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韩与小韩,父子俩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 藏拍·人物


中国的家族收藏,往往在父与子的传授中延续。但父子两代人的审美趣味、个人爱好很多时候并不会完全相同,韩天衡与韩回之父子就是如此,两人在各自热衷的领域积极探索,同时又“优势互补”。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这也是家族收藏壮大的开始。所以,家族收藏往往传下去的是家族的文化和精神。


——编者按



老韩与小韩在深切交流


老韩与小韩,风格迥异的做派



小韩的收藏受到老韩很大影响,但他对记者说:


“父亲是一个非常‘专’的人,在篆刻、绘画、鉴定、书法都有巨大成就。而我是一个比较贪玩的人,学习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喜好,我所涉及的门类非常庞杂。虽然从小生活在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中,但是大树下面只长草,我想要有自己成就,就不能受父亲太多的蒙荫。”


老韩,韩天衡,1940 年生于上海,中国著名书法家。擅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其创作、展览、著述之丰厚,社会职务与荣誉之多自不必说,这里只举一件,老韩前两年将他个人收藏的1136 件艺术珍品(其中包括唐人写经、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古代名家的书画印以及文房共700余件,以及韩天衡自己创作的书、画、印290件)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市嘉定区政府,收藏于韩天衡美术馆。


小韩,韩回之,1977 年生于上海,自幼从其父韩天衡学习书画篆刻。1997 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后留学日本。2008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考古研究生院考古系。又投于陈佩秋大师门下,学习绘画和书画鉴定。他目前主要的工作为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除此之外也有一大堆社会职务头衔,随便拿出一个来也都是响当当,比如西泠印社社员。


小韩虽深受老韩影响,但无论穿戴打扮却与老韩迥异。老韩是一副儒雅学者的派头,一丝不乱的头发,常年衬衫西装开衫。而小韩则扎起了发髻,留着髭须,无论中式西式服装,通通配以珠串折扇,颇有魏晋名士的风度。不但如此,两人的兴趣爱好、学问研究、收藏方向也完全不同。老韩是书画家、金石家,喜爱收藏古代的书画和印章。但小韩则以收藏古玩杂项为主,收藏领域涉及古代兵器、中国文房、域外印章等门类,具体说有砚台、笔墨、炉瓶、印章、陶瓷、紫砂、银壶铁缶、烟斗打火机……各式各样,不一而足。


小韩戏称自己“是一流的专业,二流的教育,三流的水平”。也就是说,自己打小在艺术家庭里长大,选择的专业和学校都是最好的,却没有像父亲深入一行。有这样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父亲,小韩却走出了和父亲不同的路子,因为他很清醒, 基本上是一句话:“书画印领域,现状是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父亲玩书画印,基本上把可以玩的都玩绝了,市场上较少能找到比他玩的更好东西。”



小韩收藏的杂件颇具特色


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



小韩受到老韩的影响很大,主要在收藏理念、方式方法、观察事物的眼光,也包括对于收藏界大趋势的预测。老韩有诸多收藏心法,小韩深以为然。比如,什么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呢?老韩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有没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第二,看是技巧背后是否有丰厚的文化内涵。第三,看作品是否少而精。


三四岁的时候,小韩就跟着父亲逛古玩城了,还经常被父亲带到大藏家的家里看藏品,什么田黄、鸡血、白芙蓉,都是经常可以见到的。老韩对小韩说:“你要好好看,能看到摸到这些东西是很大的福气。”虽然当时看不大明白,但后来小韩明白了父亲的用心。


十多岁的时候,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小韩已经开始自己去淘货了。20 世纪80 年代末,中国还没有像样的古玩市场,但小韩觉得那是最快活的时光,就是一到周末,踩着自行车从静安寺到福佑路的古董街,去找自己喜欢的古董。


小韩觉得父传子,师傅带徒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脉络方式,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自习可以在观念上和概念上跟随父亲学习,从小受到熏陶,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法。有一次在日本,父子俩去逛一家古玩店,老韩发现一个手卷,打开一看是一个2.7米的“唐人写经”。老韩说,这件藏品非常难得,可以给小韩做一个学习标本。像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老韩从小就对小韩说:“我们收藏的文物,是学习的老师,是亲密的爱人,不能拿收藏的东西去牟利。”老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老韩曾给陆俨少先生刻过300 多方印章,给谢稚柳、应野平、程十发、徐子鹤先生都刻过100 多方,给刘海粟、李可染先生各刻过20 多方,给黄胄、唐云、吴作人、宋文治也刻过一些。他们觉得老韩很懂艺术,赠给他的书画都很精。他可以捐掉,但从没卖掉。他只卖自己的“土产”——篆刻和字画。


在这一点上,父子两人同属貔貅,收来的藏品,只进不出。除非送人或者弄丢了,收藏的藏品是不会拿去卖的。小韩说,“收藏”二字,“收”是一个动词,代表金钱的支付;而“藏”却是关键,需要长期保存和进一步研究。


小韩的藏品


收藏,走自己的路



老韩与小韩,最终形成了相互独立的收藏结构:老韩以书画印为主,小韩以文房杂项为主。小韩认为自己的审美是22 岁以后才固定的。1999 年,他去日本学习书法,师从日本书道家高木圣雨。对小韩而言,日本是一个中国艺术品的宝库。日本人习惯于保存旧物,很多家庭都能找到100-200年前的中国文物。于是,他与父亲商量,让他在日本凭借自己的眼光买藏品。


日本人对中国文物的见解影响了小韩。工艺美术毕业的他,开始更欣赏一些工艺水平高、精工细作得来的古董,比如他曾在日本买入了大量漆器,集中于宋、元、明三代。毕竟古时的一件漆器制作工序相当之长,有的甚至要上50多层漆,耗时年余。


去年底,父子俩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兰室长物》大展,是文人审美情趣指导下的书斋雅玩。他们把古代文人书房中看的、读的、赏的、玩的种种器物,诸如诗书画印、古籍拓本、竹木牙角等各式各样的东西都集中起来,想让人们通过展览一窥古代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指导下的文房器物。父子俩分工明确:老韩是策展人,挑大梁,向藏家借文物,负责所有平面的东西。小韩主要执行,负责所有工艺类展品。


去年12 月,小韩在西泠印社美术馆搞了一次《他山之玉——域外古印特展》,将上下8000 年,横跨数万公里,材质、形式多样的印章以及印章在地中海、欧洲、非洲、西亚和中亚的脉络梳理出来,他试图探索域外印章和中国传统印章的交汇点。老韩在展览致辞中说:“这在印章中引入国际化视野,是一次新的尝试。”


老韩与小韩


家族收藏的是一种精神



老韩一直告诫小韩要好好奋斗,因为他收藏的这些藏品最终是要捐给国家的。2011 年,老韩将他个人收藏的1136 件艺术珍品捐献国家,连2000 万元的奖金全都不要。小韩完全支持父亲的“壮举”,但他目前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收藏捐献。


“所以家族收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实质的过程。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传承,一种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承。藏品本身只是一个媒介,精神和方法才是关键。”小韩说。


他们认为家族收藏的理念非常重要,但中国目前并没有贵族,更缺少家族收藏的理念。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收藏,在正确的审美和知识下进行收藏。最不想看到的,则是把文物变成金融产品炒上天,却忽略了艺术品文化传承的本质。


文/ 董萍

图/ 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编辑 / 雨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天衡与韩回之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殷运平:老韩和老殷(外一首)
小韩老师爱乒乓直播录屏-老韩分享一些自己的发球经验
分享二十四款精致的书画印章藏品,藏友们不能错过
业余高手老韩讲发球二次加速,专业小韩怎么理解?听一听你理解没
【雕刻欣赏】艺术传承、东方之美——余建辉藏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