎样生活,这本书是不可错过的。

2、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

这是一本以海洋为中心的世界史,作者林肯·佩恩是美国著名的海洋史学者。该书讲的是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内容的历史,涉及到世界各地的水文条件、地理环境、物产资源、船舶技术、海洋观念、海外贸易、海洋政策、文明性格等多方面的要素,内容十分丰富。

在海洋之外,因为要讲解船舶,也会谈到河流航运和贸易,所以像中国、埃及这样长时期内不热衷于海贸的文明,甚至里海之滨的内陆亚洲深处、北美和南美的印第安部落,也会有因为发达的内河航运而有适当的篇幅。这本书虽然没被拆成上下册,但单本内总计40多万字,可谓鸿篇巨制,把海洋与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说透说尽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一些疑窦能够完全解开。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何航海事业难以发展?伊斯兰世界曾经把印度洋变成海贸繁荣的伊斯兰之海,为何会输给欧洲?蛮荒的北海为什么最终能够胜过文明极度发达的地中海?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在全球史中的位置也能够获得清醒的认知。

3、宫本一夫《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

这是讲谈社中国史系列的第一本,也是最值得推荐的一本。此书主要谈中国的史前时代,但不限于中国本土,还会兼及与中国有关联的日本、朝鲜、西伯利亚、东南亚和内陆亚洲,将中国史前史视为与世界史前史联动的一个部分,这是相比于国内考古学著作较有特点之处。

在谈中国史前史时,宫本先生结合目前中国疆域周边各国的史前状况,建立了宏大的分区体系,对各区域内部的走向、区域之间的联动及其影响都介绍得十分到位。尤其精彩的是对一些考古遗址不经意呈现的特点进行深挖,甚至能够挖掘出有助于认知其他文明的一般性原理,令人大开眼界。

讲谈社中国史共计十二部,国内出了十部,大司马看了其中的八部,在此略作简评,以免大家坠坑:

第二卷、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作者从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差别来看商周(含春秋战国)的历史,选取的视角本来是很不错的,但过于追求领异标新,不能成立的暴论一大堆,常识性错误也一大堆,极不推荐。

第三卷、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作者在这本书中比较重视秦汉时代周边各族和各国的历史,与此同时,对秦汉历史的介绍也涉及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点,总体上不错,推荐。

第四卷、金文京《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作者是韩裔,出身文学系,但历史水平也不错。这本书介绍了很多三国文化对后世东亚的影响,讲述三国历史的部分则因为大众的熟悉,主要以提出容易被忽视的点为主,读完能有些收获,可以一读。

第五卷、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作者的魏晋南北朝史水平不是一般高,魏晋部分水平不算很出众,内容中规中矩无太多亮点,南北朝部分水平很高,精辟之论迭出,总的来说还可一读。

第六卷、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作者的规模很宏大,对于会昌法难前后包含吐蕃、回鹘、新罗、日本等地出现的东亚秩序的动荡有深刻的理解,在讲解中也能提示不少平时不被重视的亮点,不过对贞观之治评价较低的同时对杨坚评价却很高,比较令人费解。总的来说可以一读。

第七卷、小岛毅《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该书试图用两宋的学术史来贯通政治史,实际效果是学术史出众,富于启发性,政治史则塌方,对王安石乃至蔡京都无限洗地,谬论太多。如果要看,可以主要关注学术史部分。

第八卷、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杉山此书一如既往的神棍,对汉族和汉文史料的偏见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随之产生的脑补也令人无语,书的结构也失衡,西夏和金几乎没讲,可能杉山对此研究不够。唯一的亮点就是辽史和元史有些细节和趋势谈得比较独到,总体上不推荐。

4、叶舒宪、唐启翠主编《儒家神话》

儒家是思想学派还是宗教?这是一个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争议很大的问题。文史宴曾经有读者睿智的留言说:有些人为了推崇儒家而说它是宗教,有些人为了贬低儒家而说它是宗教;有些人为了推崇儒家而说它不是宗教,有些人为了贬低儒家而说它不是宗教。——其实讲的是观念对学问的影响,实在是意味深长。

然而,只要文言文阅读水平过关、阅读的古文献足够广泛、对宗教学和史前宗教有基本的了解,自然能够得出儒教是宗教无疑的结论。《儒家神话》一书注重史前萨满教与儒教的联系,揭开儒教理性话语的外衣,从宗教的角度追溯儒教概念的源头,阐述德、仁、礼、气、心、圣、中庸等概念的灵性来源和宗教内涵。

该书是十几篇论文的集合,但是围绕的主题是明确的,那就是儒教的宗教本质。如果不了解史前宗教,确实容易觉得儒家不过是没头没尾、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但是,这是学术不够发达导致的偏见,在学术明显进步的今天,我们应该去纠正一些偏见,也应该知道士大夫是有信仰的,而且信仰还有死后世界的保障,非常牢靠。

5、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

王明珂先生致力于从人类学角度解析历史,尤其是中国周边民族的历史,称之为历史人类学,著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等好书,《游牧者的抉择》也是其中很突出的一本。

研究一个问题就要研究透,本书讲透了游牧民族历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深入了解游牧民的生活作者还在内蒙长期居住、考察。书中对于中国周边各种环境适合蓄养的动物、牧养不同牲畜的利弊、游牧民好客等习俗的成因,都有精辟的分析,这些对今日游牧民生活的分析,自然有助于更深入地解读游牧民的历史。

对于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作者提出了三种游牧模式,一种是蒙古高原的草原游牧,一种是大兴安岭附近的森林、草原游牧,一种是青海河湟地区的高山游牧,这三种游牧形式决定了不同的民族能否建立帝国,帝国能否长久,以及当地民族的不同性格。最后,作者用此理论分析匈奴、鲜卑、羌等民族的历史,得出了非常具有启迪性的结论。

如果想了解游牧民族的秘密,此书不可错过。

6、李筠《西方史纲》

这是一本提纲挈领的好书。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寻找历史的脉络是非常艰辛的事,心里有了大致的历史脉络以后,才能将具体的历史事件安放到妥当的位置,得出高屋建瓴、独具慧眼的结论,所以这类提纲挈领的书就非常有必要了,但这类书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作者抽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这方面作者既有过硬的学术背景,又有政治学大拿丛日云的推荐,可以放心。

该书的写法是遗形取神,少讲具体事件,直接讲原理和历史进程,即便讲一些历史事件也是为了说明原理,所以这是一本个性很浓厚的书。西方历史该讲的点书上基本上都讲到了,对于圣奥古斯丁、圣阿奎那等较艰深的神学理论也进行了通俗性的普及,考虑得很周到。

看完此书以后,对欧洲史可以获得一些更深刻的认知,也可以纠正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基督教对保存希腊罗马文明的作用,基督教在东欧和西欧的角色差异,基督教与亚里士多德怎样调和共存,英法德近代化路径不同的原因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而精准的分析。

如果要泛泛的了解欧洲史的运行规律,这本书很不错。而且很通俗易读,一天之内就可读完。

7、K.M.潘尼迦《印度简史》

今年为了研究印度史前史,大司马对印度历史进行了一番考量,也发现了不少好书,比如《印度诸神的世界》《印度神灵探秘》《印度均衡》等都值得推荐,但仔细斟酌之下决定还是推荐这一本《印度简史》。

该书的作者潘尼迦是印度著名记者、历史学家和外交官,是独立后的印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大使,所以用政治眼光来审视印度历史,见解就显得十分老到。大司马在一位朋友的办公桌上看到这本书,翻了几页后当即下单购买,这本书的吸引力着实很强。

该书与上面的《西方史纲》一样,同是提纲挈领式的著作,在篇幅简短的同时,各时代的来龙去脉也交代得十分清楚。作者立场客观,对雅利安入侵、南印度、伊斯兰征服北印度时期、英国统治印度时期都有不偏不倚、不吹不黑的介绍,对北印度的文明主线则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总的来说,书的文笔优美通俗,写法简明扼要,大致理出了印度历史的脉络,很值得一读。

8、赵冬梅《大宋之变》

赵冬梅老师的《大宋之变》,以司马光为线索,贯穿宋英宗时的濮议与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深度解析宋朝的转折。对于这本书,大司马要从两个角度来推荐。

首先从观点上,一改宋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吹捧之风,详细讲述了王安石沦为宋神宗集权打手的全过程,以及新法的种种苛暴无良之处,对司马光等保守派反对变法的理由也讲解得十分充分,可谓改变俗见的一股新风。

其次从写法上,同时保障了学术范与通俗化,堪称通俗历史著作的典范。一方面该书行文通俗,即便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史料,仍然通畅易读,全无正式学术著作的艰涩感;另一方面又以高屋建瓴的角度进行高规格的观点输出,行文通俗的同时也不好为了迎合读者而忸怩作态,全未沾染通俗历史写作的油滑之风,令人读之起敬,作者对司马光的尊敬也令读者潜移默化了。

总而言之,这是本无论从观点上,还是写法上,都值得细品的好书,大司马强烈推荐。

9、塔米·安萨里《中断的天命——伊斯兰观点的世界史》

该书的作者是阿富汗人,但不是穆斯林,从小过着非常世俗化的生活,并移民到美国当历史教师,看来是伊斯兰世界现代化的典范。但当他得知一起长大的弟弟信奉了较为原教旨的瓦哈比派的教义时,心中惊诧莫名,在深度交流之后,重新审视了伊斯兰的历史,并且基于在伊斯兰世界长大的天然优势,写出了这本伊斯兰观点的世界史。

这本书对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具有理解之同情,但作者并未信教,在后记中探讨了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共存的诸般矛盾,并希望伊斯兰精英学者予以重视和解决。

该书从伊斯兰教创立写到20世纪末,主要写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同时会讲解与伊斯兰世界相关的欧洲、中国的历史。该书主要的亮点是澄清一些误解,如伊斯兰教原初注重平等性的教义在扩展成帝国过程中的嬗变,十字军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远没有想象中的大,伊斯兰世界读科学怎样从热忱到排斥等。再就是用独到的眼光审视伊斯兰世界当日鼎盛和今日衰落的原因——即宗教教义对现实的关注,导致宗教覆盖个人生活乃至群体生活的全部,这背后的利弊分析。

10、福井宪彦《欧洲霸权的光和影》

这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世界史的一部。台版叫《欧洲霸权的光和影》,大陆版叫《近代欧洲的霸权》,大司马认为是讲谈社世界史里最精彩的一部。

该书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欧洲怎样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经过政教分离、开明专制、大革命、工业革命、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等步骤,走向统治世界,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遭受重挫的过程。

全书提纲挈领,语言凝练,对各个时代的来龙去脉都剖析得十分到位,充满了史诗感,而且角度也很全面,既重视欧洲促成现代文明的巨大功绩,对于欧洲在殖民和拓展过程中的阴暗面也多有批判,强烈推荐。

讲谈社世界史21册,大司马已全部读完,之前出过一个全21册的评价帖,除了这本外,大司马比较推荐而大陆版又有的是以下几本:《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丝绸之路与唐帝国》《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斯兰世界史
文明与冲突(二)
旅途随笔:如何建立理解世界史的简单框架?
伊斯兰世界 一带一路3 #宗教 #历史 #文明
世界'三大文化'是什么?
倫理型宗教的強大控制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