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权谋角度看商鞅之死

上一篇聊商鞅的个人悲剧,由于自身驾驭文字的能力太弱,写着写着就写偏了。本来想通过商鞅在秦孝公死后的无用状态,引出权谋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势力”,进而指出商鞅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势力才导致其身死的结果。可惜后来写成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商鞅因无德而身亡。这一篇就从权谋角度看商鞅身死的原因。

权和势一般是在一起的,很多时候在说某个人很有权力的时候,往往说这个人很有权势。一般情况下有权的都有势,但有势的人不一定有权。权和势最本质的差别就是在于名分。有势力又有名分就是有权力,有势力没有名分就只能说势力大,不能说权力大。势力是影响力的一种,确切来说有组织的影响力。

商鞅变法后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原先贵族世袭的权力被职业官僚所掌握。掌握权力的官僚就不想如同君权一样一代代地传下去?当然想。前文说过商鞅变法后,长期保有君权的难度加大,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正如咱们之前反复论证的权谋之术的奥义在于平衡。君权和臣权之间是一对权力平衡的关系,如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只是对君权有利,是不可能延续千年的。

对掌握臣权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很难一代代地传下去,除非是谋朝篡位由掌握臣权变为掌握君权,否则制度上就把臣权子孙相传的路给堵死了。既然臣权不能直接子孙相传,能否把权力带来的好处尽可能地传承下去呢?也就是没有权力之名但有权力之实,即将自身势力传承下去。

官僚们就想到师生关系,权力不能传给子孙,但能传给自己的学生,学生掌握权力就等同于自家子孙掌握一定的势力。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中才会特别强调天地君亲师。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末期官场中为攀附经常使用拜师贴,民国时期蒋介石也给黄金荣递过拜师贴。也正是在这一逻辑下,历朝历代的官场出现结党营私的现象中都是以师生、同门等关系来经营势力。

商鞅之所以被秦惠王如此轻易就击败,就在于商鞅一直没有建立自身的势力。在变法时所拥有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秦孝公的赋予,一旦秦国国君收回赋予他的权力,他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力量来抗衡君权。体现商鞅失德的几件典型的事情其实都是商鞅把本来能变成自己势力的机会给放弃了。如果商鞅在掌握权力的时候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也就不会在失去权力后任人鱼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商鞅没有处理好自身权力来源的平衡,自身权力完全依赖于别人赋予。

试想一下,如果商鞅在变法中有意识的笼络平民阶层和新兴官僚,将变法与自身捆绑一起,形成自己的势力。当秦惠王感觉商鞅没用了,就是很恨商鞅,收回商鞅的权力,但也会顾及处死商鞅所带来的动荡和风险,毕竟商鞅的势力在,处死商鞅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阶层。袁世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清政府用他练兵时,将军队变成他个人势力,就算他被清廷免去一切职务,失去权力,仍能对北洋军发挥重要影响。这既为他之后的复出提供了有力支撑,又为他失去权力后防止被人清算提供了保护。

从商鞅的职场经历,能看到三个问题的答案。一是初入职场,是否应该加入一派势力或加入某一个山头或是跟某个人。答案是肯定的,这会给自身事业带来很大的益处,也会很快立稳脚跟。只不过加入某一派或跟着某一个人要选好这个派和这个人。二是开始带队伍时,是公平公正重要还是远近亲疏重要。答案是在远近亲疏的基础上公平公正。三是如何避免因无用而被抛弃。那就是在自己有用、掌握权力时,尽可能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史:法家
一口气读懂战国七雄之韩国变法与申不害“术治说”
为什么豪强能毁了大汉帝国?豪强势力对帝国基础的侵蚀
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专题总结
北宋设置变法“总枢纽”的利弊
洪浩:商鞅思想及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