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踢猫效应影响孩子的未来
踢猫效应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后,憋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尤其是从强者到弱者之间的传递。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父母和孩子身份的差异,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负面情绪的宣泄口。


如何才能消除踢猫效应的影响

1)我们是随时可能被踢的猫,请接受这个事实

很多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总觉得为什么这种倒霉事为什么会落到我身上。既然不理解,就会产生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外面。

当我们遭遇到不幸和痛苦的事情,这种心态就会更加迫切,总是想着寻找原因。不过事实是,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找不到原因,有些无妄之灾,也许真的会无缘无故地落在我们头上。

一旦真正理解了,你就会坦然了。比如上班路上遇到一个浑身充满戾气的人向你挑衅,你的第一反应不会是“我没做错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然后怒气冲天和对方互怼,相反,你会微笑着抱歉,然后小心地远离。

2)即使被别人踢了,也不要随便踢别人家的猫

踢猫效应不会是个一加一的过程,更多情况下是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在某个引爆点的时候,向弱小者宣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你觉得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记得要及时化解掉,而不是让这些情绪在心中潜伏滋生。负面情绪最害怕的就是积极健康的身体和大脑,所以,良好的的饮食、睡眠以及运动,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踢猫效应的影响。

而当我们心情非常不爽想要发泄的时候,要随时警惕自己的踢猫行为。因为任何作用都会引起反作用,即使我们将怒火抛洒在一个陌生人身上,也会对自己的当下和未来造成未知的影响。这时候要抱着万二分的警觉,因为此时的你可能非常敏感,尽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负面情绪一点点的消解掉。

3)分清你是真的没做好还是别人把你当猫踢

当别人发火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就认为对方是在踢猫,而你则一定是受害者。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你的行为无可挑剔,在双方都是理性人的情况下,对方可能也不会在你身上寻找到可以踢的猫。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等到对方情绪平复之后,认真和对方交流,看看自己是否在哪里有问题。一些屡教不改、反复重现的问题,可能会让对方抓狂。这时候把你的想法和对方坦诚的沟通出来,如果能够妥协,就尽量改变。否则,就要和对方一五一十的沟通清楚。

而在生活中,身为父母的我们遇到挫折或者心情不佳时,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一旦觉察到情绪不对,可以暂时把自己和孩子分开,也可以坦诚告诉孩子自己需要时间处理情绪。

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家中显眼处设立制怒提示牌或标示,可以是文字,可以是画,只要较易看到即可!

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去。父母应当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主宰,负面情绪终会消失。

身为成年人,父母应当尝试疏解自己的情绪,可以找朋友倾诉,也可以做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实在不行诉诸笔端也是一个好法子,总之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情绪垃圾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日常生活中的10个有趣心理学效应!
植物被骂30天后枯萎:语言暴力有多攻心?家长还不警惕吗
建立孩子的情绪基础,你做到了吗?
生活中的心理学(12)——踢猫效应
如何防止“踢猫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
《都挺好》苏母死了还在遥控全家:忽略这3点,危害巨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