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背叛与繁荣——蒲寿庚

背叛的繁荣——蒲寿庚

为了寻找上文中未解的郭氏改认祖宗之谜,这段时间我跑了跑图书馆寻找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全是料。原本要来个对族谱刨根问底的我发现,这改姓之谜,还得从宋末元初的一位泉州名人说起。

引子

祖汾阳派富阳祖螺阳三阳开泰;

源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这是惠安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的对联,所谓“祖汾阳”“源晋水”,两处均在山西,说的是唐代力挽狂澜的汾阳王郭子仪,所引的目的在于宣称本族乃是郭子仪后人。可惜祖宗们想法虽好,却有硬伤:这郭子仪是汉族人。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今陕西,汉人聚居)。而郭氏宗祠所在是百崎回族乡,民族对不上,谈什么血缘关系呢?

于是我再查,这改姓源故或与一场兵乱有关。据《清源金氏族谱·丽史》所载:“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说的就是这场元末兵乱。先起于“义兵万户”塞普丁和阿迷里丁兵乱,接着市舶使那兀纳勾结蒲氏后裔在泉叛乱。两场兵乱前后持续十年,原本繁华的泉州城一片狼藉遍地废墟。变乱之间使得民族矛盾激化了泉州汉人对色目人的仇恨,使得他们盲目排外。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何乔远叹曰:“蒲氏之变,泉郡概遭兵火无复遗者。”郭氏先祖便是在这个时候离开泉州,迁居百崎乡,并对外自称郭子仪后裔,以避乱事的。此后的郭氏弃商从农,与当地汉人通婚,其后裔如我,虽为回族,但行为习惯已经和汉族没什么两样了。

正文

自宋宗氏南渡,宋朝的政治中心从汴京转至临安,宋政府面临缺失汴京这个航运枢纽和经济中心,财政十分困顿。闽浙广沿海经济活跃,官员商人开展海外贸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找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及十万贯者,补官有差。“ 南宋政府通过授官拉拢海商,财政困境得以缓解,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30万缗,纲首蔡景芳招诱舶货,收息钱达98万缗,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这位蒲罗辛是西域回回人,先世在越南占城经商,后前往广州。南宋沿海国际贸易发展迅猛,这位穆斯林商人也是顺势而起,此后生意越做越大,富甲两广,为当时广州第一富豪。本文的主角蒲寿庚即为这位富商之后。只可惜当年富甲一方的蒲家到了蒲寿庚父亲这一代已是家道衰落,寿庚的父亲决定开宗迁居泉州城东南法石,以经营香料为主。

南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东南沿海海盗猖獗,蒲寿庚与其兄寿晟因协助官府击退海寇有功,授闽广招抚使,兼泉州提举市舶使。蒲寿庚的事业在此期间迅速上升。他掌握着相当的兵力和海舶,富而有势,是泉州沿海地方势力的首领人物,人称“擅市舶利者三十年”。此时的泉州海外贸易发展迅猛,有宋人诗曰:“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照理说这位蒲寿庚在宋经商,虽身为外族,却能被授官重用,当是有所亲近南宋政府。其兄寿晟,在宋咸淳七年(1271年)任广州梅州知州,为官清廉,颇有美誉。有梅州进士杨圭诗曰:“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地一般清“讲的就是蒲寿晟在梅州任职的政绩。其著述有《心泉学诗稿》6卷,可见汉化之深。可也是这两位穆斯林兄弟,在南宋政府危难之际,给了逃难的端宗以致命一击。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虏了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南宋忠臣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而此时的蒲寿庚已和元廷暗中通信,他背弃宋室,诛杀赵姓宗室3000余人,南宋宗脉断绝。对此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据《宋史卷47·本纪第四十七··赢国公传》记载,“昰欲入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张世杰向蒲借船被拒,抄没其财产,蒲寿庚进而“尽杀南宋海外宗室”,并且追杀皇帝端宗和末帝,导致二位皇帝进一步南逃。明史学家顾祖禹评价说:“宋外惧敌师之侵,内惕蒲寿庚之叛,不得已而走漳,走潮,以入海之。“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蒲寿庚杀宋宗氏是在此后,张世杰绕开泉州之后趁元廷内乱,反领兵来讨泉州,据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载:”泉州素多宗子,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闻张少保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闽书》卷四十一《前帝志》载:”寿庚置酒宴延宗氏,欲与之议城守事,酒中尽杀之。“又载“杀宋宗室又士大夫与淮兵在泉者三千余人”。此后南宋在“崖山海战”中战败,皇室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蒲寿庚以归顺之功得继续掌控海上贸易,独霸市舶。有观点认为蒲寿庚叛宋降元之举极大的伤害了南宋,对元朝胜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元朝的统治对泉州的伤害极大,尤其是元所实行的民族分级制度,激化了泉州的民族矛盾,色目人和汉人主客倒置,这也致使元末的汉人对色目人进行了以此无差别的清算,所谓“凡西域人尽歼之”。应该说蒲氏家族以归顺之功称霸泉城至元末,期间作威作福,泉人受其累是事实,蒲寿庚后人又策动兵乱以争权。几度乱局致使泉州由此衰落。反色目风波致使番商纷纷远离泉州,昔日“市井十州人”的景象难再。但也是蒲寿庚的“叛宋降元”,使泉州和平渡过了元宋交替的动乱局面,避免两军争夺泉州的战争浩劫。降元之后的泉州社会相对稳定,海外交通未断阻,得到了发展。蒲寿庚利用自己的声望和海外见识,招呼外国船舶来泉贸易通商,使得泉州发展为“梯航万国、四海舶商、诸蕃进贡皆于是乎”的东方大港,这也是事实。而历史上,蒲氏也受到了他的报应:据《清源金氏族谱·丽史》记载,明洪武七年在大赦天下诏旨中载:“独蒲氏余孽恶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士藉。“相传今泉州东浦黄氏多为当时蒲氏族人改姓避难之后。受株连的如现安溪白姓,晋江陈埭丁姓,惠安百崎郭姓等。这些穆斯林们改变宗教习惯以求生存,泉州穆斯林数量急剧减少,百无存一。直至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途径泉州,前往灵山陵墓祭祀,重归教门者才逐渐有所增多。清代的民族压迫政策更使得穆斯林们难以生存,从惠安郭氏的宗祠对联可以看出一些历史痕迹。原祠堂步口柱上对联刻曰:长蕃回回万千代,永诵古兰三十经。光绪年间重修家谱时,却更改为“长蕃吾族万千代,永诵苦难三十经”。可见其极力回避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历史。

结语

泉州海外贸易历史悠久,自唐天宝以来,海外贸易已是“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的景象。宋元之时更是达到顶峰,探险家马可·波罗夸赞其为:“世界第一大港”。可是随着元末的兵乱和排外情绪,加上明时的海禁国策,泉州也迅速的没落了。泉州的兴盛和没落之间的关键人物或者人群,正是以蒲寿庚及其家族所代表的一批海外来华经商的蕃客。蕃商所代表的海客势力,逐利而来,随势投机。所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昔日蒲氏在泉族产三百余亩,北至新华街,南到天后宫(下图所示)。所遗“棋盘园”“三十二间”今已徒留地名,难寻旧日景象。

参考资料:黄润秋,《略论泉州伊斯兰教的传入和盛衰》,《泉州文史研究》许在全主编丁秀荣,赵世道,《宋末蒲寿庚杀戮南外宗室的严重后果》,《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王四达,《宋元泉州外侨社区的兴衰及其启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杂谈 032:聊聊蒲寿庚
拍案①|不了解泉州历史,就不要在那里胡编乱造!
其实逊尼派和什叶派这对冤家在中国也战过,结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海港泉州被毁了
元朝末年千年泉州的第二次劫难,色目人“亦思巴奚”兵乱(下)
南宋灭亡时,那些皇族宗室去哪了?
他本是宋朝泉州市舶司提举,朱元璋为何要将其掘墓鞭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