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炎夏日,燥湿清热用清暑益气汤来拯救(附医案)


基本介绍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实为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成,由黄芪、人参、甘草、当归、陈皮、苍术、白术、泽泻、升麻、葛根、神曲、青皮、黄柏、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清暑益气、健脾利湿之功。本方证“皆因饮食失节,劳卷所伤,日渐因循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表现为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具体应用

伍炳彩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他临证常用方剂之一。[1]其运用不拘泥于时令,不拘于年龄,不拘于男女,不拘于病种,关键在于辨证抓病机,灵活变通,举例如下:

 

医案1 产后风

张某,女,29岁,浙江杭州人,2013年11月1日初诊。产后汗出明显,恶风怕冷4月余。2013年5顺产一子,7月吹空调后觉全身易出汗,恶风怕冷,汗出后恶风怕冷,以项背部、膝关节、肘关节怕冷尤甚。遇风后及汗出前全身有蚁行感。吹风受凉后四肢酸胀沉重。脚后跟痛,疲倦乏力,耳中有堵塞感,心情欠佳,易悲伤欲哭。纳差,食后易胃脘胀,嗳气。寐差,入睡难。口干口黏,不喜饮。大便稀,每日2-3次,食后则欲便,便前腹痛,小便黄,次数频繁。舌质淡红,苔黄腻,脉软。月经史: 末次月经为10月30日,周期28-30天,量适中,色暗,有少量血块。生育史:孕1产1。辨证:气阴俱虚,复感湿邪。治以益气养阴,除湿健脾,用清暑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甘草6g,神曲10g,升麻6g,当归6g,陈皮10g,青皮6g,苍术6g,黄柏5g,葛根6g,麦冬6g,五味子6g,泽泻6g,汉防己10g,浮小麦15g,生姜2片,大枣1枚,细辛3g。共15剂。并嘱其畅情志。

 

二诊: 2013年11月19日,药后恶风怕冷、汗出稍减轻,脚后跟疼痛、耳中堵塞感明显减轻,胃口好,嗳气减少。现症表现为进食后易全身汗出,汗出后恶风怕冷,汗出身凉,关节恶寒偶有灼热感,皮肤针刺感,左手发麻胀感。乏力,口不渴,纳可,寐一般,二便平。舌红苔黄腻,脉弱寸旺。守上方加煅牡蛎10g,丹参10g,制乳、没各5g。共15剂。


三诊:2013年12月6日,服上药,恶风怕冷改善明显,汗出进食热饮、活动后明显,汗出身凉,偶有刺痛。易疲倦,心情尚可,口稍干,不苦,不黏,不喜饮。纳可,寐欠安,入睡难,小便黄,大便时成形时溏,每日2-3次。舌暗红苔黄腻,脉右稍弦寸旺、左数。上方黄芪加至15g,鹿角片5g,共15剂。后患者一直坚持门诊以上方加减调治二月余,诸症渐除。


按:产后元气大伤,亡血伤津,导致气阴两虚,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感受空调之风寒邪气,以致恶风怕冷;阴血益虚,阴虚而阳浮于上,则口干,口黏,不喜饮。湿邪趁虚侵入,加之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卫阳不足,湿邪趁虚侵入,而《灵枢·本藏》曰:“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阳不足则皮肤卫外功能失常,将导致汗多症状; 且湿性重浊,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湿阻中焦脾胃,则纳呆,食欲减退,人易疲劳,湿阻经络关节,则出现四肢酸胀沉重,湿性黏滞,则大便稀而不成形,舌苔腻。一诊处方,实为东垣请暑益气汤合防己黄芪汤合甘麦大枣汤加细辛3g,合方治杂病。扶正与祛邪并举,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当归、甘草、升麻、补益元气,使脾气得运以托邪,五味子、麦冬酸甘微寒,养阴和血;苍术、泽泻燥湿渗湿,升麻、葛根解肌升清,且亦能胜湿,黄柏泄热除湿,湿盛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易滞气,故予神曲消食,青皮利气。加汉防己,意在与清暑益气汤中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防己黄芪汤,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加浮小麦则有甘麦大枣汤之意,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补脾益气等功效,对患者产后心情欠佳,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起缓解作用。细辛,辛,温,取其祛风止痛,散寒之效。二诊中煅牡蛎,长于收敛固涩,与黄芪、浮小麦等配伍体现出牡蛎散,可治自汗盗汗。在《伤寒论》中与泽泻配伍共成牡蛎泽泻散,泽泻利湿,可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之自汗盗汗。丹参,制乳、没,合方中当归亦成一方(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皮肤针刺感,左手发麻胀感均能得到改善。三诊中,加大黄芪量,加鹿角片,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案例 2 小儿疝气

胡某,男,3岁5个月,2013年10月28日初诊。疝气三年余。患儿1个月大时经常大声哭,后发现左侧小肠疝气,十个月时因嵌顿行手术。三岁时,右侧小肠疝气,在一次大哭后发现,平躺、安静时能自行回纳。易急躁,爱哭。纳差,寐欠安,偶有易醒,小便平,大便干结,2天一次。舌红苔白腻,脉弱寸旺。

 

辨证:脾胃气虚下陷,气虚夹湿证。治以益气除湿,升阳举陷,用清暑益气汤去白术加火麻仁6g,防风5g。方药: 黄芪8g,党参5g,甘草3g,神曲5g,升麻3g,当归5g,陈皮5g,青皮5g,苍术6g,黄柏3g,葛根5g,麦冬5g,五味子5g,泽泻5g,火麻仁6g,防风5g。共7剂。嘱其父母对其护理。二诊:2013年11月13日,服上药,小孩哭闹、跳时无疝气症状。右侧小肠疝气症状未出现。纳差,寐一般,睡后半小时易出汗。大便干,3天1次,小便平。舌淡红苔薄,脉弦寸旺。处方:上方加枳壳5g。共7剂。三诊:2014年2月24日,服上药,小肠疝气明显好转,前一个半月均未出现小肠疝气。现胃口稍好,寐安,大便初硬后软。易急躁,爱哭,易出汗。舌红苔黄,脉弦。处方:上方火麻仁加至8g,党参8g。 共7剂。随诊三个月未见复发。

 

按: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以肺、脾、肾三者最为突出,《灵枢·逆顺肥瘦》云: “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小儿甫生, 先天禀赋肾气未充,赖后天脾胃的滋养,才能不断地补充和化生。二、生机勃勃,发展迅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的生发、脾气的运化较成人更为 迫切,因而常显示脾常不足肾常虚。故此小儿从脾入手。本方以芪、参、草、归、陈、升、柴,取补中益气汤之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苍、泽渗利除湿;升、 葛苦甘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 白术甘温,易火 麻仁,火麻仁甘平,归肺、脾、大肠经,润肠通便。

 

朱进忠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师带徒名老中医,既有家学渊源,又接受过系统中医教育,兼之从学数家,勤求博采,于临证中每能圆机活法,巧施变化。[2]朱进忠分析清暑益气汤立法方义,曰“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人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苍术、白术、青皮、陈皮、神曲、泽泻除湿化痰,调理肝脾,以助中焦轮轴之斡旋,黄柏、泽泻清泻相火,以降浊阴,升麻、葛根升肝脾之清阳,破浊阴之蒙蔽。……补气养阴,化痰除湿,升清降浊”。

 

朱先生审证用方,药味每每变易不大。书中应用东垣清暑益气汤者,以“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为最多,其他或以人参易党参,或加当归为10克,或加苍术为15克,或减葛根为10克,或益生姜2-3片、大枣3-5个。

 

朱进忠医案:

郭某,男,49岁。左侧上下牙痛阵发性加剧20多年。医诊三叉神经痛。……细审其证,除左侧上下牙跟,面颊,太阳穴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之外,并见心烦不安,口干口渴,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虚大而弦。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而弦者,气阴两虚,清阳失升,浊阴失降耳。治拟补气养阴,升清降浊。

处方:人参10克,甘草6克 ,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服药3剂,疼痛大减,继服20剂,疼痛全失,后果愈。


版权声明:[1]杨思霞.伍炳彩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4,12(45):19-21.[2]张厂,张立军,张平姣.朱进忠应用东垣清暑益气汤经验管窥[J].中医文献杂志,2010,(1):34-35..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微信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减肥辩证用经方
人间狐臭,源于脾虚!张仲景留下一方,健脾除臭,意外之笔
正方已是从权而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医案一则
李东垣之清暑益气汤的运用
中药减肥处方
慢性疲劳良方—清暑益气汤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