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票投资的无法逃避的12个矛盾

1、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精神分裂过很多回了。这方面有太多出自投资大师金口的各类原则,比如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投资于一个行业应当买一家最好的公司和最差的公司。目前我的选择是尽可能持有40只以上的个股。去年茅台、平安、格力都是大涨,我全年一股都没有净卖出,但每个只股年初持仓应该都不到10%。要利润最大化,当然是要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只个股,甚至是满仓加融资于1只个股。问题是股市是比足球比赛不确定性更强的一个领域。大盘也好,个股也好,会有太多事前几乎不可能无法预测到的利空因素。谁会预测到2008年中国的牛奶行业普遍有三聚氰胺的非法添加?谁会想到百年老店雷曼就崩盘了?所以集中持有一颗即将爆炸的地雷,后果就不堪设想。当然有人能对具体的上市公司研究得非常深,而且股市对这只股票的认识是理性的,则可以集中持股。就怕对个股研究得非常深入并且是正确的,但市场长期抱有偏见。安然、银广夏等公司崩盘前太多的人曾坚定看好。

2、风险与收益的矛盾。最典型的就是仓位的问题,往往是上涨后才后悔为什么在低位的时候不对自己狠一点,在下跌后骂自己为什么那么贪。潜在风险与预期收益是互相矛盾的,不敢冒险必然赚不了大钱,但胆子太大,融资甚至10倍配资、股指期货,就大大缩小了可承受的最大下跌,显然是不明智的。

解决这个矛盾有很多很多方法,比如参考某个标的指数的市盈率,接近历史高点就减仓,跌到历史低点就加仓甚至融资。关键还是投资能力,有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就长期重仓,没这个能力就要谨慎。就比如巴菲特长期就是加0.5倍的杠杆,如果没有这个杠杆,他的伯克希尔公司长期复合收益率其实就是13%多一点。仓位纪律也要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收益率、生活习性相关。比如索罗斯就喜欢长期耐心等待机会。风险承受能力差的就不要幻想高收益率,要控制好仓位,追求高收益的就不要在市场下跌后骂证监会要骂要也先骂自己猪头。高买低卖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一切与这个原则相悖的做法恐怕都是错误的。

3、老办法与新市场的矛盾。以美国来看,大宗商品、债券、大盘价值股、小盘成长股等资产,在20世纪基本上10年一个周期就要换一个风口。在2000年的时候有多少人把网络股当作必然长到天空中的长青树?当时罗杰斯发现在财经报纸上几乎找不到大宗商品的报价。结果中国需求被大范围炒作,石油价格从不到20美元一桶涨到了147美元一桶。不光是市场风口会转移,投资方法也是如此。根据三五年前市场总结的“投资规律”,未必是长期有效的投资规律。个人曾在2014年上半年发现了一个“投资规律”,刚开始每只搞大概0.5%的仓位,每天建仓5只,结果发现平均表现几乎每天都要领先股指2个百分点。用这个方法,我在2015年第四季度的反弹中,收益率创了年内新高。又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反弹中,不少一季度买入的个股纷纷大涨40%,到年中的时候居然不亏了。可惜的是这个方法目前已经不适用了。

另外根据60日均线,上证指数或沪深300指数的周MACD等技术分析方法可以有很高的胜率来成功逃顶或抄底,但目前市场波动率降下来了,自然也不适用,或效果没那么好了。

4、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矛盾。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基本上是相看两相厌。价值投资者非常鄙视趋势投资者,如同东林党人看不起宫内的公务员一样。问题是很多价值投资者其实是伪价值投资者,是初期亏损后舍不得止损以价值投资的名义意淫罢了,这些人往往不知道价值投资有哪几种要素。当然趋势投资说起来和价值一样简单,但奇怪的是很多趋势投资人在累累亏损后最后发现还是价值投资是靠谱的办法而趋势投资是巫术。

个人感觉价值投资是好方法,长期肯定跑赢股指,收益率不可能太高,但睡得踏实。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很少听说因此而破产或老婆因为家庭贫困而跑掉的。中国民间有极多长期践行价值投资,业绩远超王亚伟的个人投资者。他们对行业、个股的分析水平之高,让我感觉到这方面没有竞争力而不再做单纯的价值投资。

趋势投资相对于价值投资其实也有一些明显的优势,比如价值投资往往对研究透彻的个股产生长期持有的感情,但趋势投资人在熊市初期就胜利大逃亡了。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波动幅度比较大的市场,趋势投资很可能10年收益率是合格价值投资人的10-100倍之间。反正和一些趋势投资的高人比起来,我这个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一起搞的机会主义者,我是抬不起头来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的投资策略或方法。一些价值股的亏损可能要跨越一个五年计划,一些趋势投资的方法会在振荡市中反复被打脸。不论哪种投资方法,下手之前就要研究透。不论哪种方法,只要掌握得好,在中国股市都非常容易赚钱。

5、宏观经济与股市表现不一致的矛盾。对这个问题我说过很多次,奇怪的是多数人搞不清二者的关系。

经济和股市长期来看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选择20年内的两次股市底点或高点,看看这2个时点一个经济体GDP的涨幅,基本上是相同幅度的上涨。比如彼得林奇的书中就提到二战后到1990年代美国股市和GDP都涨了大概50倍。

但即使是5年甚至是10年的股市,也可能和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完全没有关系。巴菲特在1999年特意举过美国股市的例子。从1964-1981年,美国GDP涨了370%,道琼斯只涨了1点,都是不到900点的水平。1981-1998年,另一个17年,美国GDP只增加了170%,股市大涨10倍。

股票投资中的宏观经济分析之所以是多余的,就是因为一两年的股市和经济可能完全是相反的。1996年和1999年,中国GDP增速都是下滑的,股市却是大涨的。2014年也是如此。搞不懂这个基本事实,不了解中外股市的这种普遍现象,说起股市一张嘴就谈宏观经济,令股市策略分析成为一门庸俗的学问。股市分析报告当然是可以看的,价值在报告中的数据和事实,而不是结论。

有人经常抱怨说2007年到现在,美国,印度等国家的股市纷纷创出新高,中国的上证指数只有当年高点的50%。股市基本面分析基本是多余的,不过还真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以避免犯大错。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市盈率降了三分之二,而美国和印度等国应该不会降甚至是升了。美国的利率也比2007年低得多,而中国利率降得不多。

经济和股市还有一个关系,那就是股市往往是经济的先行指标,最简单的道理,股市会反应未来的预期,降了利率,推出了财政刺激方案,GDP还没有升上来,股市就能提前反应一部分。

中短期的股市,经济形势好只是股市的利好之一,并非充分条件。经济形势好,股市估值低,股市相对于债券、信托、房地产、实体经济投资具有更好的相对投资价值,利率下降提升股市的估值水平,都是股市的利好,不同的时期,决定性的利好是不同的。

6、个股经营业绩与股价脱节的矛盾。不仅股市往往不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好公司股价节节下跌而潘金莲股持续大涨也很普遍,不仅中国股市如此,国外股市也那鸟样。就比如说1998-2000年(区间情况记不太清楚了,有兴趣可以详细搜索一下),当时美国的价值股表现低迷,而很多根本没有经营利润并且可持续经营能力有很大疑问的公司股价大涨特涨。于是擅长价值投资的老虎基金的罗伯逊的基金被不断赎回,在价值股最低迷的时候被迫清盘。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也是不断下跌,有投资者表示要在股东大会上向老巴扔西红柿。结果网络股崩盘了,价值股表现相对不错,老巴没有迎来西红柿,倒是小布什被扔了鞋。

这里正好说说我投资已经有六七年的贵州茅台。茅台当然是好公司,红军长征经过了茅台镇,于是大量开国功臣非常喜欢茅台,尤其以周恩来为首。茅台可以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酒。但因为所谓的打击三公消费和塑化剂事件,2013年茅台全年跌幅高达39%,从最高位算最大跌幅高达45%,但当年茅台的利润增幅达13%。2014-2016年,47%、15%和53%,但利润增幅只有1%、1%和8%。

格力长期以来就是全球空调行业的老太,平安的综合管理水平很强,上汽当然是中国汽车业的龙头。这些企业竞争能力很强,估值还很低,为什么长期就是不涨呢?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半夜醒来后,一想到这些股票,就再也睡不着了。有时候甚至想,要不然我开始吸烟吧,每天吸1根,吸个十条八条的,这些股票就要进入牛市了。

上一段最后一句为杜撰。

反观中国有大量的垃圾股,因为有重组的传闻,有一些敢于拉涨或是各类运作的资金在运作,能从100倍市盈率涨到1000倍市盈率。

其实股市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忠臣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全家灭门,奸臣能四世同堂享尽人间富贵。老老实实坚持货真价实的最后结果可能是破产,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的说不定能发大财。20年前985高校毕业的才俊,目前的收入说不定不如同村初中未毕业的二狗子因为拆迁发的财多。股市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要了解市场的客观事实,赚自己高概率可以赚的钱,而不是长期当股市中可怜的批评家一篇文章只赚200元。价值投资会以极大的概率收获超额收益,垃圾股的炒作在与狼共舞的同时做到假颠不痴。

7、成本价与现价的矛盾。不少人对于持有的股票亏损卖出心理上无法接受,也有人习惯对买入的股票设定一个盈利目标,比如30%,50%,100%。显然这些做法都是把成本价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锚。问题是个股的价格受上百上千个因素的影响,股票投资人只能顺应这个市场,而不能决定这个市场。怎么可能市场上成千上万的投资人会集体出手让某个具体的投资人实现他预期的收益率呢?

忘记成本价是一种境界,以成本价为锚决定何时卖出是典型的投资错误。未来如果大概率有进一步的下跌,即使已经有50%以上的亏损也要干净利落地卖出,公司经营前景良好,估值仍然较低或虽然估值已经不便宜但市场情绪高涨大概率将进一步推高估值,则虽然已经盈利一两倍也不着急卖出。凭技术分析交易的,则形态破坏就要止损,上升趋势未变不管赚了多少都可以耐心持股。

8、极端情绪与市场拐点的矛盾。绝大多数人终生都要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缺钱,所以进入股市这个可以不劳而获场所的人必然受市场涨跌的极大影响,在极端行情的末期的贪婪与恐惧大概率将导致错误的操作。比如998点当天沪市成交量只有四五十亿,6124点当天成交量高达两三千亿,早干什么去了?真正具有股市基本常识的人在2005年的998点,在2014年的2000点前早就满仓加融资了(比如说偶)。不仅个人散户如此,金融市场的大量伪专家也这鸟样。牛顿、凯恩斯等人在股市中都曾巨亏。不仅中国如此,股市历史更长的美国也这样。2000年互联网泡沫末期对所谓新经济的追捧达到了顶峰。1981年前后美国近20年的超级大牛市启动之前,某全球知名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是《股市已死》。美国福特基金会曾于1980年在《华尔街日报》上特意做了一次广告详细披露了曾经受情绪影响犯的大错:

我们犯错你受益

金钱投资是一场零和游戏。每有一个赢家,就必有一个输家!如果你卖出的是我们买入的,或是你买入的是我们卖出的,就发财了!

1968年我们大量投资于股票,到1974年我们下跌了将近50%!在1973年到1975年期间,我们在地产上投资了超过1.5亿美元——不是任何房地产,我们的投资集中在亚特兰大——我们输了个精光!1978的,我们从哈佛雇用了一名聪明的理论家顾问,他的“收益倾斜”模型告诉我们:能源股的价格被高估,而汽车股十分便宜。听起来十分有理,于是我们在8美元卖出了得克萨斯油气公司,在60美元买入了通用汽车。我们损失了33%。如果你与我们所做的正相反,你就能赚进430%!

所有投资者都会做出一些错误决策,但我们借得特别多——而且经常不断。如今,你们终于有机会从我们的错误中获益。一年只有1万美元,你就能收到我们的财务委员会季度会议纪要,从中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投资哲学。每年再多花2.5万美元,我们就会每月用电话告知你我们对市场的见解。一年只要10万美元,你就能够收到我们的交易记录单副本,这样,你就知道每天不该做什么了。这就是我们的“反向理论”。

这样的邀约可能显得奇怪,你不妨这样去理解:我们总是无法做出对的决定,但如果你让你从我们的错误中受益,我们也就终于找到了一种从错误中受益的方式。现在就注册吧。时间有限。我们马上就要重组我们的投资组合,我们不想看到你们也犯下同样的错误。

福特基金会

由于中国股市80%多的成交量由散户完成,因素中国的公募基金普遍能取得跑赢股指的业绩,但唯独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大行情的初期。公募基金年度业绩不如指数的发生在2006年、2009年和2014年,都是大涨行情刚起步的时候。2006、2007、2008、2009、2011、2014年,券商在第一年末对这些年的预测是被全面打脸的。熊市末期的思维市场和牛市末期的牛市思维,多数人都要在未来的行情中犯大错。

再发一段刘姝威2015年第二季度说的一段话:“当我发表《股指万点不是梦》第一篇文章时,我估计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沪指能够上涨到万点。但是根据目前股指上涨速度,我估计2016年上半年沪指可能上涨到万点,而且在向万点上涨的过程中,股指不会发生大幅度回调,因为巨额资金不断涌入股市。目前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是无法阻挡的,股市已经成为居民唯一的投资渠道。”

9 、勤奋与收益率容易成反比的矛盾 。在其他领域,勤奋一般与成就是正成比的,销售、体育、工业生产、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不过股市中的勤奋如同科研一样,勤奋未必是好事,关键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勤奋,否则可能就是南辕北辙。 1999 年我入市的时候,股市的知识和信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如果不去券商商业部,得看第二天早上的报纸才能看到个股的收盘价。到了现在要看股评之类的信息,恐怕应有尽有,券商的投资报告汗牛充栋,大量的垃圾信息即使看到喷血也未必赚钱。

紫荆十三去年10月的一篇大数据分析文章中,对2016.11.26至2017.9.30,各家机构的分析师总共发布了43,146篇A股公司分析报告,排除三种报告:针对新股的报告、前120个交易日全都在停牌中的股票(反正也买不着);前120个交易日内上市的次新股(对评价前120个交易日的回报有扰动); 所有诸如“回避”、“中性”、“谨慎/审慎推荐”等偏负面的评级和所有下调评级的报告。分析的“正面的、能买的老股”报告共15,085篇。从超过沪深300的相对回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研报发布之后相对回报一路走低,到100个交易日后(约5个月)平均会输沪深300将近8%:

从绝对回报来看,分析师推荐股票有三大规律:一是涨了才推;二是推完就快见顶了;三是跌了40个交易日左右(约2个月)见底开始反弹,但120个交易日(约6个月)才堪堪回本:

可见投资报告的作者也普遍因为个人情绪的干扰而普遍犯错,这类报告的结论就是垃圾。当然报告中整理的一些数据和基本面材料还是有价值的。

股市投资和科研都是需要勤奋的,关键是努力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股票投资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普遍适用的投资方法、投资策略,股市历史知识等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是应当勤奋演习的。要不要调研呢?彼得林奇喜欢调研,巴菲特不喜欢调研,他们都挺成功。调研是讲究方法的,没有这个方法,与其花这个时间到上市公司听一些正确的废话,还不如做间接基于公开信息的研究。我在目前的岗位上做股票投资,管理的产品能在基金中排名接近前四分之一,从不去调研,从不参加券商投资策略会,也基本不看券商的行业、公司报告。

10、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的矛盾。这个矛盾和前面说的风险与收益的矛盾有些相似之处。入市投资或是投机当然是为了取得正收益即绝对收益,只有极少数情况例外(比如不久前流传一个痴情小男生牵挂不下他一个叫嘉婕的前女友,全仓买了江南嘉捷的故事,这种情况下买入就不是为了赚钱)。不过很多明白人恰恰把绝对收益的最终状态和其中的过程搞混淆了。绝对收益是一个追求的最终过程,而不是全过程都要达到的一个状态。人类社会有很多大矛盾,是必须要通过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比如说战争,不想死人不想受损失,干脆直接投降。再比如说市场竞争中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价格战、技术升级的竞争甚至是各类拿不上台面或违法的不正当竞争。如果不想承担本金的浮亏,那也很简单,中国有大量实际上可以刚性兑付本金和收益的各类理财、信财产品,就不要到股市中以一个只要绝对收益不接受亏损的巨婴的面目出现。风险与预期收益正成比是基本的金融市场规律之一。

可惜的是最终金融市场将令不接受本金浮亏的投资人面对越来越低的无风险收益。麦道夫只给投资人长期年化10%的回报就吸引了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一手打造除了部分国家养老金制度、永远无法还清的国债等国家层面的疑似庞氏骗局之外的最大庞氏骗局,中国前几年信托产品普遍可以有12%的年化回报,这不是笑话吗?任何一个笑话听得多了毫不可笑,同样金融市场上的笑话不会长大期存在。

当然,有些机构比较巧妙地设计出一定程度的浮亏由自己承担,但客户的收益部分要拿出来分享的安全垫模式,算是一种双赢。出资承担了对方更多的风险,当然要分得超额收益。

个人的理念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在一定的经验和正确的理念之下,通过对投资品种的深入了解,按一定的策略进行投资,承担看起来很大的风险,却是取得长期超额收益的必要选择。对于中国的底层人士(当然我也是底层人士),与其抱怨社会固化,不如勇于面对挑战,适度放大风险,同时通过深入研究、遵守一般规律,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可以考虑放手一搏。竞争和市场博弈是比较残酷的,但金融市场自以为是的中高层人士有太多的人其实市商低得如猪头一般,要想战胜他们,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打个不太适当的比方,战争中投降确实可以避免伤亡,但弄不好投降后被屠城。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真正中国如果成为发达国家了,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了,金融市场的机会就更少了。那时候自己的子女成年了想拚爹,结果发现自己不成器的爹当年被手游、纹身、网购、出国拍照发朋友圈所耽误而不是把小资本投入在金融市场的大机会中,那真是两代人的杯具了。中国如果自甘堕落,甘心当个农业国行不行?不甘心就要冒大量的风险,大飞机、半导体芯片哪个不是一大堆的风险还前途未卜?国家要追求超额收益,实现经济奇迹要冒险,个人怎么就要追求四平八稳的绝对收益?

11、择时与买入持有的矛盾。按巴菲特的理念,股票投资就是买入好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巴菲特的不少语录是被修改过的,巴菲特的投资媒体报道的往往是片面的,开嘴就是巴菲特的恐怕九成的人根本没有读过巴菲特一年一度的给投资者的信。巴菲特手上除了可口可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富国银行等少数公司外,绝大多数股票的持有期限不到10年,普遍就是三四年。另外巴菲特资金量极大,美国股市的换手率很低,资本利得税高达20%,巴菲特当然要长期持股。在中国可未必如此。2008年的大熊市中,之前表现极好的但斌(我2007年看了他在牛市顶点附近出的书后非常羡慕有300万元可以申购他基金的人)以高仓位伴随了整个熊市,据说被投资人殴打。但斌的理念是不错的,就是他看中的公司拥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股价大概率将在中国经济的成长中不断创出新高。问题是这些公司在2007年的估值实在是太贵了,另外在比较明显的大熊市中一动不动是否合适?打仗就不能战术后撤退保全实力以觅更好的战机?公司经营不善就一定要硬挺直到流动资金耗光从而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

中国股市一定是可以择时的,当然主要是大周期的择时,而不是要躲过100点下跌的那种择时。方法当然多得很。即使在香港、美国这样的成熟资本市场,都有令人信服的择时方法。最简单的A股也适用的就是根据指数在历史高点和低点的市盈率。不知道方法可以学,但因为错误的理念或是懒惰而不择时,就太可惜了。

12、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矛盾。据一些公开报道,2014年下半年的上涨行情初期,不少大机构,特别是追求稳定收益的大机构,在市场刚开始起涨的阶段就大幅减仓,因为全年的任务完成了,又到了下半年甚至是第四季度,先把当年的奖金锁定再说吧,免得最后一两个月恋战导致奖金落空。没想到当年11月和12月恰恰是数年不见的大涨行情。当年公募、私募如果取得上证指数涨幅相同的收益率,就能在行业中排名前20名。犯这种愚蠢的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短期投资目标的重要性排在了长期投资目标之上。

一些比较经典的投资,长期来看收益率高得惊人,其实算下来年化复合收益率普遍不到30%,甚至不到20%。比如说中国一些名声大噪的私募基金,如果成立时间在8年左右或以上的,未必年化复合收益率能达到20%。中国房地产价格自从1998年以来涨幅惊人,但多数城市的复合年化涨幅在20%以下,甚至15%都没有。对于有较好前景的投资标的,如果仅仅是短期涨幅较大就卖出,就往往错失长期更大的惊人涨幅。不要说李嘉诚次子在涨了几倍后把腾讯的股份卖给南非一家机构的例子了,就说大概在1960年代美国德州仪器的例子,从5美元一股涨到250美元一股,随后的大跌至50美元一股,即使暴跌80%,也是当初起涨点的10倍。

一般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年度考核目标是错失较大行情普遍的诱因,而个人投资者反正没有人给自己发奖金的,就不要执著于自己账户的年度收益率,这是相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另一个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最好的十本投资书之一,告诉了我们财富增长的秘密
顶级投资家39条交易法则: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而要做滑头
在股市里赚大钱的人,往往都懂这个指标
上证·巴菲特研究会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zt
★ 投资收益目标究竟定多高合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