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与赏析

晋平公七十问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③?”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④;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⑤昧行⑥乎?”平公曰:“善哉⑦!”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名彪,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悼公的儿子。师旷:名旷,晋国的太师,掌管音乐的高级官员;是个瞎眼乐师,故下文自称“盲臣”。

②炳烛 :点燃蜡烛。炳:点燃。

③安 :哪里、怎么,疑问代词。戏:开玩笑。

④日出之阳:太阳刚出时的光亮。

⑤孰 :疑问代词,常跟“与”连用。表示相互比较的两件事。与……比较,一般用“孰与”这种句式对好坏、优劣、得失等进行比较。

⑥昧行 :摸着黑行动。

⑦善哉 :好极了。哉:感叹语气词。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求教说:“我的年纪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晚了,那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哪有做臣子的去戏弄他的君王的?”师旷说:“我这个瞎子怎么敢跟君王开玩笑呢?我听见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时的光芒;到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当空时那样明亮;到了老年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光。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很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摸着黑行动比起来,那个要好些呢?”晋平公听了高兴地说:“您讲得真好啊!”

【简析】

这篇文章讲了晋平公七十求学的故事。文章的出色之处就是师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譬喻了意味深长的道理。晋平公问学,师旷从容不迫的连设三个比喻,巧妙而又深刻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少年好学,如旭日东升,可用一生的时间、精力去干一番事业;中年好学,如太阳当头,是一个人生命最旺盛的时期;老年好学虽如黑暗中的烛光,但比起没有烛光来要好得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练习】

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

(2)何不炳烛乎?

(3)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给下面的句子短句(限划两处)。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完这则故事之后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答案】

1.(1)向 (2)点燃 (3)开玩笑 (4)怎么

2.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1)我的年纪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知识,恐怕已经晚了。

(2)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

4. 人生学无止境,应该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不龟手之药

【原文】

宋 人 有 善 为 不 龟① 手 之 药 者 世 世 以 洴 澼 洸② 为 事 客 闻之 请 买 其 方 百 金 聚 族 而 谋 曰 我 世 世 为 洴 澼 洸 不 过 数 金今 一 朝 而 鬻③ 技④ 百 金 请 与 之

客得之,以说⑤吴王。越有难⑥,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⑦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

【注释】

①龟:通“皲”,皮肤因冻而裂开。②洴澼洸(píng、pì、huàng):漂洗丝絮。

③鬻(yù):卖,出售。④技:技术,这里指药方。⑤说(shuì):游说,劝说。

⑥难:敌对行为,指军事行动。⑦裂地:划地。

【译文】

宋国有一个善长做使手不皲裂的药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外地人听说这件事,希望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他就召集全家族的人商量说:“我们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絮为生,也不过挣几两银子。现在一旦卖了这个药方就可得一百金,让我们卖给他吧。”

这个人得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而自荐,用以到吴国国王那自荐。这时越国对吴国发动军事行动,吴王就让他做将领。冬天跟越国人水战,杀得越国人大败,吴王划了块地分封给他。

能够治疗皲裂的药方就一个,有的用它得到封地,有的靠它过着漂洗丝絮的生活,那是因为所用的地方不同。

【赏析】

同样是使手不皲裂的药,宋国人世世代代用来漂洗丝絮;而有人却用它战胜敌国,得到了封地。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生活中,由于对同一事物的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当它被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对象使用时,它的结果和收效也就截然不同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的价值。

【练习】

1、给短文的第一段加上标点。

宋 人 有 善 为 不 龟 手 之 药 者 世 世 以 洴 澼 洸 为 事 客 闻之 请 买 其 方 百 金 聚 族 而 谋 曰 我 世 世 为 洴 澼 洸 不 过 数 金今 一 朝 而 鬻 技 百 金 请 与 之

2、指出下列各句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①请与之 ②吴王使之将

③裂地而封之 ④客得之

3、解释加点的字。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②聚族而谋曰

③吴王使之将 ④或以封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

5、同样是能使手不被冻伤的药,宋人世世代代过着漂洗丝絮的生活,而有的人却因之割地封赏。请你谈谈对这种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洸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洸,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④3、①通“皲”,皮肤因冻而裂开。 ②商量③做将领 ④有的

4、①有一个外地人听说这件事,希望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

②能够治疗皲裂的药方就一个,有的用它得到封地,有的靠它过着漂洗丝絮的生活,那是因为所用的地方不同。

5、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

《蜜中鼠矢》

【原文】

亮后出西苑①,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②,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③。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④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⑧,左右莫不惊悚⑨。

注释】

①亮 :孙亮,字子明,孙权的小儿子。继孙权后做吴国君主,在位七年(公元252—258年),后被大将军孙晨逼迫退位。苑:蓄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和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西苑:在当时,石孙亮训练将士的地方。

②黄门 :指宫中的太监。中藏:宫内的仓库。渍:浸,泡。③藏吏 :保管食物仓库的官吏。叩头:磕头。④向 :从前。⑤侍中 :侍从皇帝左右的重要官员,后来往往就是宰相。启:陈述意见。⑥辞语 :供词。⑦狱 :断狱。指审判官。推尽:审问出结果来。⑧首 :叩首。首服:主动叩首服罪。⑨惊悚 :震惊,恐惧。

【译文】

孙亮后来从西苑出来,正在吃生梅子。他派宫中的太监到仓库里取来蜜浸梅子,发现蜜糖中有老鼠屎。他就审问管仓库的官吏,管仓库的官吏磕头喊冤枉。孙亮问管仓库的官吏说:“太监从你那里要过蜜糖吗?”管仓库的官吏说:“从前,他向我要过蜜糖,我实在不敢给他。”于是,孙亮审问太监,而太监却不认罪。侍中刁玄、张斌发表意见说:“太监、管仓库的官吏供词不一样,请把他们交给审判官审查个明白。”孙亮说:“这是很容易知道的啊!”就命令左右的人把老鼠屎剖开,一看,老鼠屎中间是干燥的。孙亮大笑着告诉刁玄、张斌两人说:“如果老鼠屎是早就在蜜糖里面,那老鼠屎的里外应该全是潮湿的。今天看来,老鼠屎外面是潮湿的,里面是干燥的,那一定是太监刚刚放进去的。”于是,太监只得服罪。左右的官吏看到孙亮如此明断是非,没一个不震惊的。

【赏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后宫的故事。

孙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层层深入地揭露了案情的真相。面对案情孙亮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如果老鼠屎早已在蜜糖里了,它应该是里外都是潮湿的;可现在从蜜糖里发现的老鼠屎外面是潮湿的,里面还是干的,那就可以判定不是管仓库的官吏的责任,而是太监放进去的。通过以上的分析,文章刻画了一个多才多智、善于明断是非的少年孙亮形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应三思而后行,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出准确地判断。切不可鲁莽行事,否则,很容易把事情办错。

【练习】

1、给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亮 问 吏 曰 黄 门 从 汝 求 蜜 邪 吏 曰 向 求 实 不 敢 与 黄 门 不 服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

①方食生梅 ②向求,实不敢与

③中外当俱湿 ④左右莫不惊悚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

②左右莫不惊悚

4、本文刻画了孙亮怎样的形象?给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参考答案】

1、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

2、①正 ②从前 ③都 ④没有

3、①孙亮派宫中的太监到仓库里取来蜜浸梅子

②左右的官吏看到孙亮如此明断是非,没一个不震惊的。

4、聪明 智慧 明断是非 启示:遇事应三思而后行,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切不可鲁莽行事,否则,很容易把事情办错。

叔向贺贫

【原文】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②无一卒③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④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⑤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⑥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⑦,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叔向:羊舌肸,复姓羊舌,名肿,字叔向,晋平公时曾为太傅。韩宣子:韩起,曾为晋卿。

②栾武子:栾书,曾为晋上卿。③一卒:古称三百家为卒,又称一百人为卒。一卒之田,是上卿的待遇。④越:远扬。⑤怀:归顺。⑥略则:犯法。⑦郤昭子:郤至,曾为晋卿。

【译文】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而无实有的财产,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互相交往的,我因此很苦恼。您却来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卒的田地,他掌管祭祀,家里却连祭祀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美德,遵循法制,其美誉远扬于诸侯各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顺他,因而能平治晋国,执行法度,没有什么愧疚的,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既借贷货币又囤积物资,他是该当遭到灾难的,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美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王室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自身被陈尸在朝堂上,他的宗族也在绛地被诛灭。不然,那八个姓郤的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他无德啊!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奉行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您不忧虑自己的道德不立,而忧虑财物不足,我想哀吊您唯恐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您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要灭亡的时候,幸亏依靠您的忠言而得以保全下来。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教诲,就是从我们的祖先桓叔以下,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赏析】

公元前541年,韩宣子被任命为晋国的上卿,他忧虑自己有名无实,缺少钱财,不能与其他士大夫相提并论。叔向听闻此事却来向他道贺。

文章开篇提出“宣子忧贫,叔向贺之”的问题,接着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先后列举了栾武子和郤昭子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应该“忧德之不立而不应该忧贫”的观点。最后通过“宣子下拜”的表现,进一步论证了叔向观点的正确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练习】

1.解释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⑴吾是以忧 ⑵假贷居贿

⑶恃其富宠 ⑷其自桓叔以下

2.选出划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故】 子贺我何故? 公问其故

B、 【亲】 诸侯亲之 不独亲其亲

C、 【亡】 以亡于楚 起也将亡

D、 【患】 而患货之不足 为乡里所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⑵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4.本文通过讲述韩宣子忧贫,叔向反而祝贺他的故事,给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

1、⑴这 ⑵借 ⑶凭借 ⑷从

2、A

3、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而无实有的财产,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互相交往的,我因此很苦恼。您却来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⑵如果您不忧虑自己的道德不立,而忧虑财物不足,我想哀吊您唯恐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您呢?

4、说明了人应忧德之不立而不应忧贫的道理。结合现实谈出自己的认识就可。

不龟手之药

【原文】

宋 人 有 善 为 不 龟① 手 之 药 者 世 世 以 洴 澼 洸② 为 事 客 闻之 请 买 其 方 百 金 聚 族 而 谋 曰 我 世 世 为 洴 澼 洸 不 过 数 金今 一 朝 而 鬻③ 技④ 百 金 请 与 之

客得之,以说⑤吴王。越有难⑥,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⑦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

【注释】①龟:通“皲”,皮肤因冻而裂开。②洴澼洸(píng、pì、huàng):漂洗丝絮。

③鬻(yù):卖,出售。④技:技术,这里指药方。⑤说(shuì):游说,劝说。⑥难:敌对行为,指军事行动。⑦裂地:划地。

【译文】

宋国有一个善长做使手不皲裂的药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外地人听说这件事,希望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他就召集全家族的人商量说:“我们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絮为生,也不过挣几两银子。现在一旦卖了这个药方就可得一百金,让我们卖给他吧。”

这个人得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而自荐,用以到吴国国王那自荐。这时越国对吴国发动军事行动,吴王就让他做将领。冬天跟越国人水战,杀得越国人大败,吴王划了块地分封给他。

能够治疗皲裂的药方就一个,有的用它得到封地,有的靠它过着漂洗丝絮的生活,那是因为所用的地方不同。

【赏析】

同样是使手不皲裂的药,宋国人世世代代用来漂洗丝絮;而有人却用它战胜敌国,得到了封地。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生活中,由于对同一事物的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当它被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对象使用时,它的结果和收效也就截然不同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的价值。

【练习】

1、给短文的第一段加上标点。

宋 人 有 善 为 不 龟 手 之 药 者 世 世 以 洴 澼 洸 为 事 客 闻之 请 买 其 方 百 金 聚 族 而 谋 曰 我 世 世 为 洴 澼 洸 不 过 数 金今 一 朝 而 鬻 技 百 金 请 与 之

2、指出下列各句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①请与之 ②吴王使之将

③裂地而封之 ④客得之

3、解释加点的字。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②聚族而谋曰

③吴王使之将 ④或以封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

5、同样是能使手不被冻伤的药,宋人世世代代过着漂洗丝絮的生活,而有的人却因之割地封赏。请你谈谈对这种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洸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洸,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④3、①通“皲”,皮肤因冻而裂开。 ②商量③做将领 ④有的

4、①有一个外地人听说这件事,希望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

②能够治疗皲裂的药方就一个,有的用它得到封地,有的靠它过着漂洗丝絮的生活,那是因为所用的地方不同。

5、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

《孙叔敖埋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者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④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⑤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 刘向 《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亲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

【赏析】

本文叙述了孙叔敖幼年打死两头蛇并埋掉的故事。赞美了孙叔敖有仁爱之心,因此,获得了别人的信任和拥护,达到了“未治而国人信其仁”的良好局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能有仁爱之心是多么的可贵。

本文语言简洁,人物刻画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通过“归而泣,忧而不食”的动作、神态描写,“恐去母而死也”和“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的语言描写,活画出一个幼稚、天真,心念母亲,关爱他人,极富仁爱之心的人物形象。读罢此文,人们不得不被孙叔敖的美好心灵所感动。

【练习】

1、解释划横线的字

①归而泣 ②向者吾见之

③蛇今安在? ④叔敖对曰

2、区别划横线字的用法

①母问其故 ②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杀而埋之 ④忧而不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 回家 ②刚才 ③哪里 ④回答

2、① 缘故 ②所以 ③连词 表顺接 ④连词 表因果

3、①刚才我见到了两头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

②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

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可爱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列子《列子·说符》

【注释】①素:白②缁(zī):黑

【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回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杨布大怒,要打这条打狗。杨朱看见了就说:“你不要打这条狗了,你自己也会这样的。刚才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你难道会不觉得奇怪吗?”

【赏析】

这则寓言是讲杨布穿白衣而出,换成黑色的衣服回家,结果被自家的狗狂吠的故事。

怎样来理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呢?角度不同,寓意也不一样。

首先从杨布的角度看:杨布自己换了衣服回来,被狗狂吠,结果却要怪狗,这就是说,遇到事情,要先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不能一味地归咎于别人。同时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

然后,从狗的角度来理解:狗只记得主人是穿着白色衣服出去的,进来一个穿黑色衣服的人,就主观以为是生人,所以狂吠不止。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从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结果就会出现错误。

【练习】

一、解释划横线的字。

1、衣缁衣而反

2、杨布怒将扑之

3、子亦犹是也

4、岂能无怪哉

二、解释划横线的字,并说出其具体的用法。

1、衣素衣而出

2、天雨

三、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四、下面四个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衣素衣而出 B、迎而吠之

C、衣缁衣而反 D、白而往

五、杨布打狗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现象,从中我们会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1、通“返” 回来 2、将要 3、这样 4、难道

二、1、名词作动词 穿 2、名词作动词 下雨

三、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四、B

五、因为杨布回家时他家的狗居然认不出他,对着他汪汪的大叫。

讽刺了社会上有些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弄出许多错误的现象。

启示我们看问题时不能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

《东施效颦》

【原文】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③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外篇·天运》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越国人,相传为美女。②颦:通“矉”,皱眉。③挈:带着。

【译文】

西施由于心口疼痛,就在村里紧皱着眉头。西施发病时紧皱着眉头的神态被同村的一个丑女东施见到了,她认为这样很美,回去后也用手捂住胸口,在村里学着西施的样子紧皱着眉头。同村的有钱人看了,就紧闭家门不出;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和儿女远远地跑开了。丑女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头很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头很美。

【赏析】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头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皱着眉头会美。其实,西施本来就是一个美女,即使捧心皱眉,看上去也觉得很美;而东施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捧心皱眉。尽显娇揉造作之态,就显得更加丑陋无比。

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运用“捧”这个动作和“颦眉”的神态描写,把一个丑陋的女子刻画得生动而又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在中国文学的人物殿堂里增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东施。

同时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把东施的丑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向别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盲目效仿。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了成语----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比喻不知道别人的长处和自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效果极差。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练习】

一、解释句子中划线的字

1、东施效颦

2、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3、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二、指出划线字古今不同的意义。

挈妻子而去走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四、“归”在文言文中常解释为“回家”,如文中“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句中的“归”就是“回家”之义。试写出含有此义的两个成语。

五、读完这则故事,谈谈你的理解,看看告诉给我们什么样道理。

【参考答案】

一、1、仿效 2、通“矉”,皱眉。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4、代词,她。

二、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走 古:跑 今:步行

三、1、回去后也在村里捂住心口紧皱着眉头。

2、丑女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头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头为什么很美。

四、归心似箭 视死如归

五、有些人不了解别人的长处,而去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也泛指机械的模仿者是非常愚蠢可笑的。

《管宁割席》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①。见地有片金②,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③,华捉④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⑤读书,有乘轩冕⑥过门者,宁读如故⑦,歆废书⑧出看。宁割席分坐⑨,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

①、华歆(公元157—231年):三国时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字子鱼。东汉末曾做尚书郎、豫章太守等官,依附曹操,为尚书令(相当于丞相)。后来帮助曹丕逼汉献帝让位,担任魏国司徒(丞相)。锄菜:刨地种菜。

②、片金:一小块金子。

③、与瓦石不异:把金子看得与瓦片石块一样。不异:没有两样。

④、捉;握,拿。

⑤、同席:古人席地而坐,把席铺在地上,人坐在席上,一张席常坐几人。

⑥、轩冕:古代制度:大夫以上乘车、戴礼帽。轩: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这里指贵族。

⑦、如故:照旧。

⑧、废书:放下书本。

⑨、割席分坐:原来坐在一张席上,表示亲热,现把席子割开,分坐两张席上,表示绝交。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里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挥动锄头锄下去把它看得同瓦片石子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华歆却急忙拾起来,然后又不好意思地把它掷掉了。后来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乘着车子戴了礼帽的贵族从门前经过,这时管宁照旧专心读书,华歆见了却丢下书本连忙奔出去观看。管宁见了华歆的行为很不高兴,就把席子割开,分开坐在两张席上表示绝交,并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赏析】

《管宁割席》这个故事,通过管宁、华歆对金钱、对权贵两种态度的对比,揭示了两人不同的品格。

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不同。管宁、华歆在菜园里看到了一小块金子。在对待这块金子的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截然相反:管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把金子看得与瓦石一样,表现出不贪财、不爱宝的品格;而华歆却是“捉而掷去之”,这里写的一个“捉”字,形象地反映了华歆想捞取金子的心理,只是怕在朋友管宁面前丢面子,才不得不“掷去之”,这表现了他自私贪婪的品格。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华歆的“贪”与管宁的“不贪”,两种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他们对待权贵的态度不同。管宁、华歆同坐在席子上读书,有位贵族从他们的门口经过。在对待权贵的态度上,管宁“读如故”,对戴着礼帽、乘着轻便车的贵族连看都不看一眼,表现出不羡慕权贵的品格;而华歆却“废书出观”,眼巴巴地盯着权贵,暴露出他无心读书、追求权位的思想。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人物的优劣:管宁与华歆,志不同,道不合,一个专心读书,不贪图富贵;一个无心读书,追求权势。他们是不可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阅读练习】

一、解释有下划线的字。

⑴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⑵ 华捉而掷去之

⑶ 又尝同席读书

⑷ 宁读如故

二、直译下面的句子。

⑴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⑵ 子非吾友也

三、本文写了管宁小时候不爱金银,不慕荣利,做人有原则的故事。今天读了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字。

⑴共:一起 园中:名词做状语 在园中

⑵捉:握,拿 掷:扔

⑶尝:曾经

⑷故:原来

二、直译下面的句子。

⑴管宁像原来一样专心读书,华歆见了却丢下书本跑出去观看。

⑵你不是我的朋友!

三、可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

1、从小就要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人要有一定的原则。

2、在处理与朋友的关系上,尽可能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朋友改正不足之处,也不一定要采取绝交的简单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色论
【初一语文】2021秋初一期末复习手册(1)
叔向贺贫原文、翻译及赏析_文言文_古诗文网
西施
春秋《吴王御士叔繁簠铭》
6句唐诗千古名句赏析: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