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人的根本其实就是身心修养!

《尚书·君陈》中有言:“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忍耐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让宽容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

一个人的德行表现一个人的修养。修养,是一个人的品质、道德和气质,以及对人生的领悟等,是经过锻炼与培养的结果。

“静坐(打坐),不是修道也不是修佛,而是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是基本的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叫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心法’。

不要看到静坐(打坐)就是学佛学道了,那就笑死人了。”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

《原本大学微言》中这样讲:“‘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自我身心修养,不在乎你的地位高低,职位高贵或低下,而是作为一个人的根本。”这种根本在人与人相处中表现为对待人与物的态度上,表现在对于自己的人生态度上。人与人交往,应着眼于未来,不念旧恶。宽恕他人,是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

对待他人的过失或者错误,我们可能会怀恨在心,与之而来的是自己心中充满愤恨。我们也可以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待之,与之而来的是怨恨的消除。敌对情绪的化解,收获的将是友谊与称赞。

有一日,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道:“其恕乎!”宽容是一种态度。因为宽容,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因为宽容,人的内心会变得坦然。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宽容,人们才能正视嫉妒、批评与指责。

其实任何想法与动机都是有原因与诱因的。能够了解对方想法的来源,就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宽容是一种生活智慧。原谅别人的冒犯或者过失,不但不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反而能够使你赢得尊重。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在人生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冒犯、指责或是污蔑。当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心存宽容,让自己头脑清晰,心态平稳,去探查事物发生的原因,了解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会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要懂得宽容别人,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别人“势不两立”。与人交往就应该做到平和谦让,在道路狭窄之处,留下一步让别人走;享受美味的时候,分一点给别人。大方一点,偶尔吃点亏又有什么关系呢?凡事都要跟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搞得两败俱伤又有何益?若是你能够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又能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意见不统一,甚至出现摩擦与冲突的时候,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给予宽容。但所谓的宽容,不是忍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在心胸宽广的人眼中,世间万物都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万事万物。他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能更快、更深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而不是只注意眼前的事物。而那些自私狭隘的人却不同,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与物他们总会进行挑剔与谴责,又无法原谅来自外界的批评与指责,所以他们很难看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这样的人由于不懂得宽容,所以只会把自己拖进抱怨与埋怨的漩涡中。这样,他们自然不会看到人生的真谛。

宽容是一种美德,怀有一颗宽容之心,人们就能理解别人的难处,从而原谅别人的过失,而这也是自身摆脱烦恼的良药。人生就是从错误中积累起来的。人的一生,谁能保证不犯错误,如果只因一个错误,就去否定一个人,未免有些偏颇。对于一个人加以评价,不能只因一件事或某一方面,而是要看整体,看全面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为何我们不能以宽大的胸怀,去面对他人的过失呢?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一定非要用怨恨去面对、去解决——试着去包容、去宽容对方,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以宽广的胸怀去面对他人的过错,会让对方反思、反省,进而去改正。这样,对方会感激你,而你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宽广。

文/四知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肚量才能有大福气
宽容是一种修养
记人之长 忘人之短 人心宽处皆是路
女人因为宽容而美丽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宽容是人生的修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