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一只天生的“狐狸精”,却被世人歌咏千年

【序曲】

夕阳晚照,胡桃树下,一位老者指着身后的蔷薇花,看看身旁的小女孩。想要试试孩子的才学。

片刻,她瞪着大眼睛,随声赋道:

经时未架却,思绪乱纵横。

如此灵秀机巧,实在有着彼时“咏絮女”谢道韫的韵致。

可女孩没能想到,她等来的不是父亲的赞许,却是一声几近无情的责难:

此女子将来当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竟如其言。”

这个与薛涛“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如出一辙的荒诞故事,居然被记录在《唐诗纪事》和《玉堂闲话》里。

“竟如其言”如此残忍的评价,居然也成了这个女人一生的谶语。

她叫李冶,一个生卒不具,生于诗礼之家,长于青灯之下妩媚女子,后世对其评价,莫衷一是:

有人说她是栖身道观的“女中诗豪”;有人说她“诗意亦荡”的奇绝才女;也有人附会雅谑之事,不避秽语,说她是思想放荡、行为不检的娼优名妓……

孰是孰非?流传下来的寥寥百余诗行,是她来过这个世界的唯一证明,却也难以“正名”她坎坷的一生。

她的倩影,是飘散在诗林词海之中的一瞥惊鸿。

 

我是狐狸精?

古时出于封建礼法的种种束缚,相貌出众且富有才情的女子多半是个悲剧。

她们的独立意识强烈,婚姻却不能自主,委身贫民心有不甘,嫁入豪门又难免孤身为妾,整个人宛如提线木偶,总会在追求与妥协之间纠缠不清。

此时,道观寺院便不失为她们的“失乐园”。

只是,一旦摆脱了这礼法良俗,便不免受人非议,甚至流于下品,与娼妓同台。

即使鱼玄机、薛洪度之才华横溢,都不能逃过这世俗之见的流言之伤。

说起,李冶托身女冠的原因,史籍之内说法不一,无可稽考。一说是李冶的父亲难以管教女儿,因此将其送入道观,一说是她十几岁父母双亡,生活无着,才不得不栖身道门。(唐朝对道士有奖励扶助的政策)。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在道家清虚淡泊、自然无为的文化涵泳和唐朝士子慕仙狎妓之风的影响之下,这个“美姿容,神情萧散”,抚得一手好琴,填得一手好词的曼妙女子,常以巫山神女自喻,不仅以自己独特的风姿赢得了万千宠爱,也给街头巷陌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不管何时,才子佳人之间总逃不过一个暧昧的“情”字。

如李清照、唐婉等养在深闺的豪门千金尚且有不能免俗,更何况是李冶、薛涛这样生性豁达浪漫,辗转于名利场中而少有束缚的女冠了。

是高山流水的清觞雅调,还是轻佻放纵的桃色风流,总在市井勾栏的絮语当中。

这里面,最为动听的,恐怕要属大诗人刘长卿和诗僧皎然之间的“绯闻”。


1

——“山气日夕佳”

——“众鸟欣有托”

《太平广记》中曾有这样一段雅谑:一次,李冶与刘长卿等众多好友雅集于乌程开元寺(今浙江湖州),李冶知道刘长卿身有“阴重之疾”,碍于男女之别,不便直问,便引陶渊明《饮酒》句问:“山气日夕佳?”

刘一听,马上心领神会,思量片刻,同以陶诗回道:“众鸟欣有托。”席间众人一闻便知其中机关——“举座大笑,论者'两美(称赞)之’”。

这里所谓的“阴重之疾”实际上指现在“疝气”类的疾病。李冶说“山气日夕佳”,实际上,是借用“疝气”与“山气”之间的谐音,一语双关问:疝气好些了吗?

刘长卿对此非但没有感到难堪,还引用陶诗《读山海经》之中的句子回应。句中的“鸟”是演用乡人俚语之中的“鸟”暗示自己的病已不要紧。

两人的寒暄之中,一个机智一个风趣,既互表心意又互相尊重,暗含不少人际交往的智慧,这样的大胆洒脱,如果是久居深闺、遍身负累的平民女子,又怎能做到呢?

李冶之貌美多智,雅致洒脱,可见一斑。

难怪刘长卿会称她作“女中诗豪”了,这里的“豪”不单指明快的诗风,更指这洒脱的性格。


2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如果说他与世家公子之间的交往,是谐趣四溢的点缀,但作娱目骋怀之用;那他与释子羽客间的酬唱则更显韵味十足了,调侃戏谑的话语之间,总仿佛带着点禅意。

释子皎然和李冶,一僧一道,大致是通过“茶圣”陆羽相识的,其情笃之深,甚至可能超乎一般的友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上面这首《答李季兰》。

“季兰”是李冶的字。此诗既称“答”,说明之前李冶曾写诗给皎然,而皎然则泛引《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的佛典来表示自己俗尘既净、一心向佛的心意。

诗歌当中的“天女来相试”,既可理解为用典中的“天女”,也可理解为诗僧以“天女” 喻李冶(季兰)。

李冶赠皎然的诗歌如今虽已佚失,但从字里行间,似乎我们可以感到,李冶可能曾“情挑诗僧”,表达朦胧爱意。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既然已遁入空门,便早已禅心不起,只得将这一片盛情,完璧奉还——“还捧旧花归”,守得一方沉静。

镜花水月的迷津渡口,守候着的,原是至清至纯的一朵莲。

无论女冠是否动心,佛陀能否成全,但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定和面对诱惑时不喜、不痴、不嗔的从容,总是令人敬重。

谐趣之外,李冶喜好交友,杂以笑谑的放荡个性,一目了然。

她虽托身琅园,不受俗累。可放荡之余,却也总有自己的圭臬准绳。

恣意无端却也收敛含蓄,绝不是以色事人的风尘客,倒像是谈经论道的知心人,两相碰撞之间,是欲罢不能的情志

如果真要用现实的方式作比,那么它更或许像一个姝色可人,讲得出小清新,也咽的下黄段子的情感女主播。

天真误了谁?


1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凡是开朗喜交、不喜拘束的女子,恐怕难免给人留下“用情不专”的渣女印象,更何况是一个不必为婚姻负责的女道士

那么,她爱过吗?

她爱过,爱得伤痕累累,每一寸都入骨。

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第一个名字叫阎士和,字伯均史料对其记载很少,约是肃宗时期刑部侍郎阎伯玙的从弟,和诗人李嘉祐、皇甫冉、诗僧皎然等友善。

他与李冶的相识到相恋,大致发生在肃宗至德年间,阎到江州、润州、越州等地赋职、游玩的时候。

由于史料极少,对于两人的恋情,我们只能从二人相互酬答的诗歌中窥测一二。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诗人以“妾”自称,又以无处不生的萋萋芳草比喻内心浓烈的离苦别思,足见她爱得卑微,却也爱得炽烈,与诗客才子交游时的清高素雅,早已一扫而空。

“孤舟日复西”,“孤”——只因相思,“复”——徒留等待。

等待着新人复归,重返故地,担心着情郎忘了自己,嘱咐她莫学那天台采药的阮肇,迷惑在仙魅的温香软玉里。

“被爱的都有恃无恐”。这样的小女子情态,读来时觉可怜、可爱也可悲。

爱之切,才能忧之深,可当爱情只剩下一方忐忑不安的时候,恐怕离失去就不远了。

在李冶后来的一封《得阎伯均书》里,她曾这样写道: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

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凄风苦雨,玉筯银钩,诗人凭栏独醉,残星宛若泪垂。谁也不知道阎伯均信中所言何事,不过,“女为悦己者容”,若真是什么可喜之事,诗人又怎能素面朝天,“对镜懒梳头”呢?

望眼将穿的等待,盼来的只是无关痛痒的寒暄,传出的是心底那银瓶乍破的回响

阎伯均,这个满心仕宦、漂泊无着,轻言相许,却又无法给李冶稳定的甜蜜与幸福的男子,最终只能给李冶带来更多的伤痛。

正如,二人的好友皎然在《诮士和别》中的讥语所言:

君怜溪上去来云,我羡磷磷水中石。

你说过的山盟海誓

在我心里,不过是一枕风流

究竟,谁更天真?


2

在李冶生命中出现的第二个名字叫朱放和负心薄情的阎某人相比,这个人则显得要认真的多。

他胸怀韬晦之才却辞官不就,是结庐镜湖之畔钓水樵山的翩翩公子,闲云野鹤的程度不亚于出世之前的诸葛孔明。

或许是那份睥睨虚名的风雅,或许是那份娱情山水的洒脱,深深地吸引了同样“神情萧散”的李冶,二人的相识大致在安史之乱以后,他卜隐剡溪之时。

不久,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李冶诗《寄朱放》有云: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无晓夕”“经年月”足可见他二人彼此深挚的爱意:

其情远过登山浅水的脚步,深过凫高峡幽谷的明湖,嗅之有山中落英之芬芳,观之有山木荣发之灵动。如胶似漆,水乳交融——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一秒恍若千年。

她终于不必像之前那般爱得卑微,这样的大胆表达、纵情书写,哪怕放在今日,又有哪个男人不会面红耳热呢?

“诗豪”果真是“诗豪”!

朱放也曾将这份热切的相思,达之笔端: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这首《答李季兰》与皎然所写的那首,同用“天女散花相试”的典故,表意却刚好截然相反。一个是“禅心不起捧花归”,一个是“莫拂花落肠断时”,可见,朱放对李冶的爱意,不仅欣然接纳,而且情痴甚笃达到了“分离断肠”的程度。

如此的郎情妾意,两情相悦,本可能成就一番美好的姻缘,即便不能共宿婵娟(李冶是道士),也足慰余生。

只可惜天不时予,784年,李冶被杀。

三年后,朱放生无可恋,卒于一叶舟中。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深也罢,浅也罢;真也罢,假也罢;聚也罢,散也罢;

她终于还是将一世情,负了两名姓。

天真,了谁?天,真了谁?

【尾声】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公元783年,原陇右节度使朱泚于长安僭逆称帝,改元应天,自称大秦皇帝。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史称“奉天之难”(朱泚之乱)。

后来,唐德宗被迫下罪己诏,赦叛乱臣,终于委曲求全,于次年七月还京归正。

不过意外的是,唐德宗能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朱滔等首恶,却独独将曾上逆诗于朱泚的李冶扑杀于殿上。

据唐赵元一撰《奉天录》记载: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泚诗,言多悖逆,故缺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李季兰责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

严巨川生卒史无可考,其忠君护国之心的确可敬,可反观之,以德宗千军万马之威武雄壮,尚不可保社稷、扶正朔,还要借“罪己”之名戡乱。李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纤弱女子,在叛臣贼党的威逼之下,写下几首“歌功颂德”的诗篇,但求自保,难道不可宽恕谅解?

这和他的祖辈明皇,无视自身昏聩无能,而为息众怒赐死杨妃,岂不是如出一辙吗?

怕不是以李季兰之死来塞悠悠众口,泄怏怏之愤吧!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曲终人散,她轻抚琴弦,让一曲“大历正音”成为永世绝响。

谢无量在其《唐之女冠文学》中说:

“唐时重道,贵人名家,多出为女冠。至其末流,或尚佻达而愆礼法。故唐代女冠,恒与士大夫往来,失之流荡,而异于娼妓者鲜矣。此中者李冶、鱼玄机雅有文才,为当时诗人所许,虽其行检不足称,而其文亦不可没也。”

作为女人,李季兰大胆示爱追求独立,卑微过也勇敢过,却注定得不到真爱与婚姻;

作为女冠,李季兰不避非议只做自己,不惧怕也不争辩,却又必须在调谑中周旋一生。

凡夫说,她和娼妓相类,更多情、浪漫,也多了一分尊严;

公子云,她和俗女相较,更放荡、自由,也少了一分局促。

她就像一个谜,无论什么时代,都散发着无穷魅力。

在她深邃的眼眸里,

生命,是风花雪月中的一盏茶,是生死别离间的一捧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长卿患了疝气,女冠诗人李冶问,山气日夕佳?他答,众鸟欣有托
观唐习律30 至亲至疏夫妻 与刘长卿互开玩笑的李季兰是一个女道士
中国古代才女之九——李冶:禅心已如沾泥絮
唐代诗僧被才女疯狂求爱,用一首诗便让对方死心,其中2字最关键
是道姑是才女谈恋爱也是说翻船就翻船的(五)
李冶说“至亲至疏夫妻”,一个未婚的女道士,为何看得这么透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