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静山:观眼识病法

观眼识病是通过观察眼部“形色丝络显现”而“验内之何病”。为此首先必须探索观察眼睛的部位以及这些部位与脏腑的关系,进而探索形色丝络变化的规律与特诊。

望诊的发展

王肯堂《证治准绳·目门》卷七有这样一段引文:“华元华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

傅仁宇《审视瑶函》论述五轮八廓也引用了这一段话,开始为“华佗云”,以下皆同,没有提出引文的来源。他说:“五轮为病,间有知者。至于八廓,位且不知,况欲求其经络之妙用乎?故古人云:‘经络不明,盲子夜行。’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顺逆而调治之耳。”

验目可以识病,王肯堂引证于前,傅仁宇发扬于后,更有线索可寻。遂引起我研究“观眼识病”的信心,于是决定加以探讨,终于掌握了眼睛形色丝络显现的规律与特征。

眼区的划分及与脏腑的通联

华佗说:“目形类丸……内有大络六……中络八……”,包括五脏六腑、心包和命门,三焦又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去掉命门、心包,共计13个部位,在小小眼睛里容纳了13个部位,利用八廓是很适宜的。而八廓来源于八卦,于是就用后天八卦划分眼睛八区。一般对方向的称呼习惯上叫前后左右,前为阳,左为阳,就先划分左眼。为了使用方便,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改用1、2、3、4、5、6、7、8代表。

划区时,人仰卧头向北、脚向南。左眼的西北方恰当乾卦,正北为坎,东北为艮,正东为震,东南为巽,正南为离,西南为坤,正西为兑。与脏腑的关系,乾属金,肺与大肠属金;金圣水,坎为水,肾、膀胱属水;水生木,正东方肝、胆属木,木生火,正南方心、小肠属火;火生土,西南方坤为地,脾、胃属土。东北艮为山,山是高峰,画为上焦;东南巽为风,画为中焦;正西兑为泽,画为下焦。去掉命门,因为命门不属于脏腑,心包附属于心,均无位置。扩大了三焦的分布,对眼针治疗起到内外对应的作用。


用后天八卦划分了左眼八区,右眼怎样划分呢?观眼识病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眼区的划分亦应以经络循行为依据。于是对右眼的划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肯堂论八廓说:“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

据人身之阴阳、经络之循行,都是左右、前后、内外相呼应。把左眼的八区划分方法移到右眼当然不可行。于是按“阳道顺行,阴道逆行”的原则,左眼的进行序列如依钟表的指针为标志应为顺时针,则右眼的进行序列应为逆时针。于是把左眼图上下翻转作为右眼的八区划分。

用此方案从1970-1974年对初诊患者试行观眼识病,积累了一万多病例,准确率很高,把望诊推进了一步。

1987年1月眼针疗法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雪苔先生提出一个建议:眼针属于微针疗法的一种,理论根据是经络学说,然而经络在人体的分布除任、督在前后正中线为单行以外,十二经都是左右相同,眼针疗法的八区十三穴的划分左右不同,应进一步研究。我接受了这一建议,又进行深入探索,提出眼区划分的新方案。这一方案是左眼不变,把左眼图纸向右水平翻转,作为右眼的划区定位。



两眼的划区,新方案左眼不变,右眼虽有改进,然后阴跷、阳跷二脉的分布:集聚于内、外眦之间。新方案的内、外眦包括上焦、肝、胆、下焦、脾、胃,所余的只剩肺、大肠、肾、膀胱、中焦、心、小肠7个穴。但阳跷脉“同足阳明上行”,足阳明胃起于承泣穴,正是心与小肠的第6区。又通手太阳膀胱,膀胱与肾相为表里,互通脉络,肾、膀胱也包括在内。又通足阳明胃经,胃与脾相表里。三焦的概括是“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既通足阳明,胃属中焦。如此则左眼不变,取左眼穴既可以治左侧疾病,由于“交经缪刺”取穴法亦可治右侧疾病。且左右两眼的内、外眦由二跷脉联系到五脏六腑,上、中、下焦,则治疗作用,两个方案完全相同。2年之间应用新方案治疗3000例疾病,其疗效与原划分方案毫无差异。但原来的划区方案毕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眼针作为一种新的微针疗法应以划区新方案为既定方案。

记忆眼图的方法

1、钟表取象记忆眼图

眼白睛分为八区,记忆比较困难,从而想出来利用钟表的取象比类方法。眼图八区,每区如用时针计算为60min。具体见下表。


2、经区通联脏腑口诀

八区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每区所联系脏腑,之间关系可概括如下口诀:

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

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

巺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

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络脉的形色

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隐约见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的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有皮肤通过经络而内传到脏腑,或由脏腑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以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

1、络脉的形状

①  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渐向前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②  曲张或怒张: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至于怒张。为病势较重。

③  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如络脉为左眼肾区向下焦延伸,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由肾病传入下焦;二是此种下焦的疾病(例如腰腿疼痛,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是由肾经而起,病源在神。如络脉虽由肾区向下焦延伸,但其根部赤脉较浓,是说虽传入下焦而肾病未愈。反之如由肾区向下焦延伸,其肾区根部形色俱淡,是说病已传入下焦,但肾经的疾病已渐减轻。其他各经,依此类推。

④  分叉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⑤  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的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似在玻璃板上面。

⑥  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证、胆结石症往往出现之。

⑦  垂露:写毛笔字讲“悬针”、“垂露”。白睛络脉下端像垂着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见于其他经,多属郁症。

2、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阴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于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而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此图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现象。

6络脉淡黄:望面色隐隐微黄是胃气旺盛,为疾病将愈的面色。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亦为病势将愈的现象。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症状早已痊愈,但经络在白睛上的痕迹永不消失,其颜色是暗灰的。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观察方法

医生洗净双手,先看左眼,后看右眼。让病人放松眼皮,用拇指、食指扒开,让病人眼球想鼻梁方向转,由1区可以看到6区,然后再让病人眼球向外眦方向转,则由6区可以看到8区。对哪一经区出现络脉,需要仔细看。两眼看完,只须一两分钟。病人无任何痛苦,检视也颇方便。偶然也会遇到病人眼睑发硬不易扒开,但为少数。中风初起的病人,眼睑发硬,眼球不会转动;神智不清、狂躁不安的病人都不能看眼,诊脉也很困难。

本文摘自本文摘自《彭静山观眼识病眼针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眼识病——跟视频学辽宁彭氏眼针的穴区划分
全息经络手诊法
彭静山《眼针疗法》及眼针图
彭静山《眼针疗法》 - 可惜不是你 - 玲珑雪 - 和讯博客
双手托天理三焦
营卫钩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