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顿挫感“散伙饭”吃出的数字与秩序之美《最后的晚餐》

一顿“散伙饭”吃出的数字与秩序之美:《最后的晚餐》

2021

企鹅号

一、最著名的散伙饭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个故事。

根据《新约·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预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高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

(注:逾越节,在犹太教历尼散月(公历3月、4月间)14日黄昏举行。据《出埃及记》载:摩西率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命令宰杀羔羊,涂血于门,以便天使击杀埃及人长子时,见有血记之家即越门而过,称为“逾越”,犹太人遂立此节以志纪念。)

到了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实际上,作为《圣经》里最重要的故事,在达芬奇之前,有许多宗教画家已经描绘过这个故事,但最后为什么只有达芬奇的这幅画出名呢?

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众门徒围绕耶稣,而把犹大与众门徒隔开,处在孤立的一面。这些画画面浮脱,无法表现画中复杂的人物心理。

例如这样⬇️

多米尼克·吉尔兰达约版的《最后的晚餐》

或者这样⬇️

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坦诺 《最后的晚餐》

卡斯坦诺版《最后的晚餐》要早于达芬奇,并且对达芬奇的画作影响很大。这幅画是他在大约15世纪中期为圣阿波罗尼亚修道院画的。

这幅画里含有典型的旧式构图要素:犹大独自坐在这一边,其他12个人为一排坐在那一边,圣约翰在基督身边睡着了,一只胳膊支在桌面上。基督抬起右手说话,但他一定已经宣告了有人要变节,因为众门徒都陷入极度悲哀之中,有些人在申明自己的清白,彼得则在质问犹大。 然而,这种彻底的写实主义不是没有缺点,因为画面上最大而且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不是基督,而是叛徒犹大。有非凡创造力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深刻地重新考虑了整个画面。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让所有人物坐成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稣座在最中间,使每个人物均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将每个人内心的波澜传神地表现出来。所以这是众多的宗教题材画《最后的晚餐》中最出名、最重要的原因,也因此成为世界名画中的经典之作。

二、数学和结构的秩序之美

《最后的晚餐》由于绘画材料难以完整保存和战争的破坏,失于保护,我们难以想象在它完成之初,修道士们看到的是怎样一幅作品,然而当今天的我们站在《最后的晚餐》面前时,仍然能够感受到达·芬奇成熟时期的作品独有的表现力和戏剧性,焦点透视法营造的空间深度引人入胜,仿佛要将观众领入到这场宴席之中。

这个场景中,一共13个人,要怎样处理,才能让这群人在井然有序显现出各不相同的情绪反应?画面以耶稣所在为C位,景物中的各种装饰的边线或斜角阴影边线的假设延长线,都相交于画面深处消失的一点,有一种景观深入的感觉。

画中的焦点消失在耶稣的头部,背景中的窗户的光线也巧妙地落在了耶稣的头上,让画中的耶稣自带光环。同时,观众的视线也自然而然地被引导到画中主角耶稣身上。端坐中间的耶稣,两手摊开,整个人构成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增加了整幅作品的稳定之美。

当然,这永恒稳定的三角形不止耶稣一个。他的左右各六位门徒,也被分成了3人一组,一同构成了4个三角形。

圣徒分组后,视觉上有了“平分秋色”的构图,但是情绪却是递进的,并没有因为4组平均,而是自左至右,层层递进,充满张力,引人入胜。

第一组:惊讶组

由左至右,巴多罗买、 小雅各 、 安德烈构成一组,他们表现出的是讶异;

▲第一组:巴多罗买、 小雅各 、 安德烈

三人虽姿势不同,但是视线都望向耶稣,看得出对这件事表示出了极高的关注。

第二组:“各自盘算”组

▲ 第二组:叛徒犹大、 圣彼得、约翰

圣彼得显得十分性急,他越过犹大和耶稣身边的约翰交谈;他一只手抓着匕首,仿佛只要下一秒耶稣说出那个叛徒的名字,他便打算手刃这个叛徒。而几个小时后耶稣被抓,彼得更是用这把刀削了一名奉命来抓捕耶稣的卫兵的耳朵,也和最后的晚餐后的故事相呼应。

叛徒犹大手里抓着一个钱袋,这正是他出卖耶稣所得的30块银币;

▲ 抓着钱袋的犹大

在所有人物中,只有他处于完全的背光中,因而显得最暗,他同时也是视平线最低的一个。

右边的约翰,是耶稣所爱的门徒,他双手紧握,仿佛在预演日后耶稣受难时他的悲痛。

第三组:“我发誓不是我”组

从左至右分别是:多马、大雅各、 腓力。

▲ 第三组:多马、大雅各、 腓力

大雅各双臂张开,身子吃惊地朝后仰去,仿佛就要高举双手呐喊:“绝不是我!”腓力用手指向自己的内心,一副想要掏出自己的心以示清白的样子。

最有意思的是多马。

多马一手指天(这个姿势在达·芬奇的其他绘画里也出现过了很多次),好像在说“我对天发誓不是我。”

根据圣经故事的记载,耶稣在死后的第三日复活,第七日向门徒显现。门徒们又惊又喜,将这一喜讯奔走相告给不在现场的多马。多马一脸狐疑,不敢相信奇迹的发生,他说:“如果不是看到主身上的钉痕,并用我的手指探入钉痕,再探入他的肋旁,我是不会相信的。”过了八日,耶稣在多马面前显现,让多马伸出手指探他的钉痕和肋旁,多马这才惊喜地道:“我的主,我的上帝!”

那根竖起来的食指,无疑是在预示着之后多马因怀疑将食指探入耶稣伤口。

卡拉瓦乔《多疑的多马》

第四组:“侦探”组

最后一组人物是马太、 达太和奋锐党的西门,他们三人彼此交谈,似乎想要找出谁才是那个背叛者。

▲ 最后一组:马太、 达太和奋锐党的西门

这三人动作幅度比最左一组大了许多,仿佛在激烈地讨论,同时三人的手势引导也指引观众的视线回归画布中央C位。

达·芬奇将原先同题材绘画的呆板严肃,一转为激切动荡,在变化中有秩序,在秩序中有变化。

三、出卖耶稣的犹大最后怎么样了?

犹大在撒旦进入他心里后,撒旦运用他心中的不满,利用他成为钉死耶稣的工具。《约翰福音》记载:玛利亚拿着一斤极贵的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甚么不卖三十两银子赒济穷人呢?”耶稣不仅看透了他的心思,也看穿了他的虚情假意:“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以此事为引,犹大对耶稣的不满越来越多,直至做出了出卖耶稣的决定。

不过,将耶稣出卖给祭司长的犹大后悔万分,他没有想到会将耶稣置于死地。《马太福音》中说:“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甚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撰 稿 | 赵 峥 幸维榕

编 辑|路 遥

责 编 | 胡庭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析:经典油画原作PK用蔬菜拼出来的油画
《最后的晚餐》放大30倍,发现了什么,他手里竟有一把刀!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最后的秘密
[作品欣赏] 聊聊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艺术成就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