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九下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基础解读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出台的原因

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美国妄图称霸世界。

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易发动战争。

2、定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4、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5、冷战推进图:


6、冷战的表现:

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方面:建立北约组织

7、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8、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援助西欧,控制西欧

9、北约组织的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宣称: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

10、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成立的影响: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美苏争霸

1、背景;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 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表明其目的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

2、美苏争霸的过程


3、美苏争霸的决定因素:综合国力或经济实力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5、冷战的影响:

消极的: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积极的: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拓展延伸

1、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 。 

2、二战前、中、后,英、法、美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二战前:执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视苏联为敌人。原因: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

      二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持苏联,结为盟友。原因:有共同敌人法西斯。

      二战后:由战时盟友变为敌人,铁幕演说和冷战。原因:由于社会制度不同。

3、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军事集团。

①一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②二战: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③冷战:北约、华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历史干货】九年级历史重点内容:《冷战》背诵手册
第十六课 冷战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美苏争霸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历史复习(5)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