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5.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6.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商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   )

A.金文    

B.大篆    

C.甲骨文    

D.小篆

8.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示     

C.形声                               

D会意.

9.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

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

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

10.《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勾践称霸    

D.齐桓公称霸

11.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3.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14.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这一说法正确的解释是(    )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人们的约定俗称

C.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

D.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

1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17.“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18.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说明当时出现什么现象(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9.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20.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2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当时最受欢迎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老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屈原

23.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4.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25.“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二、非选择题

26.(10分)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右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2分)

 

(2)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7.(15分)材料和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历史学家常以材料的名称来划分人类文明的阶段,于是就有了这些我们熟悉的词汇: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有人认为,我们今天俨然已经进入了塑料时代。

(1)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塑料时代排序。(2分)


(2)列举两件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皿代表作。(4分)


(3)我国何时出现铁器,(2分)和青铜相比,铁农具有哪些优点,(2分)伴随铁器出现而产生的农业耕作技术是什么?(2分)


(4)铁器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由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国开始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什么社会?(3分)


(5)阅读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3分)


28.(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胡适

请回答:

 (1)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谁?(2分)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4分)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2分)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2分)


2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2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分)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ABBB         6.ACACD         11.DDCCB         16.DCAAD

21.ABDDA

二、非选择题

26.(1)分封制;周天子。(2)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周天子调兵等;巩固了西周的统治。(3)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

27.(1)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塑料时代。

(2)司母戊鼎、毛公鼎、四羊方尊等。

(3)春秋晚期;铁农具更坚硬、轻便、锋利,便于耕作,而且更廉价;牛耕。

(4)封建社会。

(5)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言之成理即可)。

28.(1)孔子  

(2)儒家;“仁”和“礼”  

(3)首创私学  

(4)有教无类

29.(1)商鞅,法家。

(2)秦孝公;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3)取信于民;做人要有诚信等,言之成理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上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 测评
引用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9课】 - Frank的日志 ...
七上历史第二单元《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
陈春云的人教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