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查显示广东七成医护人员不愿子女从医

前天,广东省人民医院44岁的副主任医师猝死手术台前,医生“过劳”一下子成为城中热门话题。无独有偶,昨天省社科院省情调研中心公布最新调查数据:超过八成的医护承受严重精神压力,他们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七成人一周也不能休息一天。

此项调查从9月起历时两个月,全省范围共有737名医生和493名护士接受调查,年龄多在26岁-45岁。

七成人每周不能休一天

调查显示,全省医护人员总体精神压力较大,精神状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医护人员总体精神压力的严重程度属中等偏上,其中有近四成的医护人员压力达到重度,45.5%的医护人员有中等及偏上的压力。

工作强度大成了医护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大多反映在加班与休假上。超过七成的人反映经常加班,两成以上的医护人员称每周加班超过20个小时,近七成的医护人员更是表示每周不能保证一天的完整休息时间。此外,很少休年假、单位很少组织外出旅游也让医生护士的压力得不到释放。

护士最担心身体健康

医生一般被视为高收入者,不过这份调查却显示,经济压力成了医生个人生活方面的最大压力,48.8%的人医护人员觉得自己的收入一般甚至较少。

在薪酬福利方面,福利待遇较差,对医生的压力最大,属重度范围;工作环境方面,医生希望能够给他们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护士也认为护理人员太少。

护士最担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竞争激烈的晋级升职则是他们工作上的最大压力。

有意思的是,卫生管理机构检查特别多、处罚重也让护士难以适从,处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属于重度。

医患关系医护最头痛

相比其他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则最让医护人员头痛。

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不理解、不信任给医生造成最大的压力,护理工作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对护士造成的压力最大,程度都属中度偏上。

与此同时,在社会尊重与社会环境方面,发生医疗纠纷时,媒体报道不全、不客观给医生造成的压力最大,程度属重度偏上。

多数医护不爱自己职业

调查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直被外界视为好职业的医生行当却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相反,调查结果是,只有3%的医护人员表示会让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最主要原因是风险大、压力大。在“您是否会建议您的子女将来从事医疗行业”的调查中,近七成人明确表示“不会”;选择“看情况再定”占27.4%;只有3.1%的医护人员明确选择“会”。

在表示“不会”的受访者中,90.7%的医护人员认为“医疗行业工作风险大、压力大”是其不建议自己子女从事该行业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医疗行业的风险与报酬不匹配”(75.2%)、“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威胁人身安全”(71%)和“医疗行业前景黯淡”(35.1%)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评价不高。六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风险大,超过五成人认为工作繁重。

医生有话说

“责任大工作忙压力大”

“我从上午9点开始做手术,现在下午3点多了,才刚下手术台。”记者昨日就医生的工作和精神状况采访了市各大医院的医生,他们纷纷表示,当医生责任大、工作忙、压力很大,有的医生甚至表示,“有时候忙到有想死的感觉。”

市中医医院某专科主任告诉记者,她和先生都是医生,儿子小时候很崇拜父母的职业,可是他们一直希望后代不当医生。“当医生没什么好的,特别是女医生平衡不了家庭和事业。”

市红会医院骨科梁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从手术台下来,他无奈地说,他一周有三天需要做手术,每次都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差不多3点。“一连两三台手术,中间没有休息,更别说吃饭了。”此外,梁主任每周还有两天需要看门诊,从早上8点一直到中午,“几十个病人在外头等着,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再加上早上7点开始的巡房,以及周末安排的学术会议等,梁主任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他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医生也都是这样。

年轻的医生除了24小时在病房轮班,平时还要不断进修对付无数的考试;资深的医生除了每天应付近百个门诊病人,还要带学生、查病房、写学术论文……特别在较大的市级医院,许多人都抱怨“有压力、未解决”。有医生甚至开玩笑说“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小姐晚,挣得比民工少”。

医护最渴望陪家人

一周难以休息一天,医护人员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陪家人。昨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压力”的医护人员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好好陪一次家人”,“大睡三天”也是很多人梦想。不过,即使是医护人员,也只有7.7%的受访者愿意找心理医生来解压。

高达85.9%的受访者认为工作负担太重、压力大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最主要因素。面对压力时,受访者最想通过“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和“找家人、朋友倾诉”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但即使是医护人员,也只有7.7%的受访者愿意通过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来解压。访问中,46%的医生和58%的护士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好好地陪一次家人”,其次选择比例较高的是“大睡三天”,分别有22.3%的医生和17.2%的护士愿意如此释放压力。还有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会“美美地欣赏音乐,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去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一个人疯狂玩一把”。

省情调研中心建议,医疗机构应多开展业余娱乐活动,这样既能缓解心理紧张,消除负面情绪,增加人际交往,又有利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七成医护曾遭患者打骂

记者在调查报告中发现多个问题涉及医患关系,不过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缓解并不乐观。75%的医护人员甚至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是分岐多于合作,紧张甚至对立。

调查中,有超过六成五的医护人员认为收受“红包”、“回扣”助纣为虐,既有损医护人员形象,又恶化了医患关系。他们建议医疗机构加强管理,发现后要严肃处理。

68%的医护人员建议对“开大处方,做不必要检查”的个别医生的不道德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75%的医护人员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是分歧多于合作,紧张甚至对立。超过七成的医护人员表示自己受到过患者的不礼貌举动甚至暴力滋扰。不过,他们把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部分媒体舆论导向不当,其次才是国家对医疗投入不足和患者对医方期望过高等。

医患关系紧张会给医护人员带来怎样的影响?调查发现,64.6%的医护人员反映对自身影响非常大,导致自己诊断不果断也不创新,有27.2%的医护人员因医患关系紧张使其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了信心。同时也有51.6%的人由此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于如何解决医患关系,超过八成的医护人员认为首要的是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其次是健全医疗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作,在点滴之间 ‖ anne医生
走进这个房间的医护,80%都哭了!护士目睹病人去世失眠险崩溃,很多人说不想干了
上观直击 | “进这个房间的医生护士,80%都哭了……”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努力站好自己的一班岗
医护心理健康:不堪医疗纠纷之重负
海外医护无奈套垃圾袋当防护服,病毒来袭,他们比病人先倒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