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农村的丧葬习俗:过程繁琐程度超乎想象,让人胆战心惊!

文:裴氏春秋

我的家乡,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农村。家乡的丧葬习俗非常繁琐,各种仪式和诸多禁忌,让人眼花缭乱。说句实话,每次回乡参加亲朋的葬礼,我都胆战心惊,但是又不得不回家,因为这是故乡千百年来留下的规矩。

在老家,“白事”即丧事,顾名思义丧矣。“丧”是多音字,既是平声,又读四声。组词沮丧,让人不由得就贴上了晦气的标签。

因此但凡摊上这种事情,家人们都很自律,尽量不要把这种负能量外泄,穿着孝衣更不能串门。稍有差池,都会影响与左邻右舍的关系。

丧事,是一个家庭里最大的不幸,亲人离世的无可奈何,个中滋味每个人都不愿意经历,但也不得不经历这种折磨。

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故而也是最隆重的一件事情。爷爷在世时,经常讲述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他说假如是谁家的爹娘去世,作为儿女特别羞耻,有负罪感,要一连三天披麻戴孝逐村挨家挨户去磕头谢罪。

在路上如果遇到陌生人,一样要行大礼。作为孝子出殡更是不惜代价,要办得风风光光,待将老人送到南北坑之后,宅基上连一棵大树都不能有,出殡花得钱越多,过得越穷,口碑越好。

否则就要遭到村里人嗤笑。故出殡时灵棚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当大事。

白纸黑字定律一样,一直沿用到现在。

那些老朽的规矩已经被时代的尘烟湮没了,从我记事时起,就没有见到过那样的场景。但白事依然办得尤为隆重自不必说。除此之外,那些繁杂的过程一点都没有少。这些过程承上启下一辈辈的人。

从亡者离世那一天起,一个村里的人就开始忙碌,大佬执安排人员去各亲戚家送信,也叫倒头信,或报丧。亲戚们到齐就开始盛殓,盛殓一般是在下午,儿女们给死者口中放一枚铜钱叫“噙口钱”。

这种事情毕竟是压抑的,气氛凝重的,有怀孕的人不能在现场,更不能碰灵床,否则,一准会流产。这些话究竟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人敢去验证,反正都说得神乎其神。

不仅有身孕的人不能碰,身体虚弱的人也不能碰。不然就会腿痛腰疼。不知道是这句话应验了还是巧合,二十几年前我本家的二爷爷去世。

遗体入殓之后,我和其他两个人将灵床抬出他们家的院子。我正好端端的,第二天腰疼得卧在床上不敢翻身。因此直到现在,我对于这些传说都不敢置评。

然后就是发丧出殡了。

出葬当天的流程大致是:开丧——待席——吊唁的亲朋好友烧纸——行堂奠礼——行路奠礼——为亡人送行——发丧——封坟——圆坟等。

亲人逝去,作为晚辈手里要拿着哀杖,也叫哭丧棒。哀杖一般用柳树枝做成,上面缠着黄纸,而柳树属于杂木,很少有。于是由大佬执安排到别人家的柳树上去砍。

当然,这是要付钱的,这种钱并不是柳树本身价值。都是街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没有谁会计较这一点,而是表示不让这种晦气沾染,象征性付个一块、两块。

对于哀杖之说,也是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在我们这里,儿孙各有一把,也可以随意轮换着拿。完事要插在坟的周围,但不能让它发芽。一旦发芽,那还得了,分明在暗示家里祸事源源不断,要经常拔动。

而相距几十公里的徐州附近就截然相反,他们对哀杖用意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东西只有儿子的份,也不随意,而是从树干延伸的方向开始截。老大是第一段,依次是伯叔仲季。

往坟头上插时也是依次排开,他们都是希望看到哀杖发芽的,哪怕用水浇灌,也要让它发芽。预示着相对应的那一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丁也兴旺。

逝去的人安葬要有坟墓。坟墓要讲求风水。对于风水之说,尤其是在交通和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古有: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险,定有王侯居此间。

由此可见一斑,古人对于风水的迷信程度。当今这种说法信则有,不信则无。我对其就像不敢亵渎神明一样,怀有敬畏之心,不敢妄加穿凿。

农村人还是保守思想,都想给逝去的人择一块风水宝地安葬,护佑后世人财两旺,洪福齐天。特别是生活不调和的人家,更是迷信。故而遇事没有不请风水先生的。

在发丧的几天前,风水先生就应约到场。坟地选择的方位,墓穴深度多少,甚至几时几分下葬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

出殡当天,娘家人要早早到场开丧,孝子给亡人行三拜六叩礼之后才可以开席,然后亲戚朋友依次到灵棚吊丧,也叫行礼烧纸。烧纸行礼时,灵棚两旁跪着一群侄孙,每一家行礼完毕,他们都要回礼致谢。

亲友们前来吊唁,奉献贡品。按照习俗,要吃女儿的头道贡,那么女儿女婿就得早早的准备丰盛的贡品,有整猪,有鸡鱼,有烟酒,当然还有钱,有的女婿还要来个“二十四拜”,自然引来众人的观看。

宾朋吃过午饭后开始为亡灵送行。众孝子贤孙擎香祈祷,西南方向一路长明灯,十字路口点燃纸轿,浆水围封,西南角留门。相传此时亡者魂走丰都城,站在望乡台回首,白花花一片,缥缈间方知业已魂归普陀。

接着就是行堂奠礼了。堂奠礼和烧纸时的礼仪步骤一脉相承,只不过动作按了快进键。堂奠礼之后就是路奠礼。路奠礼和堂奠礼又是一个模板。只不过是在事主的大门外面。

此时的招魂幡已经从灵棚挪了出来,棺材于招魂幡后面,已经在棺材架子上安放妥当。

棺材挪出来之前还有诸多的讲求。每个村子里都有会头和会终各一人。这些无冕的官衔有的是众人选举,有的是家族遗传下来的。此时负责的是会头。他们要负责出丧,报路等。

棺材外移叫“请丧”,要年富力强的七八个壮小伙将沉重的棺材赤手提起。此时,会头嘴里高声地喊着:“两边平起,拉起来就走。”他话音未落,将棺材前面摆放着的一双筷子和一只碗用菜刀麻利地砍个稀碎。

这种风俗习惯不知道沿袭了多少代。我断章取义地认为之所以这样做,是表示世间既然少了这个人,用过的的碗筷自然也一并让它消失。

路奠礼之后开始发丧。抬丧的人每一班要十六个人,一路走下来,至少要两班人马。路途远者,或者棺材笨重的,即使三班人马都未必能撑得下来。特别是自从会头报路:两边平起,拉起来就走。

孝子摔破老盆之后的第一段路,一定要身强力壮的人。因为无论出村的路程有多远,中间是不能停留的。若停留在谁家门前,这是最恶毒的诅咒。试想谁能忍受好不殃的门前,突然置一口闪瞎眼的大棺材?

在这一带,的确是最大的忌讳。但我听朋友说,他曾到过一个地方。当地人出殡,每家都想让棺材在门前停留一下,甚至将桌子横在路中间,倒上茶水伺候。

这样做预示着将来有官有财,特别是经商者,更是如此,预示着死利,是吉祥的象征。

话回正题:抬丧的人出了村好远,报路的人才吆喝:“两边平落,边靠大梁。”

这时候,抬丧的人就有喘息的机会。倘使路途远了,他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抬棺者停住,棺材是不能落地的。

换过人之后,人们又开始随着报路人不停地提醒:下坡路陡,慢推慢游;前面有个崴脚坑,左边慢走半步,右边紧跟半步……浩浩荡荡的队伍,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负重前行。

棺材到了墓地附近要快速到达,名曰:“抢穴”。即唯恐一些孤魂野鬼鸠占鹊巢,故而抢先一步。

时代变了,抬丧的壮观景象渐行渐远。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包括挖墓穴,再也没有了那种庄重的仪式感。

接下来是封坟、圆坟。

圆坟都是最亲的人前去。他们在坟前摆上供品,然后烧纸,痛哭。十几年前,这种风俗习惯依然存在。哭是代表悲恸。悲恸来自于亲情。

亡者的女儿最亲,要哭;儿子自不必说,要哭;儿媳妇和闺女婿亲与不亲都要哭。哪怕是哭给人看。故曰:闺女哭得惊天动地,儿子哭得真心实意,闺女婿哭的是老叫驴放屁;儿媳妇哭的是心疼东西。

这时候,人们主要是看闺女的表现了。表现不好那可要贻人口实的。于是自从点燃火纸那一刻起就开始拿腔捏调地哭,直到哭得天昏地暗。任凭人去拉,都拉不起来。

现在的哭坟已经绝迹了。

其中在这一系列环节中大有学问。譬如待席时,娘家人是高客,此时,娘家人发话就是一言九鼎。如果此时发难事主,一点辙都没有。

特别是舅老表,寻一个不是可以随便拿捏。因此娘家的舅老表是硬老表,而作为姑妈家的老表是软老表。所以戴孝时,孝子耳旁都坠着棉骨朵,这种扮装寓意深刻,就是堵耳朵用的,什么话都充耳不闻。

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在衍变过程中身体结构组织随之变异是一个道理。

开席时专门有人为娘家人安排桌椅板凳。连碗筷都要用高档的。

即使这样,照样有娘家人闹事。当然,这里面各种原因都有。

三十几年前,我亲眼见过与我村相隔大约三四公里,太行堤河南岸一个村子里出丧之后,孝子将孝子往头上缠了几圈,穿着浑身是白的孝衣,手里拿着哀杖,怒吼着追赶舅老表的事情。可见那天他闹得肯定不轻。

有初一就有十五。这种事情也能翻篇,一旦老人入土为安,姑老表人多势众,舅老表立马歇菜,一点也硬不起来。甚至只有挨揍的份。现在人的思想都开放了,也变得文明了,闹事的少了很多。即使这样,娘家人还是接受最高的礼遇。

红事摆席想一排子待完,可以随意延伸到邻里三家五院。白事就不同,一般是在自己院里院外,如果有公用空地也可以。

假如地方小,桌子摆得少,一排子不行就两排,三排,反正困难没有办法多。好在农村里宅基地多,院子大,再加上院门口的路,一般够用。张口容易合口难,几乎没有人借邻居院子或院门口的。这和房分亲疏没有任何关系。

白事忌讳很多,能让人千虑也必有一疏。我们这儿有一个人因病去世。适逢天气炎热,他的儿子身在外地,不能及时赶来。家人就用冰块放在棺材里。

待将逝者遗体火化后,就将冰块埋在了屋子后面。而他后面的住户就找上门来,说对着他的大门不吉利,委婉地要求将冰块移走。

那家人没有生气,赶忙取出来,埋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其实,他们两家关系非常好,是叔伯兄弟。在他儿子结婚时,他敞开后院,连鸡窝都拆掉了。但这地方的人就忌讳白事上的事情。

即使参加葬礼的人也要有注意事项。需打听清楚停车之处是不是近门,如果只是本家本族,还是以谨慎为要,一般到了地方自有人安排。

农村有一句土话:家家关世音。意思是谁家都会有某种事情发生。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人们那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迷信观念,不知道会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其中合乎科学的、合乎人之常情的内容,必然要相沿成习,被人们保留下来,而那些封建迷信的内容或繁文缛节的程式,则终将被人们所遗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省沛县丧葬礼俗,这篇文章说透了
晨之风民俗散文之《豫东农村的白事(之二)》
白事孝子行《二十四拜大礼》
鲁北丧俗:收头客(kei)
农村白事哭灵,骂醒不孝子!
安丘习俗 生孩子与丧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