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虚之人如何正确补气?

在做女性体质调理时,发现很多女性都有气虚的症状。

每当我说气虚时,她们都会问一句:气虚该怎么调?

今天来说说什么是中医说的“气虚”。

中医学所说的气有两种涵义。一方面,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比如饮食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另一方面,它又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比如脾气、肾气、肺气等脏腑之气,以及经络之气等。

人体之气主要来自:先天之气水谷之气清气。

先天之气来自于父母的遗传。父母之精相合,形成胚胎,所以先天之气包括父母的遗传因子、胎儿所具有的精气等,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谷之气来源于日常饮食。人每天摄取饮食物,经过胃的腐熟,脾的消化。

把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转化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进一步通过脾的转输散精作用及肺的宣发肃降和布散作用,营养五脏六腑,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成为气的主要来源。

因为这是人出生后凭借自身的生命活动从饮食中得来的,所以又称为后天之气。

清气来源于大自然,通过口鼻、肺的呼吸功能摄入。肺的正常呼吸运动,可使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成为生命需要的精气。

肾的先天精气、脾胃的后天精气和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这三者有机结合,就形成我们通常说的元气,也叫真气。

气的生成和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这些脏腑功能正常,人体的气才能充沛,否则就容易形成气虚等病变。

其中,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重要,因为人出生后,必须依赖饮食物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而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营养,又离不开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

所以脾胃运化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气的生成。因此,脾胃也称为“后天之本”“生气之源”。

一、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人的生长、发育、成熟,有赖于气的推动。各个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比如胃对食物的消化,心主血脉、肺主宣发肃降等,都离不开气的推动;血液、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都有赖于气的激发。

气虚推动无力会出现:全身乏力、容易疲倦、声音低微。

2、温煦作用

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气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把人体的阳气比作天空中的太阳,认为阳气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气温煦作用出了问题,人体会出现体温低下、手脚不温、脏腑功能衰退,甚至血液津液运行迟缓等临床表现。

所以,中医有“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的说法。

气虚失去温煦之力会出现:怕冷、手足冰凉。

3、防御作用

卫气能护卫肌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屏障,可以抵抗和防御六淫等外邪的侵犯。一旦外邪入侵体内,卫气会与入侵的病邪作斗争,如果驱邪外出则身体康复。

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冒,多半是卫气不足、表虚不固引起的。

肺气虚常表现为抵抗力差,容易感冒。

4、固摄作用

人体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会溢出脉外;汗液、尿液、唾液、胃液、精液等正常分泌、排泄,而不会无故大量流失,都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如果气的固摄失常,会对人体造成很多影响,比如常温下总汗出,或夜尿频多,或遗尿,这是气对津液的固摄作用减弱了。

如果气虚不能固摄收提,内脏位置由于重力作用会发生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有时还可伴有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短气乏力、语声低微、头目昏花、脉弱无力等。

5、气化作用

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来说,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以及相互转化。

每天吃的食物到了胃,由于气化进而转为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化为气、津液、血。

津液代谢产生尿和汗,饮食代谢产生的糟粕、粪便等,都离不开气化作用。

气虚气化不足常会表现为:身体虚胖,下肢水肿。

二、气虚的原因

1、先天不足:父母一方是气虚质或母亲孕期营养不足、早产等。

2、后天失养:过度劳累、过度安逸、过度节食。

3、疾病因素:大病、久病等。

4、年龄因素:年老脏腑功能减弱。

三、不同脏腑气虚的表现及调理方法

1、心气虚

表现:心悸、易惊、气短、心神不宁、精神委顿。易患心律失常、早搏、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

心气虚可适当多吃:莲子、百合、猪心、龙眼肉、红枣、怀山药、五味子、柏子仁等。

适合的中成药有:生脉饮口服液。

2、肺气虚

表现: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出虚汗,怕风。容易感受外邪,引发感冒。对冷空气或异物刺激敏感,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如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部不适、咳嗽咳痰、哮喘等病。

肺气虚可适当多吃:黄芪、党参、太子参、黄精、燕窝、银耳、山药、猪肺、百合、雪梨等。

适合的中成药有: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3、脾气虚

四肢沉重,饮食量少,食不知味,身体消瘦。容易出现腹胀、肠鸣、泄泻等症状;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水肿或水湿成痰成饮,产生其他痰饮证。

脾气虚可适当多吃:人参、党参、白术、甘草、莲子、芡实、怀山药、白扁豆、红豆、大枣等。

适合的中成药:六君子丸、参林白术散等。

4、肾气虚

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四肢不温等。易患遗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耳鸣耳聋,健忘等。

肾气虚可适当多吃:核桃、黑米、黑豆、黑芝麻、生蚝、泥鳅、羊肉、熟地、猪腰、枸杞、莲子、怀山药、板栗等。

适合的中成药有:龟龄集、金匮肾气丸。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先根据自己的症状,找到对应脏腑的气虚,再根据推荐的食物或中成药坚持调一段时间。

学习中医食养与疾病的关系

给家人一个少生病,不必吃药的身体!

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懂健康的食养师,扫微信,备注“进群”,进中医食养分享群,学习更多食养知识。

叶康丽:食疗调养师、公共营养师、一级健康管理师。9年营养健康从业经验。为1000+个人及家庭提供过食疗调养服务。专注女性健康及儿童食疗调养。致力于让每个有缘的女性学会用食疗守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给家人一个少生病,不必吃药的身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都是什么鬼?
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
人活一口气:中医“气”概念之浅识
中医之气: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之一
『中医之美』什么是气、血、津液(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