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学无以广才-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文学习是一项复杂而又持久的任务,身边许多孩子畏惧语文课,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要想真正学好一门学科,首先得让他对此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呢?

要调动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的是学习方式。生活中,许多家长在课后辅导时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而让孩子成为听众和书记员,无法与产生良好的互动,有意无意中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器。

鼓励孩子"展示自我”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知识”,更多的是孩子们的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知识”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体悟!鼓励孩子们勇敢的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

语文学习中,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可以让孩子预习时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乌鸦喝水》时,众所周知本课重点是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而老师在要求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 “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 ,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孩子们愿意开动脑筋,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别"告诉”他,他反而会知道得更多!

拓展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和进度多搜集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了孩子的课外阅读。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大街上的广告牌、宣传标语、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有供孩子们识字的地方,积极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识字,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也就无处不在。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1、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一出示,再与课文对比,便豁然领悟。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里,孩子们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从画面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而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老师或是家长给予指点和启发,以便于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3、通过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

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学习过程中就能真正实现听觉、视觉等器官的联动,在这种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例如,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课文中的情境真切地再现,家长或老师可引导孩子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孩子们站在课文中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加深记忆和理解。

角色扮演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

①、 进入角色

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分角色朗读

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③、 直接表演

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孩子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改编课本剧

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模拟表演,既体会了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更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样不失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当然,学无定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也可以说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最后,小编真诚地祝愿: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段快乐的时光!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论文: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摘抄)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先识字再学拼音 培养阅读能力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统编版一年级各单元语文要素梳理与整本书阅读推荐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