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智慧的当代价值(上)

我们要了解一派哲学,先要看它的整个时代背景。根据司马迁的说法,老子的年代可能比孔子早三十年,他负责周朝的国家档案图书资料。从这个背景可以知道,老子对于历史上的兴盛衰亡、人群社会的安定或者祸福,都了解非常透彻。可能他在了解之后觉得在人间继续努力,都是相对的。譬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所能做的很有限。


如果再看得更广一点,可以说,春秋时代末期是一个危机时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盛行。


我们听到虚无主义会觉得是西方的概念。其实不是的,虚无主义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出现。


虚无主义有两种:

第一种是价值上的虚无主义,一般人想要行善避恶,善恶是价值跟反价值。当他觉得做好人没好报,做恶人没有恶报,那他为什么要行善避恶呢?所以价值就混淆了,价值就失落了。


第二种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意思就是说反正最后人都会死,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与其活着受苦,为什么不自杀呢?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呢?所以这种虚无主义是非常可怕的!


而孔子跟老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孔子是儒家,他要面对的是第一种虚无主义,他不忍心看到老百姓无法分辨善恶,以至于不能行善避恶,所以他要在这里下工夫。


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这个背景,就可以使道家的用心更清楚地呈现出来。


儒家认为,一个人要行善避恶,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社会规范。但当时已经礼坏乐崩了,社会规范瓦解了,没有作用了。光靠社会规范,靠人群的力量,不能让一个人行善避恶。


第二个,信仰宗教。很多人行善避恶都因为信仰宗教。但在那个时代,宗教也慢慢模糊了,人们只存在祖先崇拜。而祖先对于子孙一定是偏袒的,因而照样是缺乏正义的。


第三个就是儒家的贡献,诉诸于每个人都有的良心。但诉诸于良心得靠教育,让一个人真诚自觉使他的良心要求自己行善避恶。


所以儒家的贡献在这个地方,让你能够在天下混乱的时代,价值已经陷入虚无的时代,让你真诚,由此要求自己要行善避恶,而报应就在于自己的快乐由内而发。关于儒家的贡献,我们简单做这样的描述。


但是,道家认为这样还不够。为什么呢?你即使说自己要真诚去行善避恶,但善恶又牵涉到外在的社会规范,到最后还是扯不清楚。你说要设法行仁义,你一行仁义就有很多人假仁假义、不仁不义。这样一来,儒家要求真诚,常常为道家批评为虚伪,原因就在这里。


孔子孟子本身是非常真诚的人,但是后面的儒家弟子就不同了,他们有些表现为受过教育后懂得装腔作势,懂得说假话,懂得说门面话。这是一个让人遗憾的客观的事实。



对道家来说,价值上的虚无主义,你再怎么去帮,去救,都是相对的。他要面对的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设法加以化解。所以从这点上来看,道家的度量、野心、抱负,超过儒家。它不是要解决你一时之间价值混乱的问题,而是想从根本上让所有的人都不再担心虚无的问题。


怎么办呢?你要化解虚无,只有找到一个最真实的根据,叫做“道”。什么叫做“道”呢?


对老子来说,“道”就是究竟真实。究竟真实代表他不是相对的真实。我们平常见到的相对的真实充满变化,而道本身是不变的。


这个不变的道怎么理解呢?有几个方法。


首先,是把它当作整体。道就是整体,是唯一的整体。我们平时听到“整体”的时候会说桌子这个“整体”,人这个“整体”。道不是指这个,它是所有的整体,等于宇宙的万物全部在“道”里面,“道”无所不在。但是,说道无所不在不等于说道无所不是,这个字的差别关系很大。“在”不等于“是”,“道无所不在”不等于“道无所不是”。如果道无所不是,那万物毁灭了,道也毁灭了;如果道无所不在,万物毁灭了,道不受影响。这才是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比天地还要早出现,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但这个道呢,它有两个特色:


第一,独立而不改。“独立”代表它是唯一的整体;“不改”代表它从来没有改变过。不管万物多多少少,生灭变化,道完全不受影响;


第二,周行而不殆。“周行”代表道无所不在,遍布各地。“殆”代表危险,慢慢消失掉。它不殆,它不改,代表“道”是永恒的。永恒的真实,称作究竟真实。


如果了解老子对“道”怎么规定的话,就好办了。问题是你如何达到对“道”的认识,这是个关键。如果要比较道家和儒家,可以有三点:


第一,儒家是以人为中心。所以孔孟谈任何问题,首先考虑的是人,是标准的人文主义。所以儒家表现出来一种标准的社会性格。道家显示一种什么性格呢?自然性格。它不以人为中心,把人还归大自然里面。自然界就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第二,儒家是把天当作最高的存在。所以它把帝王当作天子是合理的,儒家都接受。把帝王当天子,代表接受历史性,就是历史性格。所以儒家有很明显的历史性格。道家认为天子根本不能算什么,他也是万物之一。道家把道提出来了,它就具有了宇宙性格。他不再受制于人类历史的范围,它是道,代表宇宙里面唯一的力量;


第三,儒家认为,人生最高的修养境界是天人合德。千万别说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庄子的话(人跟天是一个整体)。儒家讲天人合德,你一定要修养德行,才能够达到天的要求,叫天人合德。道家讲道跟人合一。真的可以讲合一,因为道跟人本来是合一的,只是你自己把它分开了,由此造成很多困难。道家跟儒家可以有这三点对照。


接着来看,道家具有革命性。我在二十几年前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看到西方的汉学家写有关老子的思想,我当时非常震撼。他说老子的思想具有革命性。我心里想:老子是最顺其自然的、与世无争的、无为的,怎么会最有革命性呢?后来我才了解西方学者的看法有他的理由,叫做旁观者清。外国人研究我们的思想没有成见,他不认为你说了什么算什么,他就看原典,看文本。他看了之后发现道家具有革命性。为什么?它把天都去掉了,换成“道”,这不是革命吗?


所以把背景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儒家面对的是第一种虚无主义——价值上的虚无主义。它是不忍心一般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行善避恶,社会就会乱掉了。然后,道家所针对的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所以有一个说法,只有三种人适合学道家:第一种年纪很老的人,称作老子。因为很老了,人生经验已经让他看透了。他已经有智慧了,觉悟了,不再执著了。第二种人适合学道家,是非常失意的人,就是庄子。庄子确实很失意,因为越高的才华,对照他的处境才知道什么是失意。我们一般人谈不上失意,我们的失意是正常状况。因为我们没什么才华,你凭什么说你失意呢?但是庄子是非常失意的人。第三种适合学道家的就是各位了——聪明的人。所以三种人适合学道家,我们要设法做第三种——聪明的人。因为我们不是很老,也不很失意,只有往第三个方向走了。


—————————————

明时文化 “国学经典精读系列”,首期邀请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亲临广州主讲《老子》,于2015年5-6月小班研读。

【与名师互动,与总裁高管切磋】

咨询:185206076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智慧
道家的境界---从虚静到逍遥
儒家讲“善”,道家讲“真”
54|虚无主义是一种丧文化吗?
【董平】“儒道互补”原论
究竟真实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