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场战争为何被称为“立国之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历史似乎总会惊人地相似。

1950年,中国被“三八线”再次“拽”进了战场。

北纬38度线在地球上并不真实存在,却能分割半岛、撕裂民族,并最终引发难以置信的战争。

动荡国际形势将新中国推向战争的前线,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日,在关注朝鲜半岛局势近4个月后,毛泽东收到了来自平壤的求援信。

平壤,朝鲜首都

一场被“拽”上场的战争

最初,没人想到,新生的共和国上来就要打场硬仗。

新中国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国民党残存军队、特务,土匪达上百万,水旱灾害影响四千万人,通货膨胀,工业、基础设施基本为零,90%国民是文盲……旧社会的种种苦难压在人民的身上,显现出来的就是:5.4亿人口,平均寿命仅35岁。

是时候整顿旧山河了。1950年,陈云在政治局会议上作出论断,未来几年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争,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建设。

中国人做好了和平建设的准备。

1950年6月,在新中国第一次中央全会上,毛泽东的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提出,全国社会秩序已安定,经济建设正走上正轨。其中,东北已经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从北洋时期开始征战四方的彭德怀将军,在解放初期,一心都是“恢复与发展生产”。他在西北修铁路、建油田,直到“抗美援朝”前夕,仍在准备西北地区三年经济建设计划草案。

不少征战多年的老兵也逐渐解甲归田。1950年6月,中央政治局发布“一年内复员150万人”的决定,大量士兵就地转业。

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迅速介入,把中国置于不得不出兵的境地:

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谴责”朝鲜和中国是“侵略者”。同日,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7月31日,麦克阿瑟到台湾;8月27日,美国飞机连续5次越境轰炸鸭绿江地域和安东地区……

如果美军登陆朝鲜,尚属“唇亡”之列,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领土、轰炸边民,种种行径已有“齿寒”之虞。纵使用外交手段“抗议”,得到的无非是“误炸、赔偿、要求原谅”的回应,然后一切照旧。

为“以防万一”,东北边防军临时成立,原本在广东、河南的战略预备队被调往东北,军事战略中心从东南沿海转移到东北,并派高炮部队前往鸭绿江沿线,保护大桥和给整个东北南部供应电力的水丰电站。

辽宁丹东鸭绿江畔

将军们也多是“临危受命”。最初的东北边防军仅1个兵团,即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4月还在用帆船渡海、解放海南,7月就被派往东北。副司令洪学智,本奉叶剑英之命从广州到北京汇报,却突然接到指示,马上赶往东北。

后来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更是临时挂帅。10月4日,在探讨是否出兵朝鲜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被临时“点将”,这时的他刚从西北赶来,中途参会,身上带的还是西北经济建设计划草案和全套地图。

家门口的战争突如其来,“打还是不打”成为当时中国最纠结的问题。彭德怀在半个月内三次到北京,正是这种纠结的缩影。


“老虎迟早是要吃人的”

再三斟酌后,中国还是选择了“打”。但从接到求援信到秘密出兵,十余天的反复,藏了太多“挣扎”。

中国本是不想打的。此前中国多次提醒朝鲜警惕美军可能于仁川登陆;10月4日会议的总体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

这也符合美国的判断。在联合国军失去温井、熙川后,麦克阿瑟仍坚信,中国不会大规模出兵。这并非是盲目轻狂,国力差距大、出兵时机迟都是板上钉钉的佐证。

能否打赢,是中国领导人普遍的疑虑。两国实力差距悬殊,一边是刚成立的新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不及印度一半。一边是锋芒正盛的美国,三天便能产出中国一年的钢产量,军队更是“武装到牙齿”。

对此,林彪直言不讳:“美国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完备的工业基础,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在10月4日会上参会的人,均是一路历经硝烟战火,或重视经济、或用兵谨慎,可没人贪生怕死。但在国际局势复杂、敌强我弱之际,喊“打”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在内,是中国岌岌可危的经济。在外,苏联的空军支援屡屡反复。眼看着“联合国军”将饮马鸭绿江边,美国在越南、台湾、朝鲜半岛组成的半包围圈即将成型。

面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彭德怀在5日会议上提出著名的“老虎迟早是要吃人的”论断,提出:“出兵是必要的,打烂了,就当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

时不我待,晚打只会更加被动。正如周恩来后来分析,我国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范围之内。一旦美军打到鸭绿江,上千公里防线,需要多少部队?年复一年,又如何安心建设?

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大桥“为了和平”志愿军雕塑

打!

在中国秘密出兵当天,平壤陷落,美军公然称“鸭绿江并非中朝自古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渡江地

美军过江,问题会更复杂。根据当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旦身为日本同盟的美军进犯,苏联即可援助出兵东北。在蒋介石“前车之鉴”下,中国想保住好不容易要回的旅顺港及中长铁路,必须将国防线推进鸭绿江以东。

保家卫国,不能指望他国“守信”。美国的反复无常世所共见:早在1949年美国就称,朝鲜不在其远东防御范围内,但朝鲜内战爆发不到一周,第一批美军地面部队就抵达朝鲜;1950年初,美国尚且称承认中国对台拥有主权,然而仅过半年,就称台湾地位未定,并出兵“保护”;美军入朝后,曾通过外交途径,对中国承诺不会越过“三八线”,但10月7日直接越线……

当10月下旬,中国再次被告知,美军不会过江,且会在距离鸭绿江四十公里外停下时,中国的回答只有一枪——温井首战告捷。

彼时彼刻的历史

历史要回到当时来看。

只有回到历史现场,才能明白,抗美援朝的决定下得有多艰难、多纠结、多反复,也只有明白当时的危急,才能明白这仗为何不得不打、不得不胜。

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旗

朝鲜问题不仅关乎东北、台湾的主权,更事关整个国家的利益。战前毛泽东就提出:“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纵观世界,大国崛起,往往是逆风而行。美国独立,大战“日不落帝国”;苏联成立,遭英、日、美、法等多国武装干涉;新中国用一场场战争,结束了百年屈辱,正是“站起来”的时候,面临强敌恃强凌弱,岂能轻言退却。

没人能笃定胜利,可历史不是大炮写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样的仗,我们打得多了。前四次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打出来的“奇迹”。

从结果来看,抗美援朝的决定是正确的。一场明晃晃的胜利,带来了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数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打响了我国“军事强国”的名声。

战争胜利后,苏联很快归还了大连旅顺港、中长铁路,扩大援建项目,并派专家指导,成为我国全面工业化、军工科技发展尤其是核弹制造的基础。

可见,民族独立、国家安全不容任何侥幸,软弱妥协换不来话语权。

时至今日,战争胜利已有70多年。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中国人不好战,但也不怕战,那个在海岸边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令一个民族屈服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了。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



   监制 | 唐小山

                        编辑 | 陈艳欣                    

    审校 | 天明  

   来源 | 央视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决策艺术
志愿军首创坦克伏击战,美军呼救:救命,中国人用坦克打我
毛主席的军事能力有多强?
抗美援朝:苏军暴揍美军,击落1309架美机,为何却冒充是志愿军?
中国基建有多牛?抗美援朝期间搭一座鸭绿江大桥只要一晚上
军博抗美援朝主题展览 · 日出日落三八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