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

A、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B、国王迁都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

3、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了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人面鱼纹盆    

D、司母戊鼎

5、下图是青铜神树,1986年8月出土,造型为一树状,上有神鸟。原树高384厘米,3簇树枝,每簇3枝,上有27个果实和9只鸟,可能是“九日居下枝”的意思。此文物出土于(   )

A.河南殷墟      

B.四川三星堆

C.陕西西安      

D.浙江河姆渡

6、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C.没有人身自由                 

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7、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8、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9、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位于岷江中游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白渠        

D. 大运河

11、公元前350年,一个叫张三的秦国人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

12、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及科技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取得重大成就,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B.今天的农历,又称“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C.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诊断法,一直为后世中医所沿用

D.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整套编钟最为著名

1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15、学习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苏州的穹窿山地处姑苏西部,为苏州第一名山,素有“吴中之巅”之称。此山气势雄伟,山色秀美,历史悠长,人文景观丰富。经考证,穹窿山正是当年孙武的隐居地,并在此完成了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兵书”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就是

A.《孙武传》 

B.《孙子兵法》    

C.《论语》     

D.《孙膑兵法》

欢迎您留言为大家提供选择题答案!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①______ ”。

材料二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②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③_____ ”。

材料三  周初将亲属、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⑴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5分)


⑵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2分)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2分)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案:(1)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家天下

(2)夏朝。生产力的发展。

(3)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  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2分)晋国凭借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哪一次战役?(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1)春秋时期。

(2)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城濮之战。

(3)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注重发展军队。

19、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关于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6分)


(2)图二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2分)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2分)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3分)



答案:(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   。

(2)奴隶主贵族(阶级)。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2分)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2分)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5分)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4分)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2分)


答案:(1)分别是孔子、韩非。各属于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列出三条即可)

(3)不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卷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 测评
引用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9课】 - Frank的日志 ...
陈春云的人教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学案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高新一中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考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