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解读今年高考江苏语文卷的作文题目?

又是一年高考季,又是作文热议时,熟悉的场景,年年上演,乐此不疲!

犹记得17年的“车来车往”,让许多考生“痛苦不已”,因为他们平时准备的素材都难以用上。

说好的孔子、老子、孟子呢?

说好的三毛、林徽因、张爱玲、沈从文和郁达夫呢?

说好的牛顿、霍金、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莱特兄弟呢?

说好的泰戈尔、徐志摩、纳兰性德、川端康成、东野圭吾、列夫托尔斯泰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呢?

这些人物,跟车有什么关系呢?很难想到!(当然,倘若你学会老穆的“自圆其说”之法,还是可以写的!

在老穆看来,这既是江苏命题的延续,也是江苏命题的革新!

江苏自从2004年独立命题后,作文变革一直求稳,三年的话题作文,六年的命题作文,七年的新材料作文。

而最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命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充满哲理思辨

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如下图:


说句实话,从审题来看,难度不大!

作为江苏的考生,必然也适应了这样的作文命题。

我们只要从中找出关键词即可。

🏮第一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关键词】物各有性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性质或秉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性格等)

🏮第二句: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关键词】还是

凸显出独“物”相处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人不可独处,否则难以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第三句: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关键词】调和、共存相生

万物如何共存相生?“调和”是关键!

配合、团结、合作、协调都属于“调和”范畴,我们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和”。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严厉,母亲温柔,“我”则调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家庭如何实现“共存相生”,“团结互助”则是关键。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生活在一起,能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第四句: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关键词】物、事、人

由物及事,由物及人,都是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能团结,都能在集体中“共存相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肯合作,都能在人类大家庭中“共存相生”。

作文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这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立意的灵活性。

大家既可以写记叙文、散文、也可以议论文。只要能体现“异中有和,和而不同”的道理即可。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昨天我知道江苏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时,恰好在连云港海上云台山顶,看着脚下港口来来往往的商船,又俯瞰山中上上下下的游人,突然就有了灵感,下面我便将这灵感总结一二。

第一,这是一道生活哲理题,平时观察与思考过生活的考生才能从容应答。

物各有性,水到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话中,却折射出每个人是否能从相互的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如我前面说的港口来往商船,虽然船就是船,但是所有的船长,他们的内心绝对不会是一样的想法,平安抵达者,心中卸下所有的惴惴不安。而满载货物融入漫漫行程者,唯希望一路平安。虽然船大都一样,但是和船相关的所有一切,则皆不同。透过大海,透过商船,你如果能看到大海有多种面孔,便能知道船长心有多复杂。

第二,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不正是人与人的关系吗?

在人世间,最难的一道题,恐怕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与相爱的人分手,内心是痛的;与最亲的人别离,内心是伤感的;与最好的朋友反目,内心是不满的;被最信任的人欺骗,内心是愤怒的。而这酸甜苦辣咸,恰是与人的感情集中体现,与不同的人相处,你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但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会让每个人在大千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最终融入新的人际圈子中。

第三,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一切皆遵循大自然的法则,适者生存。

你看那海面上来往的商船,运的是物,实则是利。你看那景区中来往之游人,看的是,实则猎的是奇。你看那每一张脸下,都是五官,实则隐藏的是善恶美丑。大自然最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包容万事,可以接纳世间所有的利益搏杀,因为所有的利益争斗,最终都会因为人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而趋于平静。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正是人短暂一生的写照吗?大自然的法则,既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唯有适者方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

结束语:一篇高考作文,如果考生能平时领悟生活,相信你拿到这篇作文时,会惊喜,哇,太容易了,这是白送分的作文。但如果每天就做一个书呆子,眼中只有题,而没有生活,又不会思考生活,看到这篇作文时,定是会想,俺滴老娘哟,这咋下笔呀?瞧,这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两种学生,一种懂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一种不懂生活,成为生活的弱者,哪会去用心领悟人生?

昨天作文题出来,朋友圈里有好多文友都在写高考下水作文,很多媒体也及时抓住了这个看点,及时推出了征文信息,,今天早上就看到有几位朋友晒出来的获奖信息。

有人说,看别处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还要看是哪里出的,标明出处才知道。而看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则根本不需要看出处,一看就是知道是江苏卷的题。没错,江苏作文秉持了多年以来一贯的文艺加哲理的的宗旨,你如果说他是个哲学题也没有问题。说到这里,嗯嗯,让我先思考一下人生。

给出的材料一共四句话。让我们一一解读。

一、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这是在讲事物的本质,物质原本的属性是什么样子的。而用了水和盐这两样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谁都见过,每天都在吃在喝,谁也离不开它们,这样的物让学生们也很好理解,不深奥。

二、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生活中你可以保持你自己的革命本色,做纯纯的水,或者纯纯的盐,简单明白,让人一眼看穿,这是属于你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权置喙,更无权干涉。

然而,如果世界真的如此,是否太单调了一些?

三、酸甜苦辣咸,至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单纯的人水虽是生命之源,喝多了却让人觉得寡淡;单纯的盐虽是生命之必须,如果你去吃盐,却要把你齁死。只有当盐和水交融到一起,才成了我们生命中的至味。所以我妈每次做菜端上桌,都会问是咸了还是淡了,她在乎咸淡,更在乎我们的感受。吾哩妞爸每次做菜总是太咸,批评过无数回,终究没有长进,我说他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他不懂得调和,而且死不悔改!

至味调和,至最佳口味,才是我们的追求。

四、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说物从来不是说物,这是作文中必须谨记之事。从物说到事再说到人,才是题目最终想要表达的意思。

你是坚持去永保你自己的天然之质,永远不与这个世界讲和,还是融通到自然万物之中,与他人和谐共赢,这或许也是每一个人的自我选择,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理由。

但是,出题者显然更希望是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地球早已成为村,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别总是看别人不顺眼,也别总仗着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和谐共生,就会有至尊美味,坚持自己不是寡淡就是齁死。你要选择哪一个?

结束语:平时不写作文的人,可能会觉得如此带有哲学意味的题一下子不知从何处下笔,但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训练,应该不是太难的题。只是,考场时间紧张,如果想要出彩,从审题到位,立意新颖,确实考验学生的功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特级教师解析江苏高考作文: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南通名师点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辩证理解“和而不同”具有现实意义
陈培: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试题评析(节选)
从2017高考作文看中考语文如何出题,这10大作文话题最有可能被押中!
江苏高考作文出炉!南京人笑了
高考作文难吗?专家说这么答(一句都不舍得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