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荔枝核,中药材。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别名

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3-羟基丁酮等,还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功能

本品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

主治

1.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

2.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荔枝核水提液(600微克/50微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2.对血糖影响:荔枝核的水和乙酸提取物均能降低肾上腺素和葡萄糖所致的小鼠血糖升高,也能防治ALX糖尿病大鼠的血糖、TC、G含量的升高,提高HDL-C含量和HDL-C/C比值,提高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但对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关方剂

荔枝散(《景岳全书》)、木香楝子散(《张氏医通》)。

医家论述

1.《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2.《本草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临床应用

1.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配伍应用

1.荔枝核配橘核:荔枝核善走肝经血分,功擅行气、散寒、止痛;橘核沉降,入足厥阴肝经,功专行气、散结、止痛。二药参合,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适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气滞血瘀,少腹刺痛;腹内包块等。

2.荔枝核配川楝子:荔枝核辛微苦性温,具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川楝子苦寒,行气止痛、杀虫。二药配伍,增强其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肝胃气痛及疝气痛。

使用禁忌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生。

性状鉴别

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5cm。表面棕色至棕红色,稍具光泽,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一端平截,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另一端圆钝。质坚硬,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有2片肥厚子叶,橙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盐荔枝核、炒荔枝核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方名方荔核散治疗肾囊肿大疼痛、疝气痛和睾丸肿痛等良方
荔枝核(附图片)
这古方,可治肾囊肿大疼痛、疝气痛等!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一味散寒止痛的中药:上能疏肝理气散结节,下能和胃散寒治疼痛
中药古今研究:荔枝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