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中央美院附中素描教学——头像篇

课题:

人物头像写生(男女青年)

年级:二年级

课时:16课时

工具:铅笔

尺寸材料:4开素描纸

写生头像是附中素描的重要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头部的解剖知识,严格把握和描绘出头的鲜明形象特点并理解头与颈项、双肩的结构关系。结合解剖课程,研究头部结构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及其在空间中运动所形成的透视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头部结构较完整、清晰的认识。

一、摆模特:

教师摆作业是重要的第一步。以图为例,这位女青年是一位大学生,整个脸形特点和五官特点简明生动,轮廓结构清楚,并具有当代大学生的气质。为了便于深入刻画,选用了自然光线(天窗顶光和窗户侧光),没有大的阴影和强烈的黑白对比。通过布光强调出头部形象的形体特点与结构关系。如此处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让他们明白写生头像的要求是什么,以避免学生在画写生头像时,过分地将主要精力放在光影的处理上面。

二、位置的选择:

有经验的教师不是从学生动手画时才辅导,而是从学生们一见到对象就开始指导。要告诉学生从一见到对象,就要用最大的激情去观察、认识对象,凭着直观的感受在心里先画一幅作品,去寻找最能表现出对象特点的角度,而不是一坐下便急忙画起来,见到对象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应该使之保持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之中。

三、起稿:

与静止不动的石膏像不同,写生头像的难点主要在于:

1、对象稍稍动一点,整个结构、明暗关系全变,充满生机的真人模特儿不可能一动不动,于是常有人把对象关系画错了。这是未能把在石膏像学习中掌握到的基本规律,活用到写生头像中来的缘故。

2、真人形象、结构的偶然性较多,不可能长得十分标准,有些结构可能有些含糊。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规律去主动塑造。

3、真人肤色的深浅常干扰了学生对明暗关系的把握并被生动的细节所吸引,而忽略了正确的体面和明暗关系。或过于概念地处理明暗关系,忽略对象细节生动性所体现的生命力、气质、精神的表现。

当选定位置后,就要开始动手在画纸上构图和轮廓了。首先勾画出头部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位置,尽力画出头部的造型特点与动态特点,并要注意构图适当。当然,这一步应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同时鲜明地画出头像的基本形特点、五官特点,并处理好头部与双肩的衔接关系

要找出在特定透视角度下头部的各个面的关系。如颜面(上至前额的二个额结节,左右额骨和下颌)、侧面(线、颧骨、下颌及头部后侧),上面(颞线、额结节以上)、或下面(下颌骨以下)。在刻画推敲五官位置时,先应找到头像中部的辅助中轴线(双眉中间,鼻骨当中,人中,嘴唇中间及下颌骨中间至颈窝),因为五官都是两边对称的。同时还要找出双眼的内、外眼角到耳朵上端所连成的一条线,鼻翼根部与耳的下端的一条线。弄明白这几条横的线与头部的中轴线相交而形成的透视变化,以确定头部的方向,及在透视变化中五官,头发的结构与发型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常用一些比喻,来提示学生对人物头部造型特征的关注。如:这个头部象“梨”,那个象个“鸭蛋”,使学生对头部有更强烈的整体造型意识,而这些造型落实在结构上,则主要是由颅、额、颧、上颌等的结构特征构成。同时,还应提示学生注意,人物情绪、气质、个性特征,又常在眉、眼、嘴角等部位的微妙变化中流露出来,要把头部理解为是处在一个立方体框架中的形象,这些都要提醒学生去认真体会、分析。

“三庭五眼”,“一个巴掌半个脸”,“双耳齐眉及鼻尖”,“立七坐五盘三半”,“一头担两肩”,“脸部五岳”(指额结节、鼻、下颏、双额等五个高点),“三星定准”(双眼及鼻下端),“一脚一个头”等等关于人体造型比例关系的流传口诀,虽然不能精确描述,却提出了一个简明框架,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帮助初学者有效地处理这些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这些方法,会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人物基本的造型规律。

四、深人刻画:

当确定了头像的基本造型和五官特点,头部的体积、比例之后,就需要认真深入研究形体结构及体面的来龙去脉并加以塑造如果把一幅画的制作过程简化为“慢、快、慢”三步骤的话,那么现在就该“快”这一步了。第一步因需选择位置、定角度、构图及起轮廓,思考的多,动手则少,反映到画面效果上就显得较慢。而到了这一步骤,则应多动手,在画面上反复推敲,刻画塑造形体。并要求学生头脑冷静、清醒、边画边要认真观察研究,不断修改、完善,深入刻画进去。深入过程应在已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把五官形体的起点,经过的部位和止点尽力交待清楚,注意应处理好五官的形和结构的转折及与周围部位的衔接。例如,画眼睛要注意与鼻梁、眉弓、额骨和颜面的衔接关系;画鼻子要注意与眉弓、双眼、上嘴唇、人中和颜面的衔接关系,画嘴要注意左、右嘴角、唇线及上、下颌的衔接关系,画耳朵要注意额弓、下颌角和头发的衔接关系;画眉毛注意和眉弓、眼睛、鼻骨线及前额的衔接关系。这样总是在结构的起伏上用笔,这就叫画在实处。由浅入深,由大到小,逐渐把形体塑造起来。再有,对象不同部位的质感的描绘也是重要的,如骨骼明显凸起处,肌肉丰满处,眼睛的透明水晶体和头发的质感都是不同的,在处理时要区分开在处理头像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时,要意识到能把双手绕到头像后面碰在一起,就是说要有空间。要比较背景空间的明暗调子与脸部明暗调子的关系。并在画面上结合构图、透视尽可能恰如其份地表达出来,一味涂黑或靠局部的明暗对比都不足取,所以在画背景环境时不能局部涂明暗,而是在头像的前后左右同时画。同时,这一步要求把自己对头像的认识、理解和所看到的东西尽可能既充分又有重点地画出来。

五、统一调整:

这一步就到了“慢、快、慢”的后一个“慢”字了。最后的调整画面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环。动脑思考多,而动手少了。首先从整体观察开始,努力追忆最初的印象,以及作画过程不断加深的认识与理解,强调五官特点的部位,进一步概括调整细节,使其服从整体。调整画面色调,明确亮部与暗部的转折与衔接,处理好头像和环境的关系。当然,这还包括对对象精神状态与气质的把握和表现。

检查:

1、头部的基本形特点和五官特点是否明确,对象的精神气质把握得是否准确?

2、结构是否有力?明暗关系黑白灰层次变化是否合适?不同质感是否表现出来?

3、形体结构是否松散,缺乏联系?颅顶枕部、头颈的比例与衔接是否准确?耳的位置是否符合结枘透视关系?动态的把握是否合

课题:写生人物头像

年级:四年级

课时:4-8课时

工具:铅笔/木炭条

尺寸材料:4开素描纸

四年级短期素描头像作业教学,通过反复练习,旨在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而又生动地塑造头像的能力。是对学生在附中四年来素描学习中所掌握的造型能力和对形体认识与理解程度的集中训练与检验。

这段教学继续培养学生整体地、立体地观察对象,提高塑造形体的能力。同时在基本训练中也注意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把握造型的意味。

一、总的要求是:

作业要具有“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和“具体性”,并要求比较熟练。

1、大的基本形要准确

2、特征鲜明

(1)体块饱满;

(2)大面明确;

(3)明暗交界线要准确丰富;

(4)轮廓线处理要有空间厚度感;

(5)有方有圆,有骨有肉,塑造结实,生动传神。

3、要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4、在画头像的过程中要注意头部的几何结构和解剖关系。

5、要继续纠正观察方法问题:

(1)要有总的感受、总有形象感,并从中发现妙趣;

(2)互相比较、在整体之中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3)克服错觉:

①亮面容易画大,暗面容易画小;

②繁的部分容易画大,简的部分容易画小;脸部容易画大,颅顶和后脑颅画小等等;

③透视缩减看不出来,容易把退远的转过去的形画大且有翻过来的感觉。

6.绘画性的要求:

(1)画面有主有次,有松有紧,力求做到“关系紧”、“笔墨松”,有精到之处,也有简括之处。

(2)对形体要经过观察理解来概括筛选,作业中的形体感要适当强化,而不应比对象弱。

摆模特要符合教学目的与要求,用光要能体现出结构特点。

二、绘画的方法步骤:

素描短期作业既不是长期作业又不是速写所以它既不能慢慢兜圈子,造型逐步肯定落实,又不能一下子局部深入地抓下来。而要求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迅速抓住对象的造型特征,把大的形“立”起来,然后抓住主要的部分,把画面带动起来。在过程中,一直要注意把握整体关系,不断深入刻画,最后经检查统一概括处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素描写生也遵循这个道理,画头像并非照像式的翻版、照抄也不是没有感受的主观臆造。画得是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感受,需要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生动的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具体分析和整体概括结合起来;把严格的写实要求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需把在对象中发现具有绘因素的妙趣,提练升华,概括筛选,整理,使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在教学中强调要画得“硬”,画得“方”,所画得“硬”、“方”,是指对象被表面现象所掩的一些基本结构造型关系在画面上要指示出来,交待清楚,比较出骨骼的硬度与肌肉的弹性,明暗关系也应比对象更为概括,主次分明。不要把“宁方勿圆”理解简单化了。“宁方勿圆”并非没有感觉地机械地分小方块,造型应该有方有圆,都是“方”的就机械、简单、薄气,都是“圆”的就“软”。“宁拙勿巧”则是指艺术品格,刻意追求表现作者的感受,而不是投机取巧,只图画面表面的“漂亮”效果,要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去描绘,推动真情实感。

教学中还强调:在画之前要对模特儿有总的鲜明的感受,包括头的基本造形和特征等因素。开始时要把对象的造形看得单纯一些,这样容易尽快地把握住整体。然后通过具体细节刻画表现总的感受,而不是用各个局部的东西来拼接。画局部时,要明确它在整体中的地位。

短期头像作业中,有时部分学生往往忽略对对象的具体感受与造型的具体性、人的气质等因素,而画得毫无生气、机械、呆板、概念。这就要教师提醒学生在注意把握对象造型、特征的同时,能敏锐地抓住对象最能反映其精神、气质的细节。这些细节反映在不同的人物头像上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有时这些细节会出现在眼角、眉弓上;有时会出现在嘴角、鼻翼旁;或者出现在对象眼睛看的方式上等等。而这些又都与脸部的其它部分有一种内在联系。教师要启发学生在观察不同的对象时,找出这些生动的细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认识表现出来。

根据不同画种的专业要求,在完成这组作业时,在素描表现手法上应允许多样化。例如:学中国画的,在手法上可以侧重形体结构,多用些线来造型,减弱光线因素;学油画的则可侧重体面色调造型;学雕塑的也可用侧重形体结构的手法完成头像素描。这种情况同样适用由于学生个人不同的兴趣感受,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一个班的学生画出来的作业都是一个样子,是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又必须使学生掌握绘画造型的基本功,在附中高年级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这一层关系。在头像作业的单元里,也可适当安排几个半身肖像作业,这也是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

对高年级的素描作业应提出“完整性”的要求。就是平时常说的“要把画画完”。“完整”并不等于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在表现意象上,要求明确、充分,神完气足。注意了这些,不论作画时间长短,作品都可以是完整的,反之,也会支离零散。对短期作业要求完整性尤其重要,其难度也较大。要更主动而敏锐地处理主次关系,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加工。

三、学生作业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整体的造型观念不够强。一咝同学对面颅比较重视,对脑颅的形体不够重视,所以整个头形抓不住,画得琐碎、素描关系散乱。

2、特征不明确,人物塑造不生动。

3、画得平、单薄了一些。有的画得平均,主次,层次不清,黑乎乎一片。

4、把握形象的速度跟不上来,用长期作业的方法来画短期头像,有些不适应。甚至丢掉了基本规律,慌乱去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分别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辅导,仍要注意强调学生对头部几何结构和解剖结构的理解,要求熟练和灵活地运用素描的基本规律ABC,在表现手法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艺术语言。

留校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描结构头像】不会画头像?先把头像结构素描练到位!
素描的造型法则
人物素描基础
素描高手:100种手的画法,不收藏可惜了
素描人头像写生注意事项
素描头像写生方法,写生步骤图<div>认证空间 </div>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